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黃依婷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共享充電寶又漲價了。
最近半年,“漲價”成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代名詞。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4-5元每小時的價格已然是行業標配。而在景區、高鐵站等場所,8元每小時的收費亦是常見。
近期,在一片關于漲價的“討伐聲”中,怪獸充電首度公布招股說明書,可以一窺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經營狀況。
招股書顯示,2020年,怪獸充電營收28.09億,同比增長38.9%,凈利潤為7542.7萬元,同比下降了55.43%,凈利率僅有2.7%。
這意味著,共享充電寶營收在上漲,但利潤卻在變薄,主要原因,是爭奪商家的成本在變高。
2020年,怪獸充電銷售費用達21.2億,占總營收的75.5%。其中,單是支付給商家的分成就高達12億,同比增長45.5%。高昂的成本背后,透露出怪獸充電寶作為行業龍頭背后的“卑微”。
因為行業的激烈競爭,怪獸充電不得不把大部分收入分給商家。連線Insight曾在文章《營收高、壁壘低,共享充電寶拿什么故事沖刺上市?》中討論過,共享充電寶是一個壁壘很低的行業,商家對品牌的選擇,多數參考入場費、利潤分成等條件,這導致行業龍頭的護城河并不深,必須依靠持續的高額投入以保住市場份額。
最近幾日,連線Insight記者探訪了上海和常州等一二線城市,試圖為大家揭露:共享充電寶廠商生存現狀究竟如何?“漲價潮”是帶來利潤還是失去用戶?共享充電寶未來的增長空間有多大?
上海美羅城:一個漲價潮的縮影
大型商場的每一層,租金各不相同。以上海徐家匯美羅城為例,每個樓層,租金能相差30%以上,每個商店,在一年四季的時間里,收費亦有不同。小小一座商場里,一切都遵循著井然有序的收費規則。
就連角落里的共享充電寶,都暗藏各自的收費“密碼”。
街電、怪獸和來電,承包了這里80%以上的共享充電寶設備。喜茶為代表的網紅奶茶店,外婆家為代表的連鎖餐飲店,以及高樓層的電影院、KTV,是它們的最愛。它們不約而同地避開低頻消費的奢侈品店、“就此一家”的個性化店,而選擇了連鎖品牌商、高頻娛樂場所。
但其中收費卻頗為講究:
一樓的喜茶、二樓的連鎖奶茶店門口均擺有怪獸充電寶設備,收費為2.5元半小時、20元24小時;
三樓的餐飲店,充電寶收費出現下降,怪獸為2元半小時、20元24小時,街電和來電則為2元半小時、30元24小時;
高樓層的KTV和電影院,半小時收費2元沒有調整,封頂價卻變為50元。
在這里進駐了三年多的某連鎖餐飲品牌老板告訴連線Insight,2019年以前,商場充電寶普遍收費是1元一小時,也沒有樓層講究。
但2019年起,日漸壯大的怪獸充電寶,率先掀起漲價潮,并建立起樓層 “區別對待”的規則,引得其他廠商紛紛效仿。2-2.5元半小時的價格,即是2019年中旬時定下的。
“你覺得共享充電寶價格貴了嗎?”面對這個問題,不同用戶給了連線Insight不同的答案。
“充了1小時,手機電量只補充不到20%,5塊錢卻沒了”,梁女士說道。隨著她買了一年多的iPhone 11掉電速度加快,她的續電焦慮也在累積:“自從共享充電寶漲價后,我一般都自帶充電寶和充電線。”
華為手機用戶張先生則表示,“我的手機有快充功能,通常充電半小時就會歸還。2.5元單價雖然貴,但急用時是剛需。”
“我家里屯了五六個怪獸充電寶”,在KTV剛消費完的李先生告訴連線Insight:“夜店里8元每小時的充電寶我都用過,有那么幾次長時間使用后,我想歸還共享充電寶,但一看每小時收費這么高,還不如直接買了劃算,家里的共享充電寶都是最近半年買來的。”
上海美羅城,只是共享充電寶近兩年行業變化的縮影。而在外面的世界, “貴”同樣成為人們對共享充電寶的共識。
2019年至今,一二線城市共享充電寶價格從平均1元/小時漲到4元/小時,24小時封頂價從20元漲到40元,引得網友金句頻頻:“比在家給特斯拉充電還貴”、“共享充電寶廠商收割季到了”、“用不起又離不開”。
2020年底,“漲價風波”引來央視調查。結果顯示,商家不斷提高的分成費和入場費,是漲價的幕后推手。但無論歸咎于誰,當前的價格,已然在挑戰用戶承受上限。
“等到商場人氣恢復,等到這波漲價輿論風波平息,共享充電寶價格或許還會調整,但用戶抱怨越來越多,上漲空間不大了”,上述連鎖餐飲品牌老板表示。
一直被吐槽,一直在漲價,共享充電寶廠商為何執意如此?
