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出于戰略和商業潛力等原因,多家跨國藥企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調整人才架構來壓縮成本,應對市場變化,尋求新的增長點。
Fierce Biotech數據統計,2022年全球有124家藥企宣布減員,其中不乏諾華、渤健、吉利德、衛材等大型藥企,以及市值曾超百億美元的明星Biotech公司Biosplice、Clovis Oncology等。與此同時,“壯士斷腕”精簡管線也似乎成為大型跨國藥企戰略布局的一大方向,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制藥業務收入全球排名前10的大藥企砍掉的管線超過50項。
例如,百時美施貴寶(BMS)2022年財報顯示,將削減至少9項資產,包括一項正在研究各種實體瘤的Ⅱ期藥物;賽諾菲宣布暫停BTK抑制劑托萊布替尼治療多發性硬化癥和重癥肌無力的三期臨床;安進在2022年也宣布放棄了BCMA藥物AMG701的開發;輝瑞則披露剔除8個研發項目并縮小對罕見疾病和癌癥的關注……
2023年,這一節奏仍在繼續。據2023年Q1各家跨國藥企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多家藥企接連終止在研管線,例如,GSK結束對細胞基因療法領域的投入,全力投向占GSK整個產品組合中約70%的人類遺傳學;武田決定終止AAV基因療法和罕見血液學發現和臨床前工作,以集中資源在核心治療領域以及后期臨床項目上;諾華決定“去偽存真”,終止繼續開發管線中10%的非核心項目,以增強對心血管、血液病、實體瘤、免疫和神經科學這五個核心治療領域的聚焦。
對于管線調整的考量,諾華全球藥品開發總裁兼首席醫學官Shreeram Aradhye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諾華在全球包括中國聚焦五大核心治療領域,分別是心血管、免疫、神經科學、實體瘤以及血液病,每個治療領域都有在推進中的項目。
“在我們決定要縮減管線時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確定了我們核心治療領域;另一方面,有所取舍下,能夠把資源和人力最大程度地聚焦在最關注的治療領域上。”Shreeram Aradhye說,之所以這么做是希望能夠聚焦諾華最擅長研發的能力以及商業運營的能力最強的治療領域,進一步加強研發成功率。
當各方更專注于各自的專業領域,未來全球制藥行業中的競逐者側重點有望更為聚焦。
從大環境來看,在近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制藥企業的研發管線在挑戰中尋求整合,各家都在推動變革,以期實現醫藥研發生產力的持續提升。
根據IQVIA數據,全球生物醫藥投資在經歷了疫情期間兩年的高漲水平后,于2022年開始放慢腳步。盡管投資組合類型已經發生變化,并且IPO活動明顯減少,全球生物醫藥投資仍然超過了2019年的水平。聚焦COVID-19的初創醫藥企業在2020-2021年期間得到更多的投資,但有所收縮。相較美國公司,總部設在中國和歐洲的公司的交易速度大幅放緩。
另據CB Insights的數據,2022年全球共發生3200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量為529.4億美元,相比2021年,在融資數量和融資規模上分別同比下降了16.3%和36.6%。全球醫藥投資大幅縮減、藥品行業競爭加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對新藥研發的投入和關注。
針對當前國內創新藥企的投融資環境,有券商分析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短期來看,受到疫情和宏觀環境影響,機構近期的投資比較謹慎,對高潛力的標的篩選標準和風險考量更為嚴格,這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醫藥投資更加趨于理性和注重真正的臨床價值的挖掘。但從長期來看,創新藥市場需求巨大,各國政策也積極支持。
這也意味著,未來五年,盡管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結束,但疫情仍影響著全球醫藥市場,全球醫藥市場也將繼續面臨挑戰。特別是眾所周知的創新藥物研發成本高、風險大、周期長,縮減研發管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在精簡產品管線的同時,企業也需要從市場挑戰中不斷總結經驗,挖掘新的市場增長點。
諾華選擇押寶腎病領域。日前,諾華宣布將以最高35億美元收購生物制藥公司Chinook Therapeutics。而該項交易最重要就是Chinook旗下的兩款處于臨床開發階段的治療罕見嚴重慢性IgA腎病的藥物,此舉帶動了資本對IgA腎病市場的關注。
