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陳佳怡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明確未來將在統籌金融發展與安全的基礎上,穩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
金融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我國金融領域開放蹄疾步穩,與全球市場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聯系,一系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舉措都是鮮明印證:啟動滬深港通、滬倫通、內地與香港債券通、互換通,中國債券被納入全球三大債券指數,放開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持股比例限制等。
中國金融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202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華外資銀行增(注)資總計達187.3億元。截至今年9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托管余額為3.25萬億元。
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是要在原有開放程度和水平上再進階,需要穩步推進金融市場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
一方面,要通過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形成系統性、制度性的開放局面,逐漸與國際規則相融合。將中長期資金和海外投資者“引進來”,有助于豐富金融市場參與主體,優化金融供給,提升金融市場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與此同時,吸引更多優質外資金融機構來華展業興業,也有助于激發良性競爭,激勵境內金融機構積極創新、做優做強。
另一方面,當前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一大銀行市場和第二大保險市場,具備“走出去”的條件。未來需要推進國際金融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及規則標準的制定,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國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在金融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的同時,風險也相伴而生。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全球風險事件頻發。美歐銀行業危機、部分發展中國家受到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溢出效應影響等,都在提醒我們,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必須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
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與之相匹配的金融風險管理能力。要防止外部金融風險對國內產生沖擊,進一步優化“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金融管理體系,有效應對金融深度開放中伴生的金融風險,“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
“事實證明,中國金融業開放是積極主動的開放,是穩健有序的開放,是互利共贏的開放。”11月8日,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暨全體大會上強調,未來中國金融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歇,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改變。
可以預期,未來我國金融高水平開放將在把握安全的前提下堅定前行,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逐步完善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體系,不斷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再上新臺階,以金融高水平開放助推金融強國目標的實現。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