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研究宏觀市場】解讀政治局會議: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興業研究宏觀市場】解讀政治局會議: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2023年12月10日 07:03 市場資訊

專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宏觀市場】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解讀政治局會議

  來源:興業研究

  政治局會議

  12月6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因此,12月政治局會議增加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等表述。

  宏觀政策方面,“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并且“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強調“適度”。貨幣“適度”的提法和《202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信貸總量適度”相呼應;2023年特別國債的提前布局為2024年開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內需政策方面,會議要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2024年“三大工程”將是緩解房地產下行壓力,聯結消費與投資的關鍵。

  科技政策方面,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改革開放方面,擴大到高水平對外開放。今年以來,我國主動對部分區域實施免簽政策,增加國際航班數,并與新加坡簽署關于進一步升級《自由貿易協定》的議定書,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三農方面,此次政治局會議對 “三農”工作的著墨明顯增加,可能與疫后農村就業占比上升有關。在此背景下,需要更好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通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城鎮化的內在動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

  解讀:

  一、形勢判斷與工作目標

  歷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都發揮著總結當年、布局來年的重要作用。此次政治局會議充分肯定了2023年的經濟工作成果,指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政治局會議提出了一系列目標。與2022年12月政治局會議相比,在疫情影響消減、經濟逐步恢復的背景下,此次會議刪除了“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但經濟復蘇基礎有待進一步鞏固。12月6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因此,會議增加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等要求,呵護經濟復蘇進程,并添加了“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表述,繼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二、宏觀政策:加大力度,以進促穩

  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延續了2023年7月政治局會議“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的要求。對于宏觀政策,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并且“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這表明,2024年宏觀政策的總體基調仍是加大調控力度、促進經濟發展,同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強調“適度”,“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可能表明政策力度和節奏都較為平穩。

  對于貨幣政策,本次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對于2024年的貨幣政策而言,一方面,總量政策方面,結合宏觀經濟回升的進程,人民銀行仍可能擇機降息、降準,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下降,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適度”的提法和《202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信貸總量適度”相呼應;另一方面,“精準”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仍將在貨幣信貸供需新格局之下,發揮引導信貸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央行后續可能推出支持“三大工程”等重點領域貸款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應急流動性工具。

  對于財政政策,本次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對于2024年的財政政策而言,財政政策將更注重跨周期的調節,在2023年年末追加赤字之后,提出了“適度加力”的要求,同時在民生與基建支出結構、中央與地方債務結構的調整中注重“提質增效”。2023年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特別國債;同時,財政部表示將于近期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均為2024年開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內需政策:消費與投資良性循環

  會議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在房地產下行期,我國房地產產業鏈相關消費及房地產投資動能不足,拖累國內需求。2024年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三大工程”建設有望提速,并成為促進消費與投資良性循環的重要動力。其中,“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有助于緩解我國房地產投資下行壓力,同時也有助于帶動住房領域相關消費。根據我們2023年12月7日發布的報告《保障房建設對房地產投資拉動有多大》的測算結果,在城中村和保障房重合投資部分為保障房投資一半的情況下,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設每年帶來的投資金額約1.2萬億元,對2024年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的拉動在10個百分點左右。

  四、科技政策: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近年來,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對我國實施“小院高墻”(small yard, high fence)策略,即在與美國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領域(“小院”)采取更大力度的限制性措施(“高墻”),“小院”以外的高科技領域可以對中國開放。由此,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面臨“卡脖子”難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面臨挑戰。從科技創新層面解決“卡脖子”問題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的關鍵。

  作為全球科技高地之一,德國與我國一樣以間接融資為主導、制造業占比較高。2020年德國研發支出在GDP中的占比達到3.1%,高于我國的2.4%。德國研發支出中政府與高校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一,有效彌補了間接融資體系之下企業創新資金的不足,而我國政府與高校研發支出合計占比約23.1%,更加依賴企業研發支出。因此,提升財政支出中科研支出的占比是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路徑。

  五、改革政策: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會議指出:“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從二十大以來的政策及表述來看,重點領域改革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重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可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要素市場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改革主線。其中,要素市場包括土地和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和數據市場、能源市場以及生態環境市場。

