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昊
上周,比亞迪再次追加秦Plus DMI、驅逐艦 DMI、宋Pro、漢 DMI、唐DMI等熱門車型5000至1萬元的優惠。
針對上述降價一事,比亞迪方面作出回應稱,此輪降價并非官降,促銷僅限于11月內,“目的是加速油轉電”。
而就在本月初,比亞迪剛剛宣布旗下護衛艦07、海豚、海豹、宋PLUS和驅逐艦05等車型的促銷優惠。
時隔不到1個月,比亞迪對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大部分主力車型開啟連續降價,頻率、幅度和時點都超出了市場預期。消息一經發酵,比亞迪股價出現連續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亞迪股價大跌的同時,長安汽車股價卻屢創新高,形成鮮明對比。
事實上,比亞迪在銷量屢創新高的背后,危機正在醞釀。10月最新銷量增速已回落至行業平均水平,而零售端增速更是位列主要車企倒數。
隨著新能源滲透率提升至40%左右,產業競爭和市場焦點已從上半場的電動化逐步轉向下半場的智能化。
憑借在動力電池、車載芯片等硬件領域的多點布局,比亞迪在電動化上半場取得完勝。然而時至下半場,缺乏“智能化標簽”、甚至公開對產業在智能領域的發展現狀表達出不屑一顧,或讓比亞迪在智能化浪潮中淪為旁觀者。
銷量增速逐月下滑頻頻降價 零售端增速位列倒數
完成全面電動化轉型后,比亞迪在今年創下銷量新高,業績也迎來大幅改善。不過,高光背后比亞迪高開低走的事實卻無法被掩飾。
統計顯示,近一年來,比亞迪月度銷量不斷走高,但同比增速震蕩走低,10月最新銷量增速已不到40%,增幅已回落到與行業平均水平相仿。
更重要的是,在10月前十名新能源廠商“零售銷量”排行中,比亞迪25.4%的銷量同比增速排名倒數第二,不僅遠低于理想、小鵬等新勢力,與長城、吉利等傳統車企100%以上的增速也有明顯差距。這也意味著,比亞迪的市場份額已開始有收縮跡象。
今年年中,王傳福在提及銷量目標時曾表示,“今年300萬輛起鐵板釘釘,在10-20萬元區間,比亞迪有制空權、定價權。我們也希望能夠平穩一點,不要搞得大家都很難受,別人沒活路。因此定下300萬輛起的目標,爭取做到去年的2倍,也就是360萬輛,且不含出口”。
然而時至年末,比亞迪要在2023年完成銷售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11月、12月的單月平均銷量,要達到30.93萬輛。也就是說,其月度銷量還需再創新高。
比亞迪早已不提360萬輛的目標,即便包含出口銷量,要完成300萬輛的底線任務也并不輕松。市場普遍認為,這也是比亞迪加大促銷力度的直接原因。
今年9月2日,比亞迪官宣2023款元Pro專享限時購車優惠政策,包括2000元抵8000元購車款、三電系統終身保修(首任車主)、終身免費OTA系統升級等優惠。
11月1日,比亞迪再次宣布旗下護衛艦07、海豚以及海豹冠軍版、宋PLUS冠軍版和驅逐艦05冠軍版分別享受2000元抵20000元、9000元、7000元的優惠,還可享受全系享2年0息,至高可享8000元置換補貼。
11月24日,比亞迪再次追加秦Plus DMI、驅逐艦 DMI、宋Pro、漢 DMI、唐DMI等熱門車型5000至1萬元降價,且明確表示優惠可以疊加。
此外,從連續幾次降價的車型也可以看到,調價主要集中于10萬-20萬價格區間,這些車型在比亞迪銷量中的占比相當大,是比亞迪的主銷車型。大面積降價對比亞迪未來業績和盈利能力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說“斷腕保銷量”或不為過。
顯然,下半年銷售形勢的急劇變化已大大超出了王傳福幾個月前的預期。
“重硬輕軟”智能化標簽難貼 路徑依賴或失下半場控制權
“汽車工業的大變革,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這句話出自王傳福之口。不過,比亞迪在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方面存在短板已是市場共識,這從現階段股價的走勢也能夠清晰的反映。
上半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無人駕駛都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這一言論立刻引發市場激烈反彈。
隨后,在問界新車發布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隔空回應王傳福上述言論表示,“說自動駕駛是扯淡有兩個原因,或者是對行業不了解,或者是故意這樣說的”。余承東還暗示,王傳福這樣說的原因是比亞迪無法實現自動駕駛。
余承東認為,目前汽車行業已經從硬件發展變成了軟件發展,因此華為才會在智能駕艙、自動駕駛技術上,花費巨資去進行研發;而王傳福卻認為,目前所謂的自動駕駛就是高級一點的輔助駕駛功能,根本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
盡管余承東和王傳福的觀點明顯對立,但智能化浪潮卻實實在在已經迫近。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公開表示,電動汽車是一種以智能化、軟件化、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消費電子產品,汽車行業的本質將從機械行業轉變為消費電子行業;而馬斯克也曾表達過“汽車將會是消費電子產品”的類似觀點。
如今,這一看法正在成為行業共識。近期華為和小鵬汽車關于AEB的爭論以及市場對此持續而熱烈的討論,也清晰的表明了智駕和智能化概念已經深入人心,逐步成為消費者選車越來越重要的考量因素。
事實上,各家車企在智能化賽道上已經開始你追我趕,為下半場競爭加速布局。
11月26日,長安汽車公告,與華為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公告顯示,華為擬設立一家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公司,長安汽車擬投資該目標公司并開展戰略合作。
這也是對此前“長安汽車以3000億元入股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傳聞的正式回應。
11月27日,余承東公開表示,“中國需要打造一個由汽車產業共同參與的電動化智能化開放平臺,一個有火車頭的開放平臺,與長安深化合作,同時還會與更多戰略伙伴車企一起攜手合作”。
可以想見,未來將有更多車企加入由華為牽頭的智能化車企平臺,智能化浪潮已經到來。
實際上,電動車智能化早已不是虛無縹緲的“皇帝新裝”。
2018年,特斯拉FSD售價為5000美元;2020年,價格漲到了1萬美元;2022年初,價格再次提高到1.2萬美元;2022年8月底,特斯拉FSD在北美地區的售價上調25%至1.5萬美元。特斯拉在整車總體降價的情況下,其FSD卻一直在漲價。
反觀比亞迪,目前大部分汽車還在配備博世開發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而特斯拉、小鵬、蔚來和理想等競爭對手已經開發了更為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
在王傳福看來,比亞迪在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車載芯片等硬件方面具備足夠的核心技術和先發優勢。
然而,過分倚重三電、車載芯片等硬件優勢的比亞迪,在用戶心目中依然缺乏“智能化標簽”,電動化上半場完勝后,在智能化下半場已經出現了被邊緣化的苗頭。
在智能化逐漸成為競爭焦點的下半場,比亞迪能否繼續擁有“控制權、定價權”,市場對此疑慮頗深。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