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至全國,個人養老金營銷持續加碼,具備個人養老金展業資質的商業銀行通過補貼獎勵、下達員工考核指標等方式開足馬力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攬客”。
但據央廣中國之聲報道,個人養老金火熱營銷背后,也不乏亂象:背負考核壓力的銀行員工,為完成開戶繳存指標在社交媒體上貼息求客源,地推中介悄然出動宣傳承接相關服務,消費者端則頻頻出現“被開戶”的投訴聲音。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推廣,本是國家為民眾養老生活再添保障的好政策,旨在通過市場化運營鼓勵個人儲蓄投資,享受稅收優惠,是國家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
然而,好政策也需好執行,否則就可能偏離初衷。媒體報道的種種亂象,就讓人擔憂: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廣,是否會因急功近利的操作而跑偏?
比如當前,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沖量”業務的灰色產業盛行,有銀行員工不惜自掏腰包,甚至通過不正當手段“攬客”,不僅違背市場公平原則,也必然損害銀行長期利益。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亂象可能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有用戶反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戶”,這已經是對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嚴重侵犯。消費者若對自己的賬戶開通情況都不知道,又怎能安心將自己的養老錢投入其中?
這不僅影響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效果,更可能損害銀行公信力和金融市場穩定。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從源頭入手,完善商業銀行指標考核獎勵制度,實現“量質并重”。
首先,合理設定考核指標,考核指標應兼顧開戶數量與賬戶質量,避免單一追求數量。同時,加強監管,嚴懲不正當“攬客”行為,并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等權益。
其次,市場教育與公眾宣傳至關重要。政府及金融機構應多渠道普及個人養老金知識,提高公眾知曉率與參與度,并培養公眾的金融素養與風險意識,引導理性投資。
此外,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廣還需與金融市場的成熟和完善相配套。目前,我國金融市場雖取得長足發展,但仍存在金融產品不夠豐富、投資渠道相對有限等問題。這也限制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投資選擇和收益潛力。
因此,作為配套制度建設,政府和監管部門應繼續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優質的環境。
在具體操作中,商業銀行應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注重客戶體驗和賬戶質量。如可以通過優化開戶流程、提供個性化服務、加強客戶溝通等方式,提升客戶滿意度和賬戶活躍度。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機構、消費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更需防止“被開戶”等亂象,把個人養金推廣弄成一鍋“夾生飯”。
也只有堅持“量質并重”的原則,完善考核獎勵制度,加強監管和懲處力度,同時注重市場教育和公眾宣傳,以及金融市場的成熟和完善等,才能真正把個人養老金制度這一好事辦好辦實,不辜負國家的一片好意和民眾的殷切期望。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