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基”頻現是對私募業的一次巨大考驗,讓更多基金經理感受到了“絕對收益”的分量,一旦拋棄這四個字,或許就失去了投資者信任
◎聶林浩 記者 馬嘉悅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伴隨市場的持續調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毛基”,不少知名私募旗下產品單位凈值跌至0.6元以下。此前備受市場關注的“網紅私募”業績更是慘淡,比如云溪基金董事長陽勇、嘉越投資基金經理吳悅風等管理的產品單位凈值跌破0.5元,5月天谷資產董事長陳同輝管理的產品單位凈值跌至0.3元等。
潮水退去,緣何裸奔?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持續波動的市場對基金經理提出了更大的考驗,部分私募風控缺位亦難辭其咎。
當基金凈值跌入谷底,還能否搭出一條回到水平面的路?接下來如何收場?對此,很多私募無法給出答案,畢竟“五毛基”回本的基本要求是翻倍。
正如一位老牌私募創始人所言,“毛基”頻現是對私募業的一次巨大考驗,讓更多基金經理感受到了“絕對收益”對于私募的分量,一旦拋棄這四個字,或許就失去了投資者信任這一立足的根基。
業績翻車:知名私募頻現“毛基”
“最近每周都會收到海量的私募凈值郵件,單位凈值低于1元的私募產品比比皆是。”某第三方數據平臺有關人士感慨稱,部分知名私募旗下產品的單位凈值只有0.5元。
第三方平臺人士所言并不夸張。某投資者告訴記者,其購買的泓澄投資旗下私募基金產品,近期單位凈值跌至0.48元。泓澄投資為昔日百億級私募,近兩年來業績較為慘淡,管理規模已降至50億元至100億元區間。
滬上某中型私募基金經理所管理的產品亦是如此。該基金經理為投資老將,2021年加盟該私募時引發市場關注,但截至8月底,其管理的私募基金單位凈值跌至0.6元以下。另外,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昔日明星公募基金經理、運舟資本創始人周應波管理的部分基金單位凈值也跌至0.6元附近。
除了知名頭部私募,諸多“網紅私募”也紛紛“翻車”。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吳悅風管理的私募基金單位凈值跌至0.47元,今年以來回撤達48.98%。隨著凈值的快速下跌,一向踴躍發表市場看法的吳悅風今年以來在社交平臺上一聲不發。
截至8月底,陽勇管理的雨山滬港深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單位凈值跌至0.6元;截至5月17日,天谷資產旗下多只產品單位凈值跌至0.5元以下,其中天谷磐石進取88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單位凈值更是跌至0.3元,如今在第三方平臺已經無法看到天谷資產的最新業績情況。
緣何回撤:市場考驗疊加風控缺位
在近期的年中投資者交流會上,周應波承認,過早投資了AI大模型和AI應用,由于相關商業模式遲遲未能落地,以AI為主的投資配置遭遇了很大挑戰。與此同時,今年初其持倉集中于科技成長方向,為應對流動性問題主動大幅降低倉位,錯失了2月的大幅反彈行情。
當然,將業績的回撤全然歸因于市場,顯然是不客觀的。在業內人士看來,部分私募的風控缺位也是導致凈值大幅回撤的重要原因。
“很多‘網紅’是不會想止損的。”滬上某私募研究員坦言,一些憑借加杠桿或高集中度持倉獲得關注和成功的私募大V,本就存在一定的路徑依賴,其在震蕩加劇的市場中回撤更大,更容易出現“毛基”。
除此之外,部分私募僵化的能力圈也是導致凈值大幅回撤的“助推器”。
在微博上擁有超200萬粉絲的匯蠡投資基金經理“水晶蒼蠅拍”李杰曾反思稱,其專長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業和科技產業,對于周期性、資源型行業的理解和關注則不夠深入,導致市場風格發生變化后無法正確應對,業績不佳。
如何收場:補漏洞 練內功 重溝通
面對凈值跌入谷底的基金,想辦法與找原因同樣重要。
記者采訪獲悉,多家私募正在加強全球資產研究,并反思和優化自身的投研體系。
滬上某業績低迷近3年的百億級私募創始人坦言:“我們今年在海外市場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不僅覆蓋了美股,還對日本、韓國等市場進行了研究和淺層次的布局,希望能夠在業績修復或平滑凈值波動方面起到作用。”
反思之余,諸多今年“栽跟頭”的私募還加強了與投資人的溝通,尋求投資者的理解,在市場底部區域積極尋找機會。
弘尚投資近期在致投資人的一封信中稱:“在當前市場中,逆向持有成長股毫無疑問是非常痛苦的,但從估值角度來看,如果現在抵抗不住壓力而拋棄成長股轉入隨大流的隊伍,則很可能會承受更大損失。我們會在當下的低迷環境中尋找并持有利潤穩定、具備技術護城河的企業,希望投資人和我們一起度過這段艱難時光。”
滬上某私募創始人也稱,市場的底部漫長且難熬,但也帶來了布局優質成長股的良機。公司基于自身的選股框架,結合成長股的行業景氣、優質公司股東回報,希望在黎明到來前后,把握好優質成長股的“擊球區”。
數據顯示,大多數私募仍在積極尋覓機會,期望修復業績。Choice數據顯示,8月私募調研頻次環比增長近3倍。
責任編輯:郝欣煜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