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 時代周報(Timeweekly)
文 | 馬妮 賈敏
劉士余投案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
5月19日深夜,中紀委國家監察委官網發布消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劉士余同志涉嫌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在配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審查調查。
帶來一片震驚的,是劉士余此前證監會主席的職務。受此消息影響,今日銀行股早盤集體走弱,蘇農銀行大跌6%,紫金銀行跌4%,無錫銀行、青農商行、張家港行、常熟銀行均跌逾2%。
今年1月離職證監會,調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擔任理事會主任、黨組副書記以來,劉士余幾乎遠離了輿論一線。僅在在“全國供銷總社”官網“領導活動”一欄中,有他出息活動的消息。不過,“妖精”、“害人精”等十大金句,瘋狂IPO,突兀而刺眼的江蘇多家農商行突擊上市事件,劉士余留下來的,讓人足夠印象深刻,這也讓人們在他“配合調查”以后,情緒深度交織。
在A股動蕩中上任
2016年2月20日,原農行董事長劉士余出任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時任證監會主席肖鋼卸任。
劉士余1961年11月出生,江蘇連云港人,“出生農家,并無顯赫的家庭背景”。
在接任證監會主席前,劉士余曾擔任過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農業銀行董事長。劉士余長期在人民銀行系統工作。2002年至2004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黨委辦公室主任。
劉剛上任時,農行內部人士對劉士余的評價是:低調、務實,屬于實干派。農行某業務部門負責人認為,劉士余很有擔當。
2016年3月12日,上任不久的劉士余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
有媒體爆出,劉士余在擔任央行副行長期間也善于平衡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對外協調人民銀行和其他部委的矛盾,對內協調人民銀行內部各司局的沖突,“情商比較高。”
當農行北京分行爆發票據風險時。有媒體援引農行內部人士指出,董事長劉市余震怒,要求嚴查十家省分行,要求一旦發現違法違規現象將從嚴、從重、從快處罰。“震怒”似乎也側面反映出劉士余的風格。
在劉士余上任時,A股受困于熔斷,人們對劉士余的期望值很高,但綜合其在任時的表現,救火隊長恐怕是給A股股民的怒火再添了一把。
瘋狂IPO的締造者
早在接任證監會主席一職前,劉士余就長期關注股市情況。在央行工作時,曾多次發表對股市的看法,尤其是對資產證券化的推崇及加大流動性的鼓勵。
2011年12月,當時還是央行副行長的劉士余就曾在第一屆信用增進行業高端論壇上表示,如果CDS等創新產品不發展,會阻礙債市股市發展。他特別提及,上市銀行迫于資本補充從股市融資,會弱化實體經濟的融資能力。因此,資產證券化能降低商業銀行風險權重,減少資本消耗。
2014年,劉士余在五道口金融論壇再次強調了資產證券化的作用,他表示:“中國資本市場還是要在政策上下功夫,類似401K等政策等等,并且需要打造航母級的投行。同時還要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
2014年5月,劉士余表示,解決資本市場各種問題的核心是把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起來。同時,還要擴大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光再融資不行”。
上任后的劉士余也不遺余力的踐行了他的觀點。一手締造出了“瘋狂IPO”之年。
上任前,A股處于IPO暫停階段。自2016年2月19日劉士余上任2019年1月25日離職,A股共發行上市新股774只。他表示“暫停IPO導致市場的心理預期被扭曲,而監管方(證監會)把扭曲了的預期調過來了”。
這一數字可謂驚人。目前美股三大市場上市的公司中,僅有2000家不到的本土企業,考慮到A股暫不支持外國公司的情況,劉士余在任時,一年即可IPO美國股市三分之一以上的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劉士余事近幾屆證監會主席中,唯一沒有IPO暫停經歷的掌舵人。
在我國現行股市制度下,哪家公司有資格上市,何時上市、定價多高,募投項目是否具有盈利前景,全部要由證監會發審委來審定。不僅如此,并購重組、定向增發與退市等所有環節,全部由證監會審批。
