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第三方支付機構“黯然退場”, 支付行業清退潮仍在持續。
近日,央行官網更新,支付業務許可信息公示中的已注銷許可機構新增廣東銀結通電子支付結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結通支付”)。截至發稿前,央行已累計注銷支付牌照95張。
據了解,銀結通支付最早于2011年12月22日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在今年8月1日換證后,業務類型從此前的銀行卡收單變為支付交易處理Ⅰ類。針對“離場”原因,該公司表示,由于公司業務調整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經充分評估,公司決定終止收單支付業務。
銀結通支付牌照被正式注銷
距離換證僅過4個多月
2011年12月22日,銀結通支付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范圍覆蓋廣東省的銀行卡收單。今年8月1日換證后,銀結通支付的業務類型變為“支付交易處理Ⅰ類”,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1日。
距離換證僅過四個多月,銀結通支付的支付牌照被正式注銷,時間是2024年12月9日。
針對“離場”原因,銀結通支付表示,由于公司業務調整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經充分評估,公司決定終止收單支付業務。公司已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要求向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申請業務終止并獲批準。
銀結通支付宣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公司將不再受理新的收單支付業務。對于現有交易,銀結通承諾將在15個工作日內妥善完成所有清算工作,確保客戶利益不受損害。彼時,銀結通牌照還未注銷。
公開資料顯示,銀結通支付成立于2008年,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是一家以從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的企業,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公司董事長是劉東明,董事兼總經理為張海民。
從股權結構看,銀結通支付第一大股東為廣東圖騰征信有限公司(曾用名:廣州金電圖騰軟件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0%;第二大股東為廣州銀安金融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值得一提的是,此兩家公司的100%控股股東均是廣州銀行電子結算中心。
支付行業“退場潮”持續
支付牌照已累計注銷95張
從支付行業整體情況看,第三方支付機構正在經歷加速整合和出清的過程。
據央行官網顯示,截至發稿前,央行公示的已注銷的支付機構累計達95家(2015年8月24日至今),其中,僅2024年便公示了9家已注銷的支付機構,包括深圳市銀聯金融網絡有限公司、銀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銀聯易辦事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平安付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數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市金源信企業服務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北京銀聯商務有限公司以及銀結通支付。
實際上,除了上述支付機構,開店寶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店寶”)12月11日發布《支付業務暫停公告》稱,由于經營狀況的變化,為最大限度保護商戶及合作伙伴的利益,決定暫停支付業務,于當天起對現有存量業務進行有序退出和清理。
開店寶表示,對經評估存在風險隱患的業務,將在12月20日前完成清理,12月31日之后將暫停所有存量支付業務。
央行官網顯示,開店寶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1日,此意味著,該公司亦在支付牌照尚未到期時選擇了“退出”。
公開資料顯示,開店寶成立于2006年2月,注冊資本1.2億元。2011年,開店寶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獲準開展銀行卡收單(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浙江省、山東省、福建省、廣東省)等業務。根據新規,支付業務分類調整后,開店寶支付業務類型變更為“儲值賬戶運營Ⅱ類(浙江省、山東省、福建省、廣東省)、支付交易處理Ⅰ類(全國)”。
據了解,2016年,亞聯發展曾斥資9.45億元購買了開店寶母公司開店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45%的股權。但在2022年11月,亞聯發展將開店寶及其第三方支付相關業務從上市公司中剝離。
今年8月,亞聯發展公告稱,因開店寶會計處理不當等問題,公司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根據公告,開店寶主要涉及六項主要違法事實,包括服務商返現業務會計處理不當、資金調節業務會計處理不當、子公司錯誤清理三年以上不需支付的應付賬款、銀聯清算款差異調整會計處理不當、手續費返還業務會計處理不當、未根據結算單調整主營業務成本等問題,導致亞聯發展出現虛減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應交稅費等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從股權結構看,開店寶的控股股東為上海富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歷史上有被執行人高風險信息,執行標的20151.5元。
事實上,開店寶本身便涉及多項被執行人高風險信息,最近一次立案時間是今年10月10日,執行標的459270元。
支付機構大額罰單頻現
支付合規受多部門聯合關注
年末將至,第三方支付機構牌照正在加速出清。除了自行注銷的支付機構外,還有因合并整合而注銷的機構。比如,央行同意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合并平安付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合并后,平安付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終止支付業務并注銷《支付業務許可證》。
除了已被正式注銷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還有部分機構因違法違規行為被央行處罰,僅近期便有多家機構受罰。比如,11月,央行浙江省分行披露的罰單顯示,浙江商盟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備付金管理規定等5項違規,被警告,被沒收違法所得114.34萬元,并被罰款425.29萬元,合計被罰沒539.63萬元。
與此同時,浙江甬易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被罰款3萬元。
匯潮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反賬戶管理規定,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被警告并被處以128萬元罰款。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張罰單前,匯潮支付曾被中止牌照續展。
今年年內,支付行業大額罰單頻現,部分支付機構收到千萬元級別罰單。例如,今年9月,央行北京市分行發布行政處罰信息,多家支付機構被罰,被罰沒金額共計3661萬元。其中,千萬級罰單為北京高匯通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因違規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未及時發現處置可能存在的特約商戶支付接口轉接情況,未嚴格落實開戶實名制審核要求,違反賬戶管理規定,超地域經營預付卡業務,違規進行非同名劃轉操作,被警告并罰沒共計2787.35萬元。
9月13日,海聯金匯發布公告稱,子公司聯動優勢收到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聯動優勢于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期間為3家跨境商戶辦理購匯及跨境付匯業務過程中,對交易信息的審查不符合相關管理要求,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市分局罰沒合計8470.8萬元。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支付行業大額罰單頻現,反映出當前支付行業監管仍處于高壓態勢,合規治理與交易安全不容忽視。從年內罰單來看,特約商戶管理、收單賬戶結算等為支付機構受罰的重災區,背后關聯到反洗錢等相關重點工作。而除了人民銀行之外,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次出手大額罰單,表明支付合規正受到多部門聯合關注。
支付行業的“整合”與“離場”正在加速進行,艾瑞咨詢此前報告認為,第三方支付企業破局之路在于支付主業的精益運營與多元服務賽道拓寬。
《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要求要堅持持牌經營,嚴格準入門檻,按照“先證后照”原則實施準入管理,明確支付機構注冊資本、主要股東、實控人、高管人員等準入條件,對其重大事項變更也實施許可管理,同時建立健全嚴重違法違規機構的常態化退出機制。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