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智能投顧模式面臨轉型

銀行智能投顧模式面臨轉型
2022年07月11日 05:42 中證報

  本報記者 王方圓 張舒琳

  曾經紅極一時的銀行智能投顧服務被按下暫停鍵。近日,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表示,為落實監管要求,不再提供基金智能投顧服務,存量客戶產品組合變為單只基金。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暫停智能投顧服務,除順應監管相關要求外,也和銀行目前技術和投研能力不足有關。此外,智能投顧的“技術黑箱”問題也值得關注。未來,銀行智能投顧或轉向以投顧從業人員為主、智能投顧為輔的模式。在智能投顧服務的轉型過程中,或由商業銀行充當平臺方,基金投顧機構擔當主理人。

  順應監管要求

  6月25日,工商銀行手機銀行發布《關于終止AI投協議的通告》稱,為落實監管要求,根據《中國工商銀行AI投服務協議》的約定,該行將于2022年6月30日起終止AI投協議并停止申購、調倉服務。

  同日,招商銀行向摩羯智投客戶發布了一封《關于摩羯智投業務調整的公告》。公告顯示,招商銀行將自7月1日起調整摩羯智投業務的后續相關服務,將不再提供摩羯智投業務的購買、調倉、業績展示、投資陪伴等服務,同時招商銀行客戶端將不再提供摩羯智投搜索等功能。

  對于已有持倉的用戶,兩家銀行的處理方法類似,均是轉化為一籃子基金。工商銀行稱,客戶持有的AI投產品將于7月末自動轉換為成分基金,該行將原AI投產品一攬子贖回服務升級為任意單只成分基金申購、贖回及查詢服務。

  商業銀行對智能投顧業務的規范改造之路在2021年末投顧新規發布之后即已開始,但當時大部分銀行僅為暫停申購,贖回和調倉交易不受影響。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各家銀行暫停智能投顧既是順應監管要求的行動,也是銀行對自身技術、投研團隊等方面綜合考量的結果。

  2021年11月,北京、上海、廣東三地證監局下發《關于規范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即投顧新規,明確要求基金銷售業務附帶提供基金投資建議活動,應當遵循基金銷售業務基本法律關系,并提出了六項要求。這些要求意味著,商業銀行的基金組合業務應當嚴格按照基金投顧業務規范開展,非投顧持牌者不得從事基金組合業務。其中投顧持牌機構需按照監管要求將現有組合業務升級和規范,非持牌機構則需要在規定期限內將基金組合業務解散為單個基金銷售,即回歸基金銷售模式。按照要求,相關整改要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

  從性價比來說,智能投顧業務對于銀行而言較為“雞肋”。理財魔方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金融專家馬永諳表示,銀行在這類業務上并沒有見到明顯的效果,成長速度有限。“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基金銷售市場降溫的過程中,這類業務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如果要將業務維持下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因此,短期來看,對銀行來說智能投顧是一個性價比較低的業務。”馬永諳表示。

  據了解,招商銀行的摩羯智投業務創設于2016年12月6日,是中國銀行業首個智能投顧系統。根據2017年10月招行公告,摩羯智投當時規模突破80億元。截至2021年10月底,摩羯智投累計服務客戶超20萬人,累計銷售規模超140億元。不過,相對于招行的資產管理規模而言,這一銷售額可謂微不足道。

  從更深層次看,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監管環境下,銀行缺乏繼續探索智能投顧業務的動力。

  “客戶對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風險偏好普遍較低,僅包含權益類基金的投資組合容易出現虧損、造成客戶流失。監管尚未推出公募基金以外產品的投顧規范,銀行開展智能投顧業務的合規風險較高。”德勤中國表示,權衡合規風險和業務收益后,銀行決定暫停智能投顧業務。

  對技術水平有較高要求

  按照美國金融業管理局(FINRA)定義,智能投顧是指利用大數據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水平、財務狀況、預期收益目標以及投資風格偏好等要求,運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投資組合優化等理論模型,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和自動化的資產配置建議。

  從這個定義來看,智能投顧業務對相關機構的技術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此引發的“技術黑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智能投顧存在算法設置不透明的問題,以及信息系統中投資人信息的保密問題。此外,由于上線時間不長,智能投顧算法的有效性也需要時間來檢驗。”民生加銀基金資產配置部總監蘇辛表示。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智能投顧的投資邏輯是一個“黑箱”,投資人其實難以充分了解智能投顧的投資邏輯,也難以真正看懂智能投顧的一系列參數設定,產品其實處于相當不透明的狀態,從而有潛在風險。

