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時報
在這個鋰價徘徊于7萬元/噸底價的“冬天”,鈉離子電池市場卻一反過往產業邏輯,悄然升溫。上游材料企業訂單量在低基數下以百倍幅度增長,暗示了產業發展的暗流涌動。下游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提前“張揚”的產品上新,將鈉電明年的出貨放量預期打成了明牌。
受益于鋰電的開疆拓土,鈉電在電化學市場的一系列應用場景中找到了適合自身發育的土壤。鈉電不再被視作高鋰價下的替代品,而是以低溫、倍率優、安全性強為賣點,在部分場景中具備相對優勢。受制于鋰電的先發優勢,鈉電不得不在產業化早期,就直面一個將各方面能力做到極致的龐然大物。
以鋰電為標桿,鈉電將在未來兩年內再次踏上產業化之路,鋰電曾經做到的持續創新和極致降本,將是鈉電新一輪產業化能否最終落地的關鍵核心。
悄然升溫
在12月初,一批鈉電上游企業幾乎同步宣布獲得“大訂單”。美聯新材(300586)獲得1萬公斤普魯士藍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訂單,仍可定性為服務下游的中試需求。帕瓦股份(688184)、中偉股份(300919)數以千噸計的訂單規模,凸顯下游對鈉電的需求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
此外,中偉股份與振華新材(688707)聯合斬獲1000噸鈉電材料訂單。中偉股份方面介紹,“這是中偉首個千噸級鈉電材料訂單,也是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千噸鈉電材料訂單。”中偉股份曾披露,公司三季度鈉系產品訂單環比增長300%。
隨后,帕瓦股份宣布,未來三年從樂普鈉電拿下不少于5000噸鈉離子電池正極前驅體訂單,且雙方約定如未來某方產能規模進一步擴大,可約定新的增量采購計劃。
“一年前,鈉電廠商找材料廠家訂貨基本上都是幾百公斤的水平,但是到了今年訂貨規模已經達到了十幾噸一批次,所以行業內出現一年數千噸級訂貨非常正常。”同興環保(003027)鈉電研發技術總監沈博磊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雖然絕對量不大,但是這數百倍增幅的訂單增量,標志著業內對鈉電產品的開發已經普遍走到了B樣,有些頭部玩家已經開始走進C樣。”
電池產品的開發需要制作和測試不同的樣品,隨著進展的深入稱為A樣、B樣和C樣。其中,A樣的目的是驗證設計的可行性和進行初步的性能測試,B樣則是在實驗室條件下對A樣產品的進一步改善,到了C樣就將會接近于最終的商業化產品。
事實上,終端電池廠商“上新”的節奏,催促著上游企業加速產品開發的步伐。在11月底,比亞迪宣布推出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產品——MC Cube-SIB ESS,比亞迪將其定義為全球首個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同期,寧德時代也宣布完成研發第二代鈉離子電池,有望于2025年推向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熱議固態電池的時候,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卻在11月接受專訪時對媒體表示,鈉離子電池可能取代磷酸鐵鋰電池多達一半的市場份額。
在交流中,不少鈉電行業的企業家感到振奮。美聯新材高管在接待調研時公開發聲贊同這一判斷,認為隨著時間推移和鈉電池的技術升級,鈉電池將成長為新能源電池的重要補充。高工咨詢董事長張小飛認為,鈉電未來在動力、儲能市場必然與鋰電并駕齊驅。
發展邏輯迭代
鈉電的開發歷史雖然與鋰電基本同期,但是如今鋰電已成主流,而鈉電長期只能以“替代品”的身份在高鋰價時期冒頭。如今,碳酸鋰處于7萬元/噸的過剩供給周期,鈉電熱度卻突然提升,標志著鈉電產業的發展邏輯或已經更新換代。
歷史上,鈉電產業獲得追捧的時期共有兩次,一次是2011年前后,一次是2021年前后。兩次共同的原因是碳酸鋰過高的價格,導致下游用戶被迫轉向尋求鈉電路線。其中,碳酸鋰價格沖破60萬元的2021年,更是被一致推崇為“鈉電產業化元年”。然而,隨著碳酸鋰價格快速退潮,鈉電產業化的聲音也逐步銷聲匿跡。
“鈉電的優缺點其實一直都是很明確的,安全、低溫性能好、成本低,但是能量密度低。”同興環保新材料研究院院長葉煌表示,“鈉電如今的起步其實是技術儲備達到一定的程度,能量密度有所提升,同時電化學電池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又一次給了鈉電實現產業化的新機遇。”
在技術層面,即將過去的2024年,整個鈉電產業取得極大進步,尤其是針對能量密度低等短板環節做了極大的強化。同興環保提供的數據顯示,公司今年開發的第二代鈉電材料產品(S-NFPP)把首圈充電容量提升了約五成,將全電池首效提升到95%以上。
