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連跌5年,股價暴跌90%,實控人都看不下去了。
近日,萊美藥業(300006.SZ)發布公告,其控股股東中恒集團擬轉讓其持有的23.43%的股份。轉讓完成后,中恒集團將不再直接持有萊美藥業股份。
這就意味著,若轉讓完成,廣西國資委將不是公司實控人。
網上有人對此評論說,萊美藥業的糟糕表現,就連廣西國資都忍不了了。要知道,當年剛成為萊美藥業實控人的時候,可以說是信心滿滿。
時間回到2019年。
公司原控股股東邱宇與中恒集團(600252.SH)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恒集團扮演了“白衣騎士”的角色。
再后來,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和定增增持,中恒集團合計持有萊美藥業23.43%的股份,成為新的控股股東。
但沒想到,前腳剛成為控股股東,后腳公司業績就變臉了。
2019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萊美藥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8.59億元、15.84億元、12.25億元、8.85億元、8.96億元和6億元,呈明顯下滑趨勢。
尤其是凈利潤。2019年,萊美藥業發生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凈虧損1.55億元;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為-3.3億元、-1億元、-6871萬元、-892.7萬元和-2642萬元,連續5年虧損。? ?
受此利空影響,截至今年6月底,萊美藥業的股價一度跌至2元附近,跟2015年歷史最高點比,跌幅超過90%。
所以,怎么看待中恒集團“白衣騎士”的身份?
咱們從公司主營業務說起。
萊美藥業成立于2001年,2009年登陸資本市場,是首批登陸創業板的公司之一,主營業務為醫藥制造,產品覆蓋抗感染藥物、抗腫瘤藥也、消化系統藥物和腸外營養藥物。
在2019年之前,萊美藥業的業績確實不錯。根據財報顯示,2007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從1.66億元增長至18.59億元,且是逐年增長,12年翻了11倍。
從這個角度說,同為醫藥公司的中恒集團,趁機拿下萊美藥業控股股東地位,似乎可以理解。只是說,中恒集團沒想到,自己前腳剛入股,后腳公司業績就一蹶不振。
業績變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答案是,醫藥集采!
萊美藥業發生首次虧損的時間是2019年,大家知道這一年發生了什么事嗎?醫藥集采!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標志著國家集采的正式啟動。
也就是說,在集采開始后,萊美藥業的業績遭遇崩塌!? ?
有兩個數據非常值得關注。
2019年,萊美藥業銷售費用為9.52億元,銷售費用率超過了50%,但同期研發費用卻只有1.64億元;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萊美藥業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7億元、1億元、8064.7萬元、9981萬元和4437萬元,呈不斷減少趨勢。
考慮到創新藥的研發周期,再加上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或許轉型的窗口早就已經關閉!
最后說說股價。
2019年11月,中恒集團成為萊美藥業新的控股股東;2021年3月,中恒集團參與了萊美藥業的定增融資,定增價格是4.45元。
所以我們可以猜想,中恒集團在接手萊美藥業后,并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且萊美藥業的經營業績也沒有好轉的跡象,于是,趁著這一輪微盤股大漲,萊美藥業股價一度重回6元以上區間,迎來了極佳的“脫手窗口期”。
如果能夠順利脫手,中恒集團是可以接受的。要知道,今年6月的時候,萊美藥業的股價一度跌到了2元附近。
只是,對萊美藥業廣大投資者來說,股價跌回10年甚至13年前,幾乎可以說是一場噩夢,解套又該需要等待多長時間呢?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