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莫開偉
近日,央行、國家金監總局、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財政部、人社部、國家衛健委、中國證監會、國家醫保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精準匹配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養老金融供給力度、健全金融保障體系、夯實金融服務基礎、完善制度保障等六方面,提出了十六項重點措施。
應該說,九部門發布的《指導意見》是一部系統性、規范性地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總方案”,將對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起到“提綱挈領”之作用;尤為重要的是,她所設定的具體措施,打好了金融機構撰寫養老金融大文章的精準框架,可讓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最終讓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有了更具現實針對性的有力“抓手”。
也確實,自2023年10月末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之后這一概念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后,進一步明確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向和重點領域,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成了金融機構工作攻關的核心,也成了我國當前經濟領域的工作重點,旨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尤其養老金融更是圍繞社會成員的養老需求,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需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大力發展養老金融豐富產品種類,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勢在必行,積極應對老齡社會的壓力已刻不容緩。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比已達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1億人,占13.5%;且從2023年養老金調劑情況來看,收不抵支的省份已有14個,包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等,養老金面臨的壓力也亟須紓解。可見,當前傳統養老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積極布局銀發經濟有助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經濟增長。
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數字金融等方面傾注了精力,找準了定位,付出了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也吹響了向養老金融進軍的“集結號”,金融機構也開始著手養老金融工作,組建了養老金融專班,集中了部分力量,開啟了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的撰寫模式,但作為金融部門來說,這是一項全新的金融領域,在養老金融拓展方向、業務創新、產品供給、養老金融管理等方面仍顯茫然,缺乏系統性、總體性的制度設計安排,覺得“這篇文章”過于龐大繁雜,總找不到下手的脈絡和方向感;一些養老金融服務工作在推行上不僅陌生,也還存在不少顧慮,總是瞻前顧后,難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導致金融涉老產業支持不足,銀發經濟融資渠道狹窄;且缺乏足夠的決心、信心和耐心,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這讓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做起來速度過緩,難以適應我國老齡化社會日益加快、程度日益加深的現實需要,也無法及時實現中央政府大力發展養老金融所預定的戰略目標。
尤為重要的是,為做強我國第三養老支柱,自2014年12月15日開啟,個人養老金融制度由36個試點城市向全國鋪開,這就更需要金融部門有所作為,提供更為有效、更為積極的養老金融服務方式和養老金融服務產品,才能使個人養老金制度生根開花,惠及全社會廣大民眾。
由此,九部門發布《指導意見》其實就是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政治大局的需要;也更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健全體系、增進福祉的總要求、持續加大養老金融資源投入、精準推進中國式養老事業、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助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的現實需要。顯然,《指導意見》發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對推進我國養老事業發展將起到強大推動作用。具體看,將產生五方面積極金融功效:
首先,切中了養老金融的時代脈搏,有利增強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緊迫性和使命性。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重視養老金融服務,拓展了養老金融新產品,推出了養老金融服務新模式,但與我國養老金融現實需求相比,不僅差距大,養老金融投入缺口相當之大。這與我國即將成為全球老齡人口最大國家對養老金融需求相比,更顯得捉襟見肘。而且,做好養老金融又是一篇系統性的社會大文章,單靠金融部門的力量不僅力不從心,也難以從根本上做好、做到位,它需要集中全社會之力尤其是政府職能部門與金融部門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指導意見》正是基于目前這種社會現實,站在集中金融力量統籌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社會政治高度,切中我國養老金融的時代脈搏,進行系統性的養老金融制度設計,提出了六方面十六條明確措施,豐富了養老金融的制度內容,提出了不同階段、不同養老人群的養老金融服務供給模式和金融支持方向,增強了我國金融部門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其次,賦予了養老金融豐富的內涵和明確的時間表,有利提高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目的性。《指導意見》界定了養老金融內涵和外延,明確了2028年和2035年養老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即到2028年,養老金融體系基本建立,養老金融產品和業態逐步豐富,養老金融意識普遍形成,養老金融供給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福祉得到有效增進。到2035年,各類養老金融政策效果充分顯現,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加精準高效、養老資金投資管理更加成熟穩健,基本實現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這使我國金融部門做好養老金融有了奮斗目標,并在現實中做好養老金融規劃,分出輕重緩急、先后主次,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推進我國養老金融服務。
再次,完善了養老金融具體政策制度,有利提高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效率性和成功性。《指導意見》設計的六方面十六項內容,都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每一項內容每一條措施都需要金融部門努力而為,才有可能使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不偏題、不走調,確保各項養老金融工作始終運行在健康可持續軌道上。比如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養老金融事業部、特色分(支)行等養老金融專營機構,將推動銀行加大對養老金融領域的資源投入,有利提高養老金融服務專業性和服務質量,最終使金融部門做好養老金融有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力量后盾,使金融部門做好養老金融服務的效率性和成功性大大提高,使養老金融服務早收益,惠及更廣大老年群體,提高老齡人群的幸福指數。
第四,體現了養老金融需求多樣性,有利提高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差異性和靈活性。《指導意見》針對不同階段、不同人群的養老金融需求各不相同,提出需精準匹配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為不同階段、不同特征老齡群體提供全方位、多樣化養老金融服務,支持備老群體做好養老資金儲備和財富規劃,針對農村養老需求加大金融資源傾斜力度,加快補齊農村養老金融服務短板。具體就是對于可完全自理老年群體,加大康養、文化、旅游、體育、娛樂等方面的金融供給力度,創新老年旅游保險、意外健康保險等適應老年活動需求的保險產品,支持更好社會參與;對于半自理老年群體,加強金融產品研發與健康、養老照護等服務銜接,支持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優化養老金融業務辦理程序,支持更便捷生活;對中青年群體理財習慣、消費觀念和收入水平,面向預防性、長期性養老需求,研發吸引力強、兼具穩健性和收益性的養老金融產品;加強特定養老儲蓄、商業保險年金、養老理財、養老目標基金等多元化金融產品創新,滿足不同風險偏好人群的個性化養老需求。這樣可使養老金融文章做起來更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且能確保亮點更多,也更加出彩。
最后,展示了我國發展養老金融的前瞻性,有利提高金融機構開展養老金融服務的長久性。《指導意見》提出將大力發展養老保險一、二、三支柱,進一步推進商業保險年金產品創新,加強養老金融產品設計和投資管理,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水平,加強老年人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和消費權益保護,加大對涉老非法金融活動的防范打擊力度;同時,提出將進一步拓寬銀發經濟融資渠道將,將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入分析養老服務發展趨勢和銀發經濟經營業態,創新融資服務模式,加大對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智能助老設備設計研發等信貸支持;此外,提出要研究創設養老專項金融債券、養老主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養老相關領域。鼓勵各類資金在依法合規前提下,積極科學配置銀發經濟領域相關股權、股票、債券、指數基金等多種形式資產,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銀發經濟融資支持與綜合化服務力度。尤為重要的是,央行等有關部門將建立養老金融工作落實機制,加強部門協作與信息共享,強化貨幣政策、保險監管、融資配套、稅收優惠等方面政策支持,強化統計監測和效果評估,這更能確保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的合規性和可持續性。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秦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