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3月13日(星期三),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華生:股市新期待 從為融資者服務到以投資者為本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國家發展與政策研究院院長華生近期撰文表示,在股市轉折的重要關頭,有關方面的果斷措施讓投資者對龍年股市充滿了期待。該文也談到了他在證監會召開的專家座談會上的感受和提出的幾項建議,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
央行: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3月12日消息,人民銀行表示,將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健全各類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豐富可投資的行業和資產種類,進一步提升外資參與中國市場的便利性。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優化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交易結算等基礎性制度安排。
估值仍處低位 A股春季行情持續演繹
自2月6日大盤反彈以來,A股市場持續活躍,高股息品種以及人工智能(AI)相關概念的科技股成為市場主線。近幾個交易日,傳統賽道板塊也開始走強。在反彈背景下,A股市場估值有所提升,但從最新數據來看,A股市場估值、各行業板塊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持有期基金成“巨坑” 長期投資奏效需多重約束
2021年上半年發行火熱的權益類三年持有期基金在近期迎來開放期,然而卻面臨著收益為“負”的窘境,甚至有的產品凈值回撤近一半。理論上,持有期基金優勢顯著,但實際上卻沒有達到理想效果。除了宏觀和市場方面的客觀因素,產品設定未約束基金管理人、追高發行、基金經理能力圈不匹配等,都是影響持有期基金業績的重要因素。
上海證券報
三大變化折射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態勢 A股常態化回購機制加快建立
近年來,在政策的推動下,上市公司回購頻次、金額屢創新高,回購主體的企業類型更加多元化,“注銷式回購”日漸增多。2024年以來,逾80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購計劃,已超過2023全年的716家,回購金額上限規模達900億元。
迎來歷史性時刻 權益類ETF規模突破兩萬億元
從投資的底層邏輯來看,這種可以錨定指數走勢的產品,在周期性顯著的市場上,市場越是下跌所帶來的機會越大,堪稱投資者逆向布局的利器,非常適合投資者定投。
A股連續兩天成交額超萬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加倉
A股三大指數昨日呈現分化走勢——滬弱深強,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均創出今年以來新高。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2天突破萬億元。北向資金連續3個交易日凈買入,累計加倉超205億元。
機構緊鑼密鼓忙“春播”三大行業成調研熱土
近期,各大投資機構加足馬力、步履不停,為新一年布局積極尋覓優質標的,奏響“春播”序曲。Choice數據顯示,2月18日至3月12日,國內各大知名投資機構集中造訪了600余家上市公司,調研次數達900多次,有40家公司獲百家以上機構關注。
證券時報
上交所:穩步有序推動REITs市場擴容增類
3月12日,華夏金茂商業REIT和嘉實物美消費REIT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標志著我國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市場擴容增類再進一步,試點范圍覆蓋到消費基礎設施領域。
中國高端制造業“乘風破浪”2023年出海貢獻度創新高
“出海”是當下中國企業發展的關鍵詞之一。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列入今年工作任務。
管控融資成本 金融租賃公司密集發行金融債
金融租賃行業金融債迎來發行小高峰。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不到3個月時間,已有10家金租公司合計完成12筆、共295億元金融債發行,筆數、發行規模與2023年全年幾乎相當。
銀行黃金積存業務火了年輕人趕新潮“花式攢金”
近期黃金價格走高,帶火了銀行貴金屬積存業務。記者走訪調查發現,不少銀行網點開始推廣貴金屬相關的理財產品,其中,積存金因具有操作簡易、變現靈活特點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
證券日報
今年我國外貿開局良好 專家預計政策面將加大支持力度
今年我國外貿取得“開門紅”。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在3月11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三場“部長通道”上表示,總體來看,今年我國外貿開局良好,初步判斷上半年可以保持在增長的通道,全年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質升量穩”有基礎、有條件。
“跨界”投資算力要量力而行
算力賽道熱度持續升溫,吸引了資本市場熱錢的不斷涌入。但據筆者觀察,不乏個別與人工智能和算力不相關的上市公司在“跨界”投資,如主營辦公椅公司、紡織品染料公司、飲料食品公司、酒類銷售公司等紛紛入局,試圖分一杯羹。
券商“補血”需求旺盛 年內境內發債已超2100億元
隨著重資本業務的不斷發展,券商“補血”需求旺盛。去年至今,發債融資逐漸成為券商補充資金的重要渠道,今年以來,共有49家券商獲批發債,合計規模已超2100億元。與此同時,券商還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在境外發行中期票據。
AI算力發展帶來海量用電需求 上市公司積極行動應對“缺電焦慮”
伴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算力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并帶來海量用電需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曾預測,未來兩年內AI行業將由“缺硅”變為“缺電”,而這可能阻礙人工智能的發展。
責任編輯:馮體煒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