行業龍頭也“卑微”
2019年,謝琳在江蘇常州開了一家網紅連鎖品牌火鍋店,來往的顧客絡繹不絕,生意最旺之時,排隊的客戶擁堵了半條馬路。
在二三線城市,這樣日流水過萬的人氣餐飲店,是共享充電寶廠商擠破頭也要爭取的“座上賓”。
“你能想到的共享充電寶廠商,我們都合作過”,謝琳告訴連線Insight。
她分享起和共享充電寶廠商的“流水賬”合作史:
2019年新開張之時,街電率先登門,開出“四六分成”的條件,也即,每月店內的共享充電寶設備總流水,商家分得六成,街電分得四成,“那時一個月,平均有七八百分成費”,謝琳回憶道。
不到三個月,小電前來談判,給出了更誘人的“三七分成”條件。于是在隨后的幾個月里,街電和小電在店內同時存在,這讓先來者街電頗不樂意,卻無可奈何。“選擇合作方是商家的自由,如果共享充電寶廠商不想合作,他們也有撤走的自由”,謝琳說道。
2020年年初,怪獸加入戰局,把分成比例從三七調整為二八,還附贈200元進場費,前提是“獨家入駐”。權衡利弊之下,謝琳接納了此提議,撤走了街電、小電的機柜。
2020年下半年,美團以“提高商家在App排位”為條件,換取自家共享充電寶入駐。就此,怪獸的“獨家協議”,淪為一紙空文。
“目前店里是美團和怪獸充電寶同時存在”,謝琳說道。
上海美羅城多家店主,亦有著類似經歷。
“最早是和街電合作,后來怪獸分成比例更高,就改為和怪獸合作,到今年,因為怪獸收費過高遭到客戶抱怨,我們又換成街電了”,三樓的一位餐飲店老板告訴連線Insight。
“云租電、云充吧、怪獸、來電都合作過一段時間,或是出于質量,或是出于收費、分成問題,我們總是在更換廠商”,七樓的KTV店主告訴連線Insight:“但無論合作方是誰,我們要求三個月的設備總流水作為進場費,外加平均每月3000元以上的分成費。”
一直在讓利,一直被更換,這樣“悲慘”的命運背后,是共享充電寶弱勢的市場地位。
對商家而言,共享充電寶設備是“錦上添花”,但對共享充電寶而言,商家卻是賴以生存的渠道。“我們不怕店內共享充電寶撤走,但他們怕我們不合作”,謝琳的一句話,道明了兩者關系的本質。
為了爭奪優質商家資源,共享充電寶廠商之間的內斗頗為精彩。
“怪獸的業務員抨擊街電的設備老舊,來電的業務員抨擊怪獸的收費過高,街電的業務員又會抨擊來電電池性能不穩定”,上述餐飲店老板告訴連線Insight,“新來的業務員總會開出更誘人的條件,順帶踩一腳競爭對手。”
他還透露,他當前對接的街電業務員,乃是怪獸的前員工,“街電為了搶占這片市場,不惜用更高的工資待遇,換取怪獸員工手上的商家資源。”
弱勢地位、激烈競爭,讓共享充電寶廠商在當前“漲價潮”、“上市潮”的高關注度下,只是“看上去很美”。
怪獸充電的招股說明書,就透露了共享充電寶的集體困境。
2020年,怪獸充電營業收入28.09億元,同比增加38.09%,招股書指出,新增的7.6萬商戶點位,是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因。與此同時,其2020年凈利潤7542.7萬元,同比下降55%。
暴漲的營銷費用是拉低利潤的罪魁禍首,2020年,怪獸充電支付給商家的傭金費、入場費以及業務人員工資,總計高達22.21億,同比增長55.7%,占據營業收入的75.5%。
其中,支付給商家的入場費從2019年的1.06億元增至2020年的3.8億元,翻了2.6倍;支付給合作伙伴的傭金將近12億,同比增長45.5%。
幾組數據足以說明,共享充電寶就是一門由銷售推動、由商戶資源多寡決定的生意。
2021年,激烈的商戶爭奪戰還在繼續。怪獸新簽深圳美宜佳、鄰幾便利店等大型連鎖客戶,街電與連鎖藥店海王星辰、上海正大廣場等結盟,小電亦談下橫店影業、青島流亭國際機場等獨家客戶。
在珍稀的商戶面前,共享充電寶的每一步擴張,都要用高昂的入場費和傭金分成來開道。
于是,一個兩難抉擇擺在這些廠商面前:天平的一頭是“漲價失客戶”,另一頭卻是“低價難盈利”。每一步選擇,皆有沉痛代價。
在共享充電寶這個賽道上,廠商卑微,生存不易,就連互聯網巨頭美團,亦面臨不少困難。
美團充電寶的生意也不好做
2020年5月,美團充電寶在王興“無限游戲”的理念之下,第三次大規模啟動,而這次,美團動真格了。
