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原標題:6000多家影視公司消失,演員大幅降片酬,影視業何時能回春?
文 | 《財經》記者 王穎 張建鋒
編輯 | 陸玲
如今各行業都在有序復工復產,但影院仍遙遙無期。
4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表示,對于影劇院等休閑性場所,建議暫不開業。
在營運成本和新冠疫情雙重壓力之下,超長期的停擺,讓部分影院已無力支撐。天津橙天嘉禾影院于4月17日宣布永久閉店,沒能堅持到復工那一天。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2020年以來全國范圍內有超六千家影視影院類企業注銷。
“如果復工,一天的人工水電租金等固定成本就有七八千。”一家廣西賀州的中小影院負責人麥青(化名)告訴《財經》記者,他們已經做了6個月不復工的準備,遣散了90%的員工,“等復工了,大家愿意回來的再回來。”
影視上市公司也苦不堪言。根據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萬達電影(002739.SZ)等4家公司虧損金額均超億元。被寄予厚望的春節檔撤檔,是影視公司一季度業績虧損的主因之一。此前預計大年初一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8部春節檔電影,除了《囧媽》轉為線上上映,其余均選擇撤檔。出品/聯合出品公司涉及光線影業、萬達影視傳媒等公司。
疫情之下,影院關停、劇組暫停拍攝、宣傳遇阻,對本就處于寒冬期的影視業來說,2020年異常艱難。
有制片人告訴《財經》記者,他所在的劇組原本計劃年后建組,由于拍攝地安徽省暫不允許50人以上劇組存在,只能延期,“但對于已經開機的劇組,財務影響較大。”
“零收入”對應著積壓的賣品庫存、房租、員工薪酬,讓下游重資產的電影院面臨現金流中斷的困境。
線下觀影尚需時日,意味著,2020年全年票房收入將出現大幅度的折損。中金公司傳媒研究部副總經理張雪(金麒麟分析師)晴表示,此前預計2020年票房能有680億元,同比增長8%,現在看,可能7月才能基本恢復政策,全年票房可能在200億元-300億元左右。
面對史上最長停擺,求生欲強的影院沒有選擇坐以待斃。不少影城通過線上渠道銷售觀影券、清理爆米花等賣品庫存,欲增加收入,但杯水車薪。亦有部分影片播放轉移到線上,以期回籠資金。
危機與機遇并存。在影視行業陷入泥潭之際,國資已嗅到了并購機會。
業績慘淡
數據來源:Wind
受疫情影響,影視公司業績普遍慘淡,上市公司表現尤為明顯。
目前已發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的影視公司,有六成虧損,其中,萬達電影虧損5.5億元-6.5億元,金逸影視(002905.SZ)、華誼兄弟(300027.SZ)、幸福藍海(300528.SZ)均虧損超億元。即使是盈利的光線傳媒(300251.SZ),凈利潤跌幅預計也在50%以上。多數公司給出的解釋是,影院停業,春節檔、情人節影片未能如期上映所致。
根據西南證券研報,除《囧媽》外,其余原定于大年初一上映的其他7部電影,截止1月20日上午9時的預售票房合計超2億元。
而電視劇股華策影視(300133.SZ)卻逆風翻盤,2020年一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為1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177%至205%。華策影視對《財經》記者表示,一季度多部劇集線上播出,反響熱烈,下一步將對投資的影院進行重新評估,通過一些暫時性調整以保證這些影院未來的正常經營。
其實,在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影視公司的成績單也不盡如人意。
據Wind統計,按照證監會所屬行業劃分,25只影視股2017年全部實現盈利,2018年16只個股盈利,但截至2020年4月17日,20家披露2019年年報或業績預告的公司,只有9家盈利,虧損公司占比為55%,其中,華誼兄弟等5家公司已連續兩年虧損。
2018年下半年以來,影視行業曝出陰陽合同等諸多亂象,監管收緊,熱錢離場,行業增速下滑,此前巔峰時期相關公司高溢價并購形成的巨額商譽,成為行業利潤“爆雷”點。
萬達電影2019年虧損47.2億元,其中對并購的影城、時光網等計提商譽及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約59億元,扣除該影響后實際盈利11.8億元。
曾經的“影視娛樂第一股”華誼兄弟,走到了保殼之戰的關鍵時刻。繼2018年虧損近11億元后,2019年繼續虧損39.63億元,其中對商譽、長期股權投資計提了約26.8億元的減值準備。2018年稅務風波爆發以來,公司接連遭遇了債務危機、股價暴跌,缺乏主投電影作品,實景娛樂陷入泥潭等問題。“2019年華誼償還各種債務 47億,股權質押爆倉危機下,我個人借款補倉補了十幾億。”董事長王中軍近日對媒體表示,公司現金流還在緊張階段,但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并堅稱實景娛樂的發展方向沒有問題。