這種現象直到在2017年10月17日,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新修訂的發審辦法)所選出的發審委大幅增加了專職委員的比率,且來自監管層的委員增多。同時IPO審批不再區分創業板和主板。才有所緩解。新任發審委明顯增加了IPO審核的嚴格度,“6過2”“6過1”的單日通過率屢見不鮮,且在2017年11月29日,還出現了當日零通過率的現象,為自有IPO審核以來第一次。
通過新任發審委詢問的問題,可知除了對毛利率要求嚴格外,IPO審批對公司治理、內控規范、是否存在潛在風險等詢問明顯增多,顯示了新任發改委對上市公司質量嚴格把控的取向。
2018年A股IPO公司數量大幅下降,全年IPO公司為105家,同去年相比下降76.0%;首發募集資金累計1378億元,同比下降40.1%。除去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審核標準提高的效果可見一斑。
投案原因,疑與江蘇省多家銀行突擊上市有關
過去一年,江蘇省多家農商行突擊上市,曾在證券行業內引起較大非議。
劉士余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其家鄉江蘇七家地方城商行、農商行完成發行上市,加上此前的南京銀行,江蘇省內的銀行在31家上市銀行中占比25.8%。
其中,證監會在2016年6月17日核準了江蘇銀行的首發申請,江蘇銀行也成了A股的第17家上市銀行。此前,江蘇銀行上市路已經走了多年時間。
而劉士余接任證監會主席一職的時間時2016年2月20日。換言之,再接任證監會主席差不多4個月后,從成立之初就奔著上市去的江蘇銀行,在等待了8年后終于成功上市。
上市前的江蘇銀行有著城商行身上幾乎所有的問題。
由于前身是各地市的城商行,新合并時又采用了老股東換股方式,股權結構具有股東數量多自然人股東多的特點。其股權分散之嚴重,令人震驚。2008年底,其法人股東就高達1202戶,持股94.99%;自然人股東共26505戶,持股5.01%,其中包含3%左右的員工持股。
2009年9月和2010年3月,江蘇銀行先后兩次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包括江蘇沙鋼集團、三胞集團和蘇寧電器。其間民間的股權轉讓一直不停。其法人股東的復雜性,對于公司治理形成很大挑戰。
早前有報道提到,江蘇銀行重組合并時剝離的26.4億不良資產有16.4億須由江蘇銀行五年內以自由利潤進行回購核銷。截至2009年底,該行已經完成了將所有的打包回購資產回購的計劃,但由于數額巨大,到目前為止還未完全消化,部分計入到了不良資產,因此導致江蘇銀行的撥備計提壓力較大。
2009年該行撥備費用在撥備前利潤中的占比高達25.35%,其中8.66億元用于回購核銷打包不良資產。
與此相關,江蘇銀行在資本金上一直吃緊。為了彌補這一短板,江蘇銀行先后在2008-2009年三次發行較大規模次級債累計40億。這也是江蘇銀行渴求上市的重要動因。
上市后的江蘇銀行,風光的日子并未持續多久。
2016年8月15日,江蘇銀行股價達到最高值14.84元\/股,當天也創下該股上市以來最高收盤價14.36元\/股,之后便開啟了持續下跌趨勢,進而跌破每股凈資產,在2018年7月10日收盤跌破發行價6.27元\/股,報收6.22元。此時距離其成功上市不到兩年時間。
整個2018年,江蘇銀行被頻繁減持。累計減持18,461.66萬股,占公司流通股比重3.07%。
根據《財經》報道,其間復雜利益牽扯,是劉士余最終主動投案的一個重要緣由。
積累的商譽減值問題集中爆發
2019年1月,上市公司年報發布季,天神娛樂因商譽減值而巨虧70億的新聞曾引發廣泛關注,A股上市公司商譽積累問題浮出水面。
2018年11月16日,證監會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從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商譽減值事項的審計和與商譽減值事項相關的評估三方面,就常見問題和監管關注事項進行說明。
2018年,滬深A股商譽減值損失達到1659億元,創出歷史新高。自此,A股商譽占整體市場凈資產比例首次出現下降趨勢,為3.62%,2017年該比例為3.93%,2009年該比例不足1%。
數據顯示,A股商譽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09年不到千億元,2016年首次突破萬億大關,2017年突破1.3萬億元大關。
根據西南證券研報,2013年開始的創業板牛市是商譽增長的初始促發因素,2015年牛市則成為商譽爆發式增長的直接催化劑。
可見,A股商譽累積在劉士余上市前已經形成,但發布于2018年11月的風險提示,是劉士余在任證監會期間,唯一一次做有關商譽風險的提示。
隨后的1月財報季,A股商譽開始暴雷。虧損10億、30億、50億、70億,部分公司年度虧損額甚至超過其市值,2019年春節前,總計超過3300億元的巨額虧損,于短短數天內在資本市場暴露。
其中,大部分巨額虧損均來自商譽的減值。數據顯示,2018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家數為452家,其中259家存在商譽減值情況,占比57.3%。剔除掉商譽減值因素,凈利潤轉為正的上市公司家數為58家,表明這些公司受商譽減值拖累至虧損。