擴張從瘋狂的地推行動開始。據無冕財經調研,1個月不到的時間,美團在廣州海珠片區就和至少100家商戶達成了合作,且絕大部分都是跟美團有合作的餐飲門店。
以店鋪熱度、點擊量、廣告資源做交換條件,這是其他共享充電寶巨頭難以企及的優惠力度。一時之間,“商家不敢不用”、“加深與美團合作”的新聞層出不窮。
業內人士對此點評:“這是美團的降維打擊”,科技圈知名大V馮大輝更是指出,“毀滅你的,與你無關,其他幾家充電寶項目估計壓力巨大。”
來自常州的李明,正是那時成為美團充電寶地推大部隊的一員。和很多人一樣,他對美團業務前景充滿信心。但他萬萬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年,他被迫下崗了。
“三個月前,公司突然宣布招募代理商,我們這片區的美團充電寶業務,都被此前怪獸充電寶的代理商承接了,像我這樣的地推員不得不下崗”,李明透露。
“美團報價30萬甩賣代理商資格,支付代理費的供應商,可拿到美團充電寶設備,而后自負盈虧,每年再付給美團相應的抽成費用”,李明介紹道。
解散直營大部隊,也就意味著,美團引以為傲的“服務透明”優勢未來或許無法持續。
據李明透露,美團最初進入市場,打的是“規則透明”、“管理透明”的旗號。在怪獸、小電等廠商代理商模式下,收費規則不規范,存在諸多“黑箱操作”。
例如,代理商會在后臺私自扣減設備總流水,或是以各類“稅費”、“服務費”等名義,減少商家分成收入。
李明向我們展示了某代理商的一張分成表,按3元每小時計費,表中不可能出現8元或10元的總價格,這樣明顯是2的整數倍數字,說明代理商在偷偷按照2元每小時給商家計算分成的流水。
“美團由后臺統一操作,所有計費均透明。同樣承諾70%的分成,美團能足額給到商家,但其他代理商就不得而知”,李明介紹道。
但現實卻是,對這種“透明”規則,商家并沒有很在意。
網紅火鍋店老板謝琳告訴連線Insight,由于操作透明,美團的每一步打款,審批都非常緩慢,“別家代理商承諾的進場費、分成費都是當天到賬,但美團流程要走很久”。
此外,“人情”二字,也在共享充電寶生意中扮演著舉重若輕的角色。
“有些代理商打交道多了,私下還經常往來,出于信任,店家通常不會為了幾百元的蠅頭小利更換合作方”,謝琳提到。
在常州這樣的二三線城市里,怪獸、小電等先來者,招募了大量本地代理商,他們深諳人情世故,在共享充電寶江湖里如魚得水。后來者美團,反而受限于條條框框的規則,遲遲難以進入。
改為代理模式,將成本分攤出去,也許是美團充電寶權衡后的決定。這也透露出一個信號,共享充電寶的生意,依然難做。
更加值得擔憂的是,共享充電寶市場還有多少增長空間?
從用戶增長來看,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2020年,共享充電寶的總用戶規模從0.8億人增長到2.9億人,但增長速度卻在明顯放緩,年增長率從104.9%降到56.3%,再降到15.6%。
而漲價潮,也將進一步減緩用戶增速。據美羅城多家商家反饋,他們已多次收到用戶對共享充電寶價格的吐槽,正考慮與共享充電寶廠商重新談判,以降低收費標準。
漲價空間受限、用戶增長見頂,意味著共享充電寶將進入存量市場的爭奪戰,這無疑讓競爭更加白熱化。
此外,手機電池技術在革新,正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最大的威脅。
艾瑞咨詢在《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中指出,快充技術日漸普及,將大大減少共享充電寶使用需求。在石墨烯電池、無線充電、快充等多項電池技術發展之下,留給共享充電寶的紅利期還有約3年,窗口期還有約5年。
在有限的幾年里,共享充電寶這門生意只會愈發艱難。當前的價格已然在挑戰用戶承受上限,再漲價只會失去用戶。
而目前行業玩家們的主要收入,依然是共享充電寶的租金,營收結構較為單一,能不能找到新的增長點,是行業玩家下半場競賽的重點。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謝琳、李明皆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