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雷軍再次披露了小米汽車的狀況,稱小米造車進展超預期,最近已經順利完成冬季測試,預計明年上半年量產。而將大部分時間留給了造車的雷軍可謂“后院失火”。
在小米的手機業務端,一邊高喊著對標蘋果,另一邊又和華為打起了專利戰。
小米手機自宣布進軍高端市場以來便風波不斷,先是小米11系列手機面臨大量投訴,隨后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嚴冬中,小米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和收入出現明顯下滑。
小米聯合創始團隊僅剩雷軍一人奮斗在業務一線,忙于造車的雷軍能否靠盧偉冰重整手機業務旗鼓?
華為專利項數為小米近4倍,后者曾面臨多起侵權糾紛
中國知識產權報第02版刊發《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受理公告》顯示,華為提出共四項專利被小米侵權,名稱分別為“發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載波聚合時反饋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戶設備”“一種獲取全景圖像的方法及終端”“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
此案立案時間為2023年1月17日,從涉及的專利內容來看,上述專利可能涉及4G/LTE技術、照相和解鎖等技術。國家知識產權局在華為訴小米的案件中做出的裁決“力度”,也成為外界關注重點。
事實上,小米不只與華為存在專利糾紛,還曾與酷派和愛立信在專利上激烈交戰多年。
小米知識產權白皮書披露,2014年7月小米手機進軍印度市場,僅5個月后,便遭遇愛立信的專利訴訟。這一戰一打就是五年,雙方最終于2019年9月底達成和解,結束爭端。
小米方面表示,與愛立信之間的專利戰是小米拓展海外市場的“專利成長禮”,也是知識產權保障小米全球業務自由運營的關鍵體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小米與愛立信的專利糾紛還未結束時,2018年1月,酷派集團發布自愿公告提起的六項法律訴訟稱,其附屬公司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原告,以下簡稱“深圳宇龍”)就與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通天達通訊電子有限公司以及小米之家商業有限公司深圳第一分公司(合稱被告)之間的發明專利權糾紛,向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院)提起訴訟。
根據民事起訴狀,原告訴稱被告生產、許諾銷售、銷售侵權產品等行為侵害原告三項發明專利權:名稱為“移動通信終端的協同方法及其界面系統”的發明專利權;名稱為“終端和應用程序的新事件的處理方法”的發明專利權;及名稱為“終端和應用圖標的管理方法”的發明專利權,給原告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這一戰也是長達約三年之久,2020年11月,酷派集團連同其附屬公司深圳宇龍發布自愿公告稱,決定主動終止與小米的系列專利訴訟。
酷派集團表示,愿意與行業內外的優秀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在尊重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共同推進「技術自立自強」戰略的落地生根,攜手創造全面繁榮的行業前景。
而從專利申請數量上來看,小米與華為的此次專利戰也并不占優勢。根據小米集團發布的首部知識產權白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小米在全球范圍內擁有的專利超過2.9萬項;2021年底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五年小米將投入1000 億規模的研發經費。
反觀華為,僅2021年的研發投入便達到142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2.4%,截至2021年12月31日,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5萬余族(超11萬件),是小米的近4倍。
客訴超2.4萬條、2022年手機出貨量下滑,小米手機何談對標蘋果
除了專利爭端,小米手機業務的發展也令其頭疼。自2019年以來,小米便一直在強調向高端化推進,雷軍也多次高喊口號。但目前來講,無論是市場表現還是市場份額方面,小米都還未在高端市場占據絕對話語權。
在小米宣布高端化兩年后,小米旗艦手機便遭遇了嚴重的質量問題投訴。小米11于2020年12月底發布,首發僅過去數月,作為主要部件的主板就暴露出嚴重質量問題。而這一問題更是涉及到小米11 Ultra。
彼時正是小米手機沖擊高端的路上的關鍵時刻,尚未在消費者心中完全建立起高端的形象。
截至目前,在黑貓投訴【投訴入口】關于小米11的投訴多達2.4萬余條,其中僅小米11 Ultra便多達1700余條。
針對如此大規模的質量問題投訴,雷軍和小米卻鮮有發聲。