  蘇辛和江瀚的說法也得到了商業銀行人士的贊同。一位國有銀行人士坦言,目前商業銀行做智能投顧所需的技術支撐還很薄弱,包括智能推薦模型和動態調整機制。此外,這一服務對商業銀行投研團隊的要求很高,需要投研團隊精選好的基金產品,客戶能否真正接受這一智能服務模式也是一個未知數。

  “從我個人體驗來看,銀行的智能投顧服務還是不夠智能,推薦的產品不太符合個人需求,這說明智能推薦算法對個人投資者的畫像描述不夠準確。對于投資經驗比較豐富的客戶來說,自己投基金可能效果更好。”上述國有銀行人士表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也表示,銀行的智能投顧業務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缺失,自動推薦的基金產品可能并不適合投資者,而且投資者的風險測評能否準確地反映其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存在一些疑問。另外,智能投顧的算法模型也需要進一步規范,避免出現算法歧視的問題。

  即使智能投顧算法得到較好的優化,在后期智能調倉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一些問題。“伴隨智能投顧管理的資金規模的增加,實際上很多風險開始累積。一旦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有可能出現恐慌性拋售等系統性風險。”江瀚表示。

  優化智能投顧模式

  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銀行智能投顧業務的暫停并不意味著其退出銀行財富管理的舞臺。商業銀行應在明確人工智能定位后精準發力,轉變或優化智能投顧的服務模式,助力財富管理轉型。

  馬永諳認為,銀行規范改造智能投顧業務,首先需要轉變立場,將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投顧業務需要站在客戶立場上,以維持客戶的長期存續從而實現比較大概率的盈利比率為目標。銀行在基金業務上,長期以來偏銷售導向,發售新基金尤其是打造爆款基金方面的營銷思維與投顧業務天然是相悖的,需要解決這中間的沖突。”馬永諳表示。

  改變立場,也就意味著銀行需要改變基金投顧的服務模式,摒棄以往的一些營銷思維。德勤中國表示,多數銀行早期將基金組合收益率作為智能投顧的主要賣點,而對顧問服務投入不足,使得智能投顧的定位與FOF無異,從而使得智能投顧缺乏持續吸引力,業務貢獻不及預期。興業研究首席金融行業分析師孔祥也表示,早期銀行智能投顧服務更接近于基金組合業務,更像是在基金銷售基礎上增加一定策略服務,嚴格來說并不符合基金投顧的內涵。

  做好智能投顧,需要銀行改進考核與激勵機制。“相比自然人主理的投顧,智能投顧向投資者提出的投資建議難以被考核制度監管約束,也不會對激勵制度做出反應。這就導致如果智能投顧給出了錯誤的投資決策,投資者因此蒙受損失,金融機構很難將責任落實到一個具體的人身上。”在蘇辛看來,未來智能投顧的發展方向可能是以投顧從業人員為主,智能投顧為輔的機制。此外,投資顧問更側重“顧”的角色,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專業投資建議和投資陪伴,幫助投資者穩住心態,做好長期投資。

  德勤中國也認為,銀行需要謹慎劃定人工投顧和智能投顧的角色定位。一般而言,智能投顧設計的方案必須經過人工投顧和客戶共同討論后方能實施。未來銀行應借助智能投顧分擔基礎信息收集、初步方案設計、投資收益監測等事務性工作,提升人工顧問工作效率,使其可以服務更多客戶,并與客戶進行深度溝通。

  一位金融監管政策研究人士表示,未來銀行智能投顧服務大概率會轉變為代銷模式,智能調倉將全權委托基金投顧試點機構提供。廣發銀行客戶端顯示,其“廣發智投”服務仍在提供服務,但在具體產品頁尾顯示,投顧服務由公募基金投顧試點機構提供,該行提供基金銷售服務。廣發銀行強調,投顧組合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顧組合中的基金產品由基金管理人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

  從服務內容來看,蘇辛認為,銀行的基金投顧可以作為一個流量窗口,基金公司和銀行可以共同通過投顧向投資者推送近期市場觀點和投資者教育內容。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商業銀行的智能算法失去用武之地。一位國有大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各個金融產品的智能推薦過程中,銀行金融科技對投資者適當性的匹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客戶的風險偏好、購買行為等信息也可以線上、線下推送給理財經理,從而幫助客戶做出更好的基金投資選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宋源珺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14 晉拓股份 603211 --
  • 07-13 立新能源 001258 --
  • 07-13 楚環科技 001336 --
  • 07-11 隆達股份 688231 39.08
  • 07-11 國博電子 688375 70.8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