除了減值,主業電影放映業務增長乏力,在財報也一覽無遺。放映業務的毛利率已降至個位數。2019年上半年,萬達電影的觀影業務毛利率為6.1%,同比下降8.4個百分點。2019年,金逸影視、橫店影視(603103.SH)電影放映業務毛利率分別為8%、-4.7%。
有行業分析師指出,這和前幾年影院過度擴張,造成的行業供需失衡息息相關。
2014年至2015年,中國電影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票房增速達到30%-50%,大量個人資本開始涌入這個行業,中小影院無序擴張。不料2016年之后,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增速放緩,但電影院和銀幕數量依舊保持著高速增長,一增一減之間,導致單屏幕產出下降。
中金公司研究部預計,2019 全年中國單銀幕產出將進一步下跌至100萬元,萬達電影等五家主要影投公司單屏產出均同比降低,降幅在 8%-20%不等。
全面沖擊
“影院停業那天只剩我1人。”影視從業者王兵(化名)表示,現在每隔三五天回影院開機充下電,開空調除下濕,三個月了,從沒領到工資,“周圍有影院經理都開始兼職微商或保險了。”
王兵的經歷,是疫情沖擊下,影院整體蕭條的一個縮影。
2020年開年,影視行業就受到了一記重錘,王兵工作的影院,屬于下游放映端,所受沖擊最大。
據悉,國內自3月16日開始,電影院曾有過短暫復工。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全國有528家影院復工,全國復工率4.65%。當日全國票房共2.1萬,場均人次為1,這意味著,電影院基本是1人包場。
即便如此,復工的日子也沒能持續幾天。3月27日,復工僅10余天的影院再次被國家電影局緊急叫停。
“在這個通知之前,大家多少還存在一些幻想,認為只是時間問題,希望就在眼前。”影城負責人楊昕告訴《財經》記者,3月底其所在影城正準備復工,當時收到了中影,華夏下發的十幾部復映的影片拷貝,然后針對消毒防疫、觀眾登記以及排場、票價政策,都進行了部署,“一切戛然而止了”。
橫店影視的董事長徐天福曾表示,公司全國有將近400多家影院,將近一萬左右的員工,一個月工資就要幾千萬元,商業地產的租金又要幾千萬元,“好在我們現金流比較充足,但一些小的影視公司,有可能面臨倒閉的風險。”
疫情之下,影視行業上游的拍攝制作、營銷宣發等行業,也未能幸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自2020年1月25日開始,橫店影視城、象山影視城等多家影視基地相繼閉園,全部劇組的拍攝活動停止。疫情期間,滯留在橫店的劇組有310個,不算“橫漂”,光是劇組成員就有5600人。
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于冬曾透露,影片《冰雪長津湖》本來準備年初開機,全部人馬已經到位,疫情一來全部停拍,1800人的劇組不得不滯留在丹東,當時直接損失就超過了1.5億元。
歡瑞世紀(維權)(000892.SZ)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3月以來,公司藝人所在的劇組和節目組開始陸續復工。
“明年的電影現在就要開始籌備,但很多片方現在沒有資金投入。”萬達影視集團董事長曾茂軍曾對外表示,春節檔片子包括去年公映的一些片子,很多院線沒辦法結算,給不了錢,行業現金流轉不起來。
這是個難過的關口。電影不上,宣發也受到掣肘。
“ 宣傳公司、物料公司都受到影響,這是連帶的。影視營銷上,目前只能做些前期工作,看看素材,準備物料。”北京四四得八文化傳播公司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
“投資、制作、宣傳、發行,每一個環節均有社會資本的介入。新項目暫時無法開機,已拍攝完成的項目上映遙遙無期,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增加成本和風險。”資深娛樂營銷專家李澤清表示。
實際上,近兩年來,多數影城并不“掙錢”。
有市場人士向《財經》記者分析,一是電影院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比如其住所半徑3公里內就有3家影院,會出現明顯的人員分流,上座率被進一步拉低。二是不斷被推高的影院租金令投資者進退兩難,很多電影院正在為地產商打工,“即使是四五線城市影城,年租金大概200萬起,一些影院跟物業簽訂的協議比較苛刻,是固定租金跟票房分成,二者取其高。”
麥青告訴《財經》記者,就廣西賀州市而言,縣城影院年票房300萬元左右,年利潤60萬元,市里的影院票房約800萬元,年利潤200多萬元。藝恩數據顯示,2019年有近3,000家影院票房低于200萬元,數量占比超過28%,這部分影院的合計票房份額僅為4.5%。
張雪晴提醒,應注意尾部影院的經營壓力。所謂尾部影院,是指集中在三四五線城市等下沉市場的影院。這類影院和一二線城市影院相比,在地理位置、商圈環境上,有較大差距。
根據中金公司研究部測算的數據,對于尾部影院,1月-2月的票房收入通常能貢獻全年票房收入的30%。這意味著,2020年“春節檔”的顆粒無收,讓尾部影院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
出路在何方?
