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回世界經濟舞臺中心 還差一場真正的牛市

中國重回世界經濟舞臺中心 還差一場真正的牛市
2018年02月22日 07:41 新浪證券綜合

  來源:面包財經

  百年之后回望本世紀最初的50年,全球經濟最大的事件也許就是中國重回世界經濟舞臺中心。

  2018,這個狗年,或許是這場回歸進程最關鍵的一年,不僅是中國的新時代,也是世界經濟的新時代:同時擁有兩個超級經濟大國。

  世界經濟上一次叩開新時代大門,也是個狗年——1994年。

  那一年,日本經濟總量史無前例的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二,準確的數字是67.1%。彼時,蘇聯已經解體,德國經濟總量不及日本的一半,中國只相當于日本的零頭——已經買下帝國大廈的日本人,無限逼近世界經濟舞臺中心。

  但日本在黃金分割點之上,只維持了三年,1995年之后,日本GDP總量再也沒有達到過美國的60%以上。2017年,這個數字是22.4%。

  在日本之前,試圖和美國并立在世界中心的是前蘇聯。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前蘇聯經濟總量曾達到美國的40%,位居世界第二。如今的俄羅斯,GDP只相當美國的不足7%。

  兩個曾經占據世界經濟舞臺中心的國家,都最終沒有能與美國形成真正的“雙寡頭”:日本邁向超級大國的征程,在最絢麗的一刻戛然而止;前蘇聯在解體之前的十多年,就已經失去了與美國競爭的可能性。

  2018年,如無意外,中國也將越過黃金分割點,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鴉片戰爭一百多年之后,中國終于重回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心。

  一戰以來,從來沒有一個人口總數比美國更多的國家,經濟總量達到過美國的一半。日本的人口只有美國的40%左右,前蘇聯人口略多于美國,但俄羅斯只有美國的45%左右。

  這一次很不一樣:中國經濟總量開始逼近美國,人口是他的4倍。這一場攀登,曲線最陡峭的那一段,就發生在過去12年——兩個狗年之間。

  回望歷史,2007年那場大牛市所展現出的陡峭曲線,本質上是對后來十年多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次提前折現。

  那么,如果未來中國經濟真正屹立在世界中心,我們會迎來一場新的大牛市嗎?

  進擊的十二年:80萬億,中國重回世界經濟舞臺中心 

  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中國GDP為82.71萬億。

  80萬億是一個關口,更重要的節點則是中美經濟總量越過黃金分割點:按2017年底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價計算,約為12.7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的65.5%,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越過61.8%這個神奇的黃金分割線。

  如果沒有意外,2018年,中國經濟體量很可能會超過美國的三分之二。

上一個狗年,中國正在重回亞洲經濟中心。上一個狗年,中國正在重回亞洲經濟中心。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06年,中國GDP總量在建國后首次超過3萬億美元,相當于日本的60%,前一年則只相當于日本的48%。

  十二年后的今天,中國經濟總量已今非昔比,不僅僅是GDP,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擁有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門類,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大約有220多種工業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大部分能夠想出來的工業品,中國產銷量都是全球第一,甚至占比過半:家電、手機、汽車、鋼鐵……

  不僅是工業品,基建領域中國更是獨領風騷。截至2017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2.5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3.1萬公里,均位居世界第一。

  據統計,全球最高的100座橋中,81座都在中國(包括一些尚未完工的),中國一年開通的高橋數量在50座左右,是全球其他國家一年所開通高橋數量的五倍之多。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中國基礎設施投資為17.31萬億,同比增長13.86%;近十二年來(2006—2017),中國基礎設施投資額高達102.26萬億。

  動力的源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比經濟數據更關鍵的是市場需求:14億人的大市場,是中國經濟最根本的推動力。當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初步完善后,過去十多年,中國國內消費市場正被迅速激活。

  不少機構預計:2018年中國的社會商品零售額預計將會和美國持平,甚至超過美國,這是二戰以來,首次出現超越美國的單一市場。在十年前,這一數字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

  中國不僅貢獻了全球最大的產能,也貢獻了最大的消費市場,比如汽車市場。

  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占全球銷量的四分之一,銷量高達2887.89萬輛,與2005年相比,漲幅為4.01倍。

  沒有中國的消費增量,全球汽車企業不可能走出次貸危機的陰霾,所有汽車巨頭身價都要貶值。

  巨大的人口基數,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時代締造出巨頭。

  全球所有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互聯網巨頭都在中美兩國。谷歌、FACEBOOK,擁有超過20億的全球用戶,從每個人手中賺一點點錢,足以成就5000億美元以上的市值。而騰訊僅在中國就擁有超過8億用戶,即便不走出國門也可以成就5000億美元市值。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中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已經達到7.17萬億,所以才產生出阿里、京東這樣的巨頭。

  龐大的國內市場,推動著中國企業的快速崛起,改寫世界500強格局。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大陸上榜數量達到了109家。而在2006年時,中國內地企業僅19家。

  資本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短期也許背離,但長期會修正。12年后回望2006年的中國股市,隨后洶涌澎湃的大牛市,其實是對未來的一次大折現。

  上一個狗年:超級大牛市前夜,6124點是對未來紅利的提前折現?