證監會給予暴雷潮披露的最后期限為1月31日。1月31日當日,兩市近40只個股跌停,加上前一交易日70只個股跌停,股民可謂損失慘重。顯然,缺乏商譽相關教育的股民不可能僅憑借11月的一紙公告預測出風險。
“要有計劃地把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
劉士余在任三年中,A股震蕩波動,上任之初的2016年2月22日,滬指為2888.60點,其間的2018年1月29日一度上漲至3587.03點。2018年5月19日報收3018點。
股市表現雖算不上出色,但劉士余的監管大棒舞的是呼呼作響。
2016年12月3日,劉士余脫稿演講,猛烈抨擊險資舉牌是“妖精、野蠻人”,引發市場關注。2017年4月8日,劉士余放話稱,有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大幅減持,空倉走人,有的上市公司用高送轉來助長股價投機,“吃相很難看”,要“秋天算賬”。
時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10送30”的高送轉方案在全世界罕見,必須列入重點監管范圍。近些年來,上市公司似乎愈發“慷慨”,以往堪稱超高送轉的“10轉10”已淪為起步價,“10轉30”也不再罕見。然而,眾多上市公司為投資者推出的是“高送轉加減持”套餐,高送轉的輔以大規模減持。有的甚至是清倉走人,“吃相太難看”。
所謂“高送轉”,指的是上市公司攤薄個股的股價,轉股是指原先如10元10股的股票,經過“高送轉”后,變為5元20股。該行為會對市場帶來兩方面的影響。首先,上市公司通過高送轉來修正投資者的預期,釋放“利好消息”促使投資者積極買入,推高股價。其次,持股一年以上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因此大股東傾向送紅股。
劉士余所針對的主要為前一種,上市公司通過高送轉釋放虛假利好消息,推高股價后再進行減持,從而套利離場。
以A股著名的永大集團為例,2014年12月22日,永大集團公告當年利潤分配預案:10轉15。2015年3月17日,永大又公布了正式方案:10轉增18派9元。依靠此方案,永大集團在8個交易日內取得7個漲停板。股價從高送轉預案公布前一個交易日(14年12月19日)的23.38元一路飆升至2015年4月9日的歷史最高價102.41元,總市值突破了150億元。
但2015年3月19日,永大集團公告,于2015年3月18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呂永祥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呂蘭女士、呂洋先生、蘭秀珍女士的通知,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套現約67億的大股東們完成韭菜收割,瀟灑離場。
雖然自2016年1月《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發布后,對高管及大股東減持有所規定和限制,但套利行為還是屢見不鮮。許多大股東仍然通過信息披露及制度空缺進行套利。
2017年5月,劉士余任上證監會修改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引導上市公司有關股東減持行為規范有序進行。市場稱“減持新規”。從減持方式、數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進一步規范了大股東減持行為、封堵制度漏洞。
2017年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劉士余再次直言:“資本市場不允許大鱷呼風喚雨,對散戶扒皮吸血,要有計劃地把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到證監會工作后,花了較長時間來了解資本市場的各種亂象,感到很震驚。”
除去推出新規外,劉士余在任期間的證監會屢屢出現大手筆罰單,2016年,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數量和罰沒金額創歷史新高,隨后這一紀錄在2017年和2018年繼續不斷被刷新。2017年,證監會全年新啟動案件調查478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24件,罰沒款金額74.79億元。
2018年全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達310件,罰沒款超過百億金額,達到106.41億元,市場禁入更升至50人。
“要以查辦大案要案為重點,全面落實整治金融亂象的工作要求,精準打擊肆意妄為、逃避監管、影響惡劣的個人和機構。”劉士余在證監會稽查局、稽查總隊調研時曾這樣表示。
可惜,昔日痛批市場“妖精”,呼吁強監管的人,沒有能監管好自己。
編輯\/楊淑婷 賈敏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