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實習生朱梓燁 深圳報道
7月11日,富士康和印度造芯再次受到熱議。
據報道,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在7月10日發布聲明稱,已退出與印度金屬石油集團Vedanta成立的價值195億美元(約合1410億元人民幣)的半導體合資企業,過去鴻海集團與Vedanta集團的合資公司,未來由Vedanta集團100%持有。
報道還稱,鴻海集團在解釋與Vedanta的合作終止時表示,“雙方都認識到該項目進展不夠快”,并且還存在其他“我們無法順利克服的挑戰性差距”,但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隨后,鴻海集團又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正在努力申請印度政府的“半導體和顯示器制造生態系統改進計劃”,并稱:“鴻海致力于在印度市場發展,并希望印度能成功建立強大的半導體制造生態系統”。
而此次“分手”背后的原因,和芯片技術相關。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采訪回復中,Counterpoint副總裁Neil Shah表示,Vedanta與富士康兩家公司分別擅長制造顯示玻璃與提供EMS(電子制造服務),然而由于缺乏制造芯片的核心競爭力面臨一些困境。他們需要依賴第三方的技術和知識產權(ST Micro 意法半導體),但是由于意法半導體還沒有完全承諾給予授權,引起了政府和利益相關者的擔憂。
富士康退出合資項目
近年來印度可謂野心勃勃,也瞄準了火熱的半導體高地。在“印度制造”的大策略下,在2021年,印度設立了“印度半導體計劃”(India Semiconductor Mission,ISM)這一機構,旨在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半導體和顯示生態系統,使印度成為全球電子制造和設計中心。
鴻海集團的投資合作也在此背景之下,其官網信息顯示,鴻海集團于2022年2月14日與印度Vedanta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擬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在印度制造半導體。兩家公司的合資項目也呼應了建立印度本土半導體制造生態系的愿景。
根據雙方簽定的合作備忘錄,Vedanta將持有合資公司大部分股權,鴻海則持有少數股權。去年9月,兩家公司簽署協議,投資195億美元建立半導體與顯示器生產線,古吉拉特邦被選為工廠所在地。
而今年5月,就有消息稱由于涉及意法半導體的談判陷入僵局,富士康與Vedanta的合資項目進展緩慢。根據報道,今年6月,印度信息技術與電信部長曾表態稱,要求富士康與Vedanta再次提交申請文件,政府將根據新提案評估。
隨后,印度市場監管機構又對Vedanta處以罰款,原因是其發布的新聞稿顯示其已與富士康合作在印度生產半導體,而該交易是與Vedanta的控股公司進行的,違反了披露規則。回顧來看,項目可謂一波三折,如今鴻海(富士康)集團正式宣布退出該項目。
Neil Shah指出,這次挫折對Vedanta、富士康和印度政府三方都是一次寶貴的機會,它能夠幫助各方重新評估半導體行業的戰略。未來需要重點關注與擁有核心專業知識、先進技術、知識產權和強大客戶群的公司的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吸引這些合作伙伴到印度,該國可以將自己打造成半導體制造的首選目的地。
同時,Neil Shah還表示,富士康的芯片野心仍然沒有受到阻礙,該公司正在探索與當地企業集團或外國芯片公司的合作伙伴關系,以補充其在印度不斷增長的制造基地。
進軍印度之難
當前,全球制造產業鏈掀起轉移之潮,以規避單一制造基地為產業鏈帶來的風險。據Counterpoint報告顯示,作為全球最大的EMS供應商,富士康計劃此后5-10年間將30%的產能轉移到印度、越南與巴西,目前富士康也已經在印度與越南建立了相當高的產能。
印度正在逐漸成為全球智能終端重要的制造中心,印度政府在2014年提出的“印度制造”戰略吸引多家制造公司擴大在印度的投資,推動該國制造業的發展。
此前也有富士康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蘋果以后會更多地在印度生產,國內以iPhone的高端系列為主,印度則生產普通版本和舊款手機,比如iPhone12、13系列。因為國內用工成本比較高,蘋果將訂單轉向印度。
但進軍印度市場并非易事,基礎設施、物流、上下游產業鏈等方面都是制約“印度制造”發展的因素,多家制造廠商也在此受阻。遠低于中國工廠的生產效率與亟待完善的上游產業鏈使得印度很難在短期內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中心。除此之外,在印度投資制造業也存在一定的合法合規問題,影響制造公司在當地市場的發展。
比如,小米在2022年5月被印度執法局指控以假冒成支付版權費的方式非法匯款給外國實體,根據相關規定,當局已從小米集團在印度當地的銀行賬戶扣押555.127億印度盧比(約48.06億元人民幣)。今年6月,印度執法局發布通知,這部分資金將要被正式沒收。小米公司回應稱:“小米在全球范圍內堅持合法合規經營,并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
可以看到,一方面,多年來全球制造產業鏈向印度布局,基于增長的市場、“印度制造”計劃的激勵、“印度半導體”計劃的扶持等,都吸引著廠商前往建廠掘金。
但另一方面,在印度構建制造基地并非易事,尤其是一些終端品牌在印度頻受打擊,產業鏈上的智能制造龍頭或許更受印度歡迎,然而產業生態建設挑戰重重。近年芯片的區域在地化已經成為趨勢,但是從技術、成本、人才等各方面而言,都是任重道遠。
(作者:倪雨晴 編輯:張偉賢)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