在產業方面,2024年的環境其實對鈉電產業并不友好。除了低鋰價,新出爐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對限重的放寬,使得鈉電發展的重要替代目標——鉛酸電池,在二輪車輛領域反而重拾出貨增長。高工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度鈉離子電池出貨量不到2GWh,略微不及預期。
雖然總量不及預期,但是在結構上卻出現了重大驚喜,電化學最重要的應用領域儲能市場向鈉電行業打開了市場的大門。在國家示范項目的帶動下,鈉電產品在儲能領域的中標規模由上年同期的0.71GWh大幅提升到了3.89GWh,同比增幅超過440%,一躍成為鈉電最重要的應用領域。
沈博磊告訴記者,鈉電在儲能端的應用對降本前景是全方位的,而不僅是材料成本的低廉。鈉電低溫性能比較好,在建設儲能電站的時候不需要安裝空調設施和加熱設施。同時,鈉電在低溫環境下的充放電能力比鋰電高,一般而言,磷酸鐵鋰在零下40度的環境中的容量保持率就不會超過50%,而鈉電在低溫的時候都超過90%。
另一個全新的應用場景來自于UPS(不間斷電源)場景。易事特鈉電總工程師陳統銘表示,UPS場景對電池的新需求包括占地小、壽命長、免維護、高安全、綠色環保等。在這一需求下,鋰電池安全事故頻發,讓客戶心存顧慮,鉛酸電池綜合性能則全面落后于鈉電池。同時,UPS場景定位高端,對電池價格敏感度也相對較低,有利于推動鈉電池規模提升,成本將不斷下降。
高工咨詢在其舉辦的鈉電年會上提供的報告預計,憑借安全、低溫、放電倍率等優勢,未來五年里鈉電將在儲能領域具備競爭優勢,逐步占據電源領域30%至40%的市場份額。到2030年,儲能市場有望貢獻鈉電55%以上的出貨量。
堅決降本
技術逐步成熟、利基市場逐步驗證,2024年對鈉電產業的發展而言是扎實而有收獲的。但是,面對有望在今年完成上千GWh出貨量的鋰電,鈉電無疑還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孩,相關企業正在以鋰電為參考系,以堅決的產業降本以及精準的市場定位尋求發展。
規模效應、深入降本、原料價格走低,鋰電行業在過去兩年對成本的壓降是極致的。2024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價格同比大跌20%,而在中國這一降幅是40%。去年磷酸鐵鋰電池每Wh底價進入“5毛時代”已經被行業稱為“賠本賺吆喝”,一年后的底價已經下探至3毛。
對比如此極致的對手、如此龐大的產能,尚未完成商業化的鈉電難以在產業端充分兌現其理論成本優勢。目前鈉電產品每Wh價格普遍仍在5毛以上,業內統計其過去一年降本幅度也僅20%。成本優勢如果不拉開一定差距,就難以形成足夠的優勢,畢竟如果鋰電企業接受成本放大,也完全可以將鈉電的性能優勢,通過其他技術手段一一補足。
沈博磊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其實單論正極材料環節,各條鈉電技術路線的價格已經和磷酸鐵鋰差不多了,當下磷酸鐵鋰材料價格在4萬—5萬元/噸,而同興鈉電聚陰離子正極材料價格能夠做到2萬—3萬元/噸。電解液、負極材料等配套材料的成本是目前行業進一步降本的瓶頸環節,有待產業鏈的進一步成熟。”
所幸有鋰電發展的經驗在前,鈉電產業目標就是復刻鋰電的成功發展路徑。能否通過迅速起量后的規模效應實現降本并進一步反哺研發創新,成為這一輪鈉電商業化能否成功落地的關鍵核心。
記者了解到,產業內各家企業的普遍目標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鈉電池的每Wh成本降低至2毛左右。在這一價格下,鈉電產品即便對應7萬元/噸以下的碳酸鋰價格的鋰電池產品也存在明顯價格優勢。同時,從供應鏈安全角度看,因為鈉的廣泛存在性,終端無須像對待鋰一樣,擔憂其供應問題導致價格大幅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鈉電全產業鏈規劃的產能釋放周期,與前述鈉電降本的周期基本一致。因此,未來兩年就是鈉電企業抓緊利基市場,全力降本,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的決勝時點。
前文提及的比亞迪MC Cube-SIB ESS計劃在明年第三季度在中國上市,預期每千瓦時的價格與磷酸鐵鋰電池相當。寧德時代第二代鈉離子電池預計將于2025年推向市場,2027年實現大規模生產。中科海鈉已經在安徽阜陽建立了電芯產線,目標到2025年完成商業化驗證,在部分市場具備成本優勢,并于2026年開始規模化推廣。
而在上游,華鈉新材計劃將自己的聚陰離子正極材料產能以十倍的速度推升。華鈉新材創始人兼董事長蔡偉華表示,2023年華鈉新材產能已經有百噸,2024年將達到千噸,2025年會根據下游客戶的需求,配套建設2GWh左右的正極材料產能,對應萬噸左右。“公司規劃2027年會做到10萬噸產能,大概對應30GWh的產能。”蔡偉華說。
“我們期待未來兩年,鈉電市場能夠出現一個爆款產品。就像當年刀片電池之于鋰電市場一樣,這對于整個產業鏈而言都將具有非常大的意義。”沈博磊說。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