2021年以后,小米奮起直追。據多家第三方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場份額小米首次領先于蘋果位居第二。但這一領先并未保持多久,IDC數據顯示,同年第三季度,蘋果出貨量重新位列第二,而小米在經歷了前四個季度兩位數的高增長后,在第三季度下跌了4.6%,同時還面臨著前幾個季度未有的供應缺貨問題。
同年12月,雷軍在微博高喊,小米高端手機正式開始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
進入2022年以來,iPhone 14系列手機火爆開賣,但小米手機出貨量卻同比去年出現大幅下滑。根據Canalys數據,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2022年同比下滑20%,其中第四季度同比下滑幅度高達27%。
再看小米手機業務的業績狀況,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425億元,同比下滑11.09%;前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1305億元,同比下滑17.61%。
在2022年底小米13系列發布會上,雷軍總結道,小米高端化戰略始于2020年,經歷了三年探索期:2020年2月,小米10系列首次沖擊高端市場;2021年,小米發布小米11系列,在工藝及設計美學上謀求突破;2022年,從小米12系列開始,小米正式將高端化明確為集團戰略,提出全面對標蘋果。雷軍表示:“回首過去三年,高端化戰略深刻影響著小米。”
可這數萬條客訴與手機業務業績下滑,何以讓小米去對標市值2萬億美元的蘋果?
業績下滑、高層大換血,雷軍如何圓“造車夢”
2022年的小米,不僅僅是手機業務遭受了重創,整體的業績表現都不盡如人意。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出現營利雙降的局面,營收2139.97億元,同比下滑11.8%;經調整凈利潤70.57億元,同比下滑59.8%。
再來看小米的股價表現,在2021年1月達到35.9港元/股后,其股價一路下滑,并于2022年1月再次跌破發行價17港元/股。經過幾次回調后,小米集團目前的股價仍低于發行價。
而在2022年底,小米剛剛經歷了高層大換血。小米集團總裁王翔退休,聯合創始人洪鋒和王川也退出業務一線。2019年加入小米集團的盧偉冰被委以重任,晉升為小米集團總裁,同時晉升王曉雁、屈恒為小米集團副總裁。
同時記者注意到,原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學習發展部總經理崔寶秋因個人原因離職。崔寶秋2012年6月加入小米,歷任小米首席架構師、人工智能與云平臺副總裁、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任集團學習發展部總經理。
據了解,小米共有8位聯合創始人,分別為雷軍、林斌、黎萬強、周光平、黃江吉、劉德、洪鋒以及王川。黎萬強、周光平、黃江吉均已離開小米,而目前奮斗在小米業務一線的只剩下了雷軍。
而此時的雷軍正忙于造車。天眼查App顯示,自2021年開始,雷軍接連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或董事長職務。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曾在微博回應稱,是正常的變更,雷軍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車相關的事務上面,高管們已經可以分擔相關的一些工作和職責。
在小米投資者日上,雷軍也對此作出解釋,稱自己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了造車上,“有二分之一的時間投入在造車上,四分之一的時間投入在手機、IOT和高端化戰略上,剩下還有四分之一在其他事情上。”
造車的困難不容小覷,此前,小米汽車業務一度被傳出進展不及預期。而近日,小米汽車營銷負責人周钘也已經離職。
談及小米造車的進度,雷軍在小米投資者日上介紹,去年小米汽車等新業務共計投入超30億元,研發團隊超2300人,在初創階段投入達到別的汽車廠商3倍以上。也就是說,在近5個月的時間內,小米汽車研發團隊擴張1800人。
據界面新聞報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雷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北京市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表示,小米造車進展超預期,最近已經順利完成冬季測試,預計明年上半年量產。
雷軍曾在2022年8月表示,小米自動駕駛目標是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近日雷軍也提到小米造車的未來目標:爭取15-20年內進入世界前五。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前有BYD比亞迪、Tesla特斯拉、LEXUS雷克薩斯、BMW寶馬、TOYOTA豐田、Volvo沃爾沃、Cadillac凱迪拉克、蔚來NIO、Audi奧迪等一眾車企探路,小米汽車能否成為年輕人的第一臺車,還是一個未知數。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