在談及諾華收購Chinook的原因時,Shreeram表示,Chinook的收購還在推進中,Chinook旗下有兩款創新藥物,一款是在III期臨床階段,一款尚在II期臨床階段。與此同時,諾華也有自主研發的腎病藥物Iptacopan,他認為通過這次收購可以在腎病領域進一步深耕。
“Chinook兩款創新藥的作用機制和諾華的Iptacopan有所不同,對于我們來說就是有了更多的藥物選擇,可以幫助到在疾病發展不同階段的患者,防止他們的疾病進展到一個更嚴重的階段。”Shreeram說,除了自身的創新,諾華也一直在積極探索外部的合作機會,包括在看整個醫療生態系統中有哪些好的創新產品和治療方法在涌現,尤其是聚焦在諾華最關注的五大核心治療領域。
“我們也發現,中國市場有非常多高質量創新項目在涌現出來,對于中國市場的機遇我們也同樣關注。”Shreeram說。
目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跨國藥企在華布局似乎陷入了瓶頸期,而在社會環境、政策及資本不斷助力的情況下,要想實現企業長足的發現,也需要加強中外合作。
特別是在實施兩年一度的降價政策后,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日本的藥品支出將持平或下降,但受專利保護的原研品牌藥支出不斷增加,與一系列仿制藥促進政策相一致。中國也將是新興醫藥市場增長的主要貢獻者,預計中國將有更多創新藥陸續上市和使用,從而推動市場增長。
IQVIA數據也預計,到2025年,全球兩個主要治療領域腫瘤和免疫,由于新療法和藥品的不斷涌現,預計將以9%-12%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腫瘤領域預計將在五年內增加100多種新療法,到2025年,藥品支出增加超過1000億美元,達到2600億美元以上。其他疾病領域預計也會出現許多新療法,包括新穎的偏頭痛療法、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阿爾茨海默癥或帕金森綜合征的潛在治療方法。
如此,緊抓創新及合作機會將成為跨國藥企在華布局的主旋律,但如何選擇合作伙伴避免“分手”也成為需要考慮的話題。
跨國藥企在尋求最佳合作伙伴上有一套自己的標準。Shreeram指出,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在挑選合作伙伴時注重它們創新的質量以及獲得的臨床證據質量,畢竟在早期階段的創新項目,風險是非常大的,成功率很難以判斷,充滿諸多未知。
“大家也非常清楚地看到中國生物科技行業這幾年的創新質量、創新項目進展非常快,有很多優秀的生物制劑和亮眼的技術平臺涌現,我們也一直在密切關注中,而且諾華一直在中國開展業務,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市場,并且更好地選擇合作伙伴。”Shreeram說,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規模大、程度深、速度快,市場機遇也不容忽視。目前,諾華在中國的藥品開發團隊已成為全球藥品開發團隊的一部分,正在積極推進中國和全球的同步開發。而自2022年以來,諾華中國已實現自研新藥及新適應癥開發100%與全球同步。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突破,相比于其他的公司,諾華可以說是非常敏捷,并且已經實現了高效的同步,最大化地縮小了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新藥上市的時間差。”Shreeram強調。
在諸多場合,跨國藥企布局者經常強調,如果企業能夠提供非常好的治療解決方案,給患者帶來很好的支持和服務,不斷改進、提升中國的治療方案,用最先進的、最好的治療藥物去幫助中國的這些患者,也就能夠成為公司提供中國市場增長的驅動力。但如何構建篩選市場切實需要的管線也成為各家思考的關鍵性問題。
對此,Shreeram認為,這一套評估標準需要涉及到五大要素:一是,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二是,做出的假說是否有足夠扎實的科學基礎,例如,為什么要選擇這個疾病,藥物靶點的科學基礎是否充分;三是,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和資金來投資相應的項目上,確保能夠一直走到臨床III期以及上市;四是,項目的可行性;五是,符合監管相關的政策與要求。
“最核心的問題是,需要考慮現在研究的這個項目是不是在我們最聚焦的治療領域和最關注的一個疾病領域。”Shreeram強調,中國這個市場具備很大的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深耕。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