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溫彬
財政收入延續上行
11月份,財政收入增速進一步加快,主因隨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組合效應繼續釋放,經濟穩步回升,帶動稅收收入改善,也與各級政府加大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增加國企利潤上繳使得非稅收入高速增長有關。
具體來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從上月的5.5%升至11.0%,創年內最大單月增幅;收入進度占比為6.3%,高于過去五年同期均值5.7%。其中,稅收收入從1.8%升至5.3%,連續第二個月正增長;非稅收入從39.6%升至40.4%,主要是為確保完成全年預算目標任務,財政部門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安排有關中央單位上繳一部分專項收益,補充中央財政收入,地方盤活政府存量資源資產,加強國有資本收益管理等。
分稅種看,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是主要拉動項。國內增值稅從-1.2%升至1.4%,主要得益于工業生產加快,疊加PPI同比降幅收窄;企業所得稅從5.2%升至37.0%,反映工業企業利潤有所改善;個人所得稅從5.6%升至11.4%,隨著就業情況好轉,居民工資性收入改善;印花稅從25.9%升至107.0%,顯示投資者信心增強,證券市場交易保持較高活躍度。不過,房地產相關稅收從2.4%降至-5.0%,與我國加大了住房交易環節契稅、增值稅優惠力度,并降低土地增值稅預征率下限有關;國內消費稅從10.2%降至0.7%,受國慶假期效應消退,以及“雙十一”促銷活動前置帶來的錯位影響,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從4.8%回落至3.0%。
財政支出高位回調
11月份,財政支出增速有所回落,主因地方財政支出完成額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財政壓力仍然較大。具體來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速從上月的10.4%降至3.8%;支出進度占比為8.3%,高于過去五年同期均值7.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4.2%升至10.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11.9%降至2.8%。
分項來看,基建領域支出保持高增速。基建方面,整體支出增速從29.3%降至9.8%,高于財政支出增速6個百分點;民生方面,整體支出增速從9.4%降至-0.6%,教育、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增速分別較上月回落4.4、6.7、1.1、34.9個百分點;此外,科學技術支出增速從21.8%降至-3.4%,債務付息支出增速從10.0%降至4.4%。
政府性基金收支放緩
11月份,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房地產市場信心有所提升,呈現出止跌回穩勢頭,帶動土地市場邊際改善,但受去年同期基數抬升影響,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有所擴大。
具體來看,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增速從上月的-10.0%降至-14.9%,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從-10.5%降至-19.7%;收入進度占比為9.7%,低于過去五年同期均值10.1%。
隨著年內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用罄,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擴張。11月份,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增速從上月的47.9%降至6.3%;支出進度占比為9.1%,高于過去五年同期均值8.2%。
明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明年財政政策將做好“加法”,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這既是對沖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持續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現實需要,也是財政更好發揮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的應有之義。
會議明確了四個發力點:
一是提高財政赤字率。考慮到當前我國全口徑政府債務率僅為67.5%,遠低于G20和G7國家120%左右的平均水平,尚存在較大舉債空間。預計2025年赤字率上調至3.8%,赤字規模比2024年增加1萬億元左右,增加部分繼續全部由中央承擔,并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地方赤字規模與上年持平。
二是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中,用于“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可能繼續按1萬億元安排,與2024年規模持平;用于支持六大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特別國債規模或為1萬億元,預計可提升六大行核心一級充足率1個百分點左右,以提升六大行經營質效,增強信貸投放能力。
三是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一方面,地方政府需擴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補充綜合財力,用于置換隱性債務、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另一方面,“十四五”收官和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要求下,2025年一大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將會陸續開工建設,基建項目新增資金需求仍然較高。
四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預計財政支出將聚焦民生領域以及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民生建設、先進制造、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與此同時,堅持有保有壓,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強“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