  第二,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主線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體現了進一步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同時,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通過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健全綠色金融體系等,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其中,對于金融市場,會議提出:“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據媒體報道,人民銀行宏觀審慎局局長李斌指出[1],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要“構建由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風險投資等組成的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這也與之前2023年6月國常會提出的要建立“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相關要求相契合。

  第三,以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為重點持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對于財政體制改革,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其改革重點主要包含:一是優化各級政府間事權和財權劃分;二是優化稅制結構,堅持以共享稅為主體的收入劃分制度,健全地方稅體系;三是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增強財政可持續性能力[2]。2023年財政工作也圍繞化解存量債務,防范政府債務風險提出“一攬子化債方案”,通過特殊再融資債券、債務置換等方式積極推進化債工作。

  六、對外開放

  會議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我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擴大對外開放應對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具體表現在:

  第一,主動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我國制度型開放。自2021年9月和11月正式申請加入CPTPP和DEAP以來,我國已在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主動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2023年6月29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以下稱“《措施》”),提出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備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相關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措施》對標了CPTPP規則,聚焦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商務人員臨時入境、數字貿易、營商環境、風險防控等6個方面。在此基礎上,2023年12月7日,國務院印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以下稱“《方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打造制度型開放示范區。《方案》聚焦服務貿易擴大開放、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并率先實施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以對接國際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

  第二,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升級《自由貿易協定》的議定書。CPTPP采取“協商一致”原則,申請國加入需要得到CPTPP成員國一致同意。由此,對標CPTPP規則, 升級與CPTPP成員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有助于我國加入CPTPP。近日我國與新加坡簽署關于進一步升級《自由貿易協定》的議定書,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貿易、投資等領域作出進一步開放的承諾。

  第三,主動對部分區域實施免簽政策,增加國際航班數。繼2023年7月26日我國宣布恢復對新加坡免簽入境政策后,我國自2023年12月1日起實施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六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15天免簽政策。同時,我國加快恢復和增加國際航班,國際航班月執行架次由2023年1月的4451架次上行至2023年10月的33447架次,隨后小幅回落至2023年11月的32045架次。

  七、“三農”政策: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

  會議指出,“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要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與此前的政治局會議相比,此次政治局會議對 “三農”工作的著墨明顯增加,表明“三農”工作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之一。

  2022年農村就業人員數量占比出現上升。此前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深入,城鎮就業人員數增長相對較快,而農村就業人員數量則出現下行。但2022年上述趨勢出現了逆轉,城鎮就業人員數出現了196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農村就業人員數量的占比則由2021年的37.3%上升至2022年的37.4%。“三農”工作重要性明顯上升。

  當前城鎮化率在年齡上呈現的倒U分布,中期來看隨著老齡化的深入,農村人口進城務工放緩或影響城鎮化進程。由于求學或務工,15歲至39歲人口的城鎮化率高達72%;50-59歲年齡段,伴隨勞動能力下降,返鄉傾向明顯增強,城鎮化率快速回落至不足60%。農村人口進城務工是推動我國城鎮化的重要動力,而由于步入老齡后勞動市場競爭力下降,老齡農民會返回農村。當前農民工人口中50歲以上比例呈現逐年攀升態勢,或影響未來城鎮化的動力。

  在此背景下,需要更好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一方面通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城鎮化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改善農村就業環境。

  同時,會議還要求:“要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注:

  [1]資料來源:上海證券報公眾號,《首次提出“金融強國”建設目標!重磅會議十大看點,權威解讀》[2023/10/31][2023/12/8],https://mp.weixin.qq.com/s/XoWdRx2_uYJlZXOdaYaWeg

  [2]參考文獻:編寫組,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人民出版社,2022:258-266.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開戶!智能定投、條件單、個股雷達……送給你>>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貨幣政策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15 國際復材 301526 --
  • 12-13 宏盛華源 601096 --
  • 12-12 西磁科技 836961 8.09
  • 12-12 興欣新材 001358 --
  • 12-11 安邦護衛 603373 19.1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