  進入2006年時,上證指數已經脫離了998點的底部區域,但幾乎沒有人會料到隨后會出現一場如此壯觀的大牛市。先來重溫下這波氣勢如虹的漲幅:

  上證綜指從2005年6月6日最低點998飆漲到2007年10月16日最高點6124,兩年多時間,最高漲幅超過5倍,秒殺同期的標普500、日經225等主要市場指數的漲幅。

  回過頭來看,我們知道2006年的A股正在緩慢爬升階段,但是對于當時剛經歷過2005年998低點的股民來說,2006年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仍舊是“熊味”十足,因此2006年可以說是牛市正式開啟的前夜。

  2007年這波超級大牛市,除去全球齊漲這一大背景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股權分置改革。

  股權分置改革就是將上市公司股權中的國有股、法人股等這些不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非流通股進行流通化,真正實現同股同權。

  2005年4月底,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標志著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啟動。三一重工紫江企業、清華同方和金牛能源是首批試點公司。統計顯示,截至2006年底共有1288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股改。

  但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這場牛市更像是對后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場提前折現。比如,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創下6124點記錄時,工商銀行總市值高達2.72萬億元,而其在2006年的凈利潤只有487億,市盈率超過55倍。10年之后,工商銀行復權股價才超越2007年的歷史高位,市盈率只有7倍。

  工商銀行也許是一個縮影,十多年前的那場大牛市,已經將無數企業未來十多年的成長一次性折現。

  只有成長和發展,才能消化當時高在云端的估值。直接上一張6124點時A股市值最大的20家公司的估值水平表:

  很多人都在感嘆,10多年了,上證指數距離6124點的高峰仍然近乎腰斬。可是,那一天,A股市值最大的20家公司,平均市盈率超過100倍,中位數86倍——一個真正瘋狂的市場,把未來十年的錢都一把兌現了。

  投資投的是未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對中國股市的長期走勢并不悲觀。如果股票是對未來價值的折現,那么重回世界舞臺的中國經濟理應能托起一場真正的牛市——如果市場不陷入瘋狂,也許就是一場慢牛。

  新時代:中國能否再來一場真正的牛市?

  今年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第十個年頭,全球經濟正在逐漸復蘇,而不少國家的股票指數經歷2017年的大漲后,在2018年開年仍舊不斷創出新高,直至春節前的全球股市大跌。

  這一場以美國為龍頭的超級大牛市,本質上是對新技術、新生產力和人類新生活方式的折現。美國大牛市的龍頭,幾乎就是亞馬遜、谷歌、FACEBOOK等超級科技公司,他們代表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和人類的新生活方式。港股真正的龍頭是騰訊,代表了中國的未來。

  只是,BAT都不在A股,內地投資者無法分享這場盛宴。但一切都在改變,滬港通開啟了內地投資者合法出海的一扇窗,更重要的是富士康已經提交了在A股上市的招股書申報稿。如果富士康能夠在A股成功上市,將是一個跨時代的大事件,這在本質上也為BAT回歸掃清了障礙。

  只是,如果總市值超過3萬億人民幣的騰訊回歸A股,市場是否有足夠的承接能力?在A股發行10%的股份,就可以融資3000億,超過全年IPO金額總數。

  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制度也是可以創新的。三年前的中概股回歸潮,因為突然爆發的股災被按下了暫停鍵,但360終于成功借殼,富士康也開始排隊了,該來的遲早會來。

  天佑中華:有生之年我們會看到真正的牛市 

  過去四十年,所有看空中國的人都被打臉了。

  中國一定會站穩在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不因任何的唱空而遲疑。

  根基在于,接近14億人口追求幸福的腳步,沒有任何力量可以羈絆。

  中國正在和絕大多數亞洲國家一樣,面臨人口斷崖的威脅,步入老齡化社會。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中國15—64歲人口為100260萬人,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01萬人,是連續第三年出現了減少。

  但是,接近14億的存量人口,在未來幾十年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需求端。中國制造正在遭遇新的挑戰,但完備的工業體系和深厚的產業縱深,仍有足夠的回旋余地,這是供給端。

  從供需兩端觀察,沒有任何理由懷疑未來幾十年中國人創造財富的能力。真正巨大的挑戰,其實來自于財富分配,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無比的智慧,也需要國運。

  天佑中華,真正屹立在世界經濟中心,來一場真正的大牛市。

  本文作者:面包財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陳靖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