現金流和業績雙壓之下,影視公司出路在何方?一些影院也開始了自救措施。
楊昕告訴《財經》記者,目前院線利用線上渠道“開源”,包括在美團各種平臺,銷售囤積的庫存賣品、電影券會員卡以及電影衍生品。“今年春節比較早,賣品的備貨,我們從去年11月-12月就開始了。爆米花、烤腸這些食物,保質期大多都到下半年。”
“節流”方面,楊昕所在影院取消了兼職員工,全職員工降薪并采取輪班制,因為還有機器設備要維護、門店要巡視;同時跟物業方談租金減免。
李澤清向《財經》記者表示,院線影城能否“活下來”,主要看自身歷史積累,這決定了它抗風險的能力。
為緩解資金壓力,萬達電影4月21日發布公告,公司擬非公開發行募資43.5億元,其中13.05億元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及償還借款。
影院危機之時,部分影片播放轉移到線上,以期回籠資金。
春節檔影片《囧媽》、《肥龍過江》紛紛轉為線上上映,《囧媽》出品方歡喜傳媒與字節達成6.3億元合作,《囧媽》轉檔至頭條系平臺進行線上免費播出;《肥龍過江》以單片付費形式在愛奇藝等平臺播出。
那么,網絡電影是否會成為片方的另一根救命稻草?
張雪晴認為,這類案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會是這個行業的常態。《囧媽》免費播出屬于字節的一次營銷行為,而線上單片付費的模式,只適合小成本電影,大成本制作的電影只有通過院線來進行,供應商才能獲得利益最大化。
麥青表示,電影院具有社交屬性,這種體驗感沒辦法在家里獲得,未來網絡電影或將與院線內容形成互補。
在影視從業者努力自救的同時,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在路上。
國家電影局4月3日表示,國家電影局協調財政部、發改委、稅務總局等部門,研究推出免征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下稱專項資金)以及其他財稅優惠政策。
張雪晴解釋,專項資金占票房收入5%,它的減免或返還,可以緩解影院現金流短缺,幫助其渡過難關。
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多項支持政策,包括稅收的緩繳和減免;依托專資對停業影院予以補貼;貸款貼息、融資綠色通道等金融支持;租金減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影院)和社保緩繳等。
張雪晴建議,影院恢復營業后,政府可通過貓眼、淘票票等在線售票平臺,投放電影票補貼,“比如原來39塊9的電影,19塊9去看”,短期內可以有效地刺激觀影需求。
4月17日,電視劇相關行業協會發出倡議:電視劇主創酬金各不超過制作成本10%,全體演員酬金不超過制作成本40%。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9年11月后,本來單集1000萬元的電視劇,現在降至400萬元-800萬元,因為演員成本下來了,大男主片酬從1.5億元降至5000萬元,劇集從40集降至20集,這對于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是有好處的。
《財經》記者采訪發現,流動性危機逼近,影視行業的整合出清已不可避免。
2019年全國關閉影院267家,關閉銀幕1095塊,楊昕表示,未來將有一部分私人影院,或者是前期投入較大、經營不善的影院倒閉。“疫情加速行業出清,這是一個良性的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也是比拼內功的過程。”
行業拐點之際,國資已經看到整合機遇。
上海電影(601595.SH)3月10日公告稱,出資8000萬元,與上影集團、上海精文投資共同投資設立上影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暫定名),通過并購、增資、參股等形式對長三角及周邊區域內的影院進行投資,在緩解行業經營壓力的基礎上,實現戰略擴張。橫店影視也于2019年投資設立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
此前,國資收購已有苗頭。2018年虧損近11億元的慈文傳媒(002343.SZ),實控人在2019年變更為江西省人民政府。押中《流浪地球》等爆款電影的北京文化(000802.SZ),在2019年巨虧24.5億元后,第一大股東或將易主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
“據我了解,湖南國有獨資電影集團瀟湘集團也在大肆收購。”麥青對《財經》記者透露,國有影視公司的現金流儲備較充裕,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國有院線在收購影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