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的基金發行市場出現絲絲“暖意”。
今年以來,受權益市場行情表現不佳影響,新基金發行市場較為冷清。
進入3月份,新基金發行出現回暖跡象,如博時均衡優選混合基金募集29.95億元,成為今年以來募集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產品,而近2周新成立的主動權益基金發行總規模占今年全年的一半。
基金公司在主動權益基金的發行布局上更為謹慎,多數新基金由績優基金經理擔綱,此舉也有望進一步推動提升新基金發行的熱度。
年內募集規模最大主動權益基金成立
博時均衡優選混合基金3月8日發布公告稱,基金合同于2023年3月7日正式生效,募集期間合計募集金額29.95億元,為今年以來募集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產品。
公告還顯示,基金有效認購總戶數為2.77萬戶,其中公司從業人員認購666.97萬份,基金經理曾豪認購份額在100萬份以上。
資料顯示,博時均衡優選混合基金為一只行業均衡配置的基金,基金經理為曾豪。博時均衡優選混合基金為曾豪在管的第4只產品,最新管理規模為67.64億元(含共管基金)。
在此之前,今年發行規模較大的還有姜誠管理的中泰元和價值精選,成立于2月17日,發行規模為22.18億元,劉瀟管理的華安匠心甄選發行規模20.83億元,丘棟榮管理的中庚港股通價值18個月封閉發行規模19.77億元。
權益市場行情表現不佳,基金公司在主動權益基金的發行布局上更為謹慎。基金投資者對于新基金的認購也更趨于理性。
不難發現,今年敢于在冷清的發行市場進行布局的基金經理,多有優異歷史業績證明以及與當下市場相契合的投資策略。
曾豪近期表示,博時均衡優選混合基金將是他十四年成長的積淀。其作為成長風格基金經理,同時也注重回撤控制,通過降低組合資產相關度,以擇時和行業輪動體系輔助來控制回撤,減少凈值波動,優化客戶體驗。在投資策略方面,曾豪以自下而上為主,精選競爭壁壘高、業績不斷加速的優質成長股,以自上而下為輔,如通過系統化指標決定股票倉位、通過板塊配置優化基金組合、通過行業比較系統優選行業景氣度向上和估值低的行業,其選股基于4個維度,即公司核心競爭力、行業景氣度、ROE、估值。
姜誠則是追求安全邊際的堅定價值投資者、丘棟榮則擅長低估值和價值投資,2位基金經理管理的多只產品凈值均在近期創下歷史新高。
基金發行市場近期回暖
整體看,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發行市場較往年冷清,至今未有主動權益基金發行規模突破30億元,發行規模10億元以上的主動權益基金僅有11只,超半數基金發行規模不足5億元,10只主動權益基金發行規模未超過迷你基金5000萬元的門檻。
不過,相比年初,近期基金發行有顯著回暖跡象。截至3月8日,3月以來已有43只基金宣布成立,總發行規模484.55億份,超過1月份的407.3億份,其中債券型基金、FOF基金發行總規模均超過了1月份。
權益類基金產品發行也在回暖。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3月份發行總份額已接近今年1月份。Wind數據顯示,近2周新成立的主動權益基金發行總規模占今年全年的一半,除了博時均衡優選混合基金近30億元募集規模外,劉瀟的華安匠心甄選、張燕的農銀匯理景氣優選和韓文強的景順長城致遠分別成功募集20.83億元、17.54億元和12.82億元。
近一個月有3只主動權益基金發行規模在20億元以上,這3只基金同時也是今年發行規模最大的3只主動權益基金。
近期有不少基金還宣布提前結束募集期,如鐘贇管理的南方景氣前瞻混合基金3月8日公告稱,基金的募集截止日由3月21日提前至3月10日;陳良棟的長城產業臻選混合基金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4月4日提前至3月10日;華安基金在2月28日公告稱,旗下華安匠心甄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國投瑞銀策略智選混合則在2月25日披露了提前結束募集公告,將最后一個募集日提前至2月24日,募集期縮短了一周。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權益類產品發行回暖,一方面得益于近期市場逐漸修復,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強于預期,有望驅動增量資金入市和市場情緒抬升。
由績優基金經理掛帥新產品也有望進一步推動新基金發行的熱度。目前處于發行階段的主動權益基金有38只,其中信澳優享生活的擬任基金經理楊珂、國投瑞銀比較優勢一年持有擬任基金經理綦縛鵬近年來均有不俗業績。
展望后市
在市場動蕩期發行的基金產品,基金經理將以何種操作思路應對?對于市場未來走勢有何種見解?
博時基金曾豪表示,接下來將聚焦三條投資主線:第一條是高成長型的景氣賽道,對人工智能,新能源板塊的大儲逆變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電子被動元器件等相對樂觀;第二條是困境反轉的大消費,尤其看好醫藥醫療、食品飲料和免稅機場等方向,醫藥將聚焦于醫美、消費醫療和創新藥,食品飲料則更看好高端白酒和小食品;第三條是順周期板塊的階段性機會,隨著經濟逐漸復蘇,有色、化工和建材等產業有望出現不錯的投資機會。
中泰資管姜誠近期在一場訪談中表示,試圖通過牛市來賺錢的這種愿景實現難度會越來越大,因此不用精準預測未來市場會怎么走,分化一直會持續下去,買入一只股票的出發點也從來不是認為它會漲,而是認為它值錢,要以買資產的視角去衡量企業是否物超所值。
往后看,績優基金經理信達澳亞楊珂表示,醫藥板塊的投資邏輯可能要從賺估值修復的錢轉向賺業績的錢,投資的結果更多呈現出來的是其自下而上篩選出來的符合標準的標的,關注比較多的細分領域有:第一是創新藥,包括研發管線組成的醫藥公司,特別是未來可能有比較大的單品上市的,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公司;第二是醫療服務,疫情期間,他們嚴重受損,但疫情復蘇的話,他們會受益比較多;第三是醫療器械,其中包括醫療設備和耗材等;第四是藥店,藥店的長期增長邏輯是內生開店加外延并購;第五是偏醫藥消費屬性的,非醫保支付的,由消費者自己買單的產品,下游客戶比較分散。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