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工作論文:趁著部分居民想生 全面放開三胎及以上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央行官網4月14日發布一篇題為《關于中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的工作論文,論文提出,我國要認清人口形勢已經改變,要認識到人口紅利當時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償還的負債,應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托、入學中的困難。
論文指出,人口紅利是個“暫時的機會”,生育率的下降雖然在紅利期減輕了養育負擔,增加了勞動人口占比和生產力,但這部分勞動人口遲早會老去并成為社會的負擔。以前的人口紅利越多,事后需要償還的負擔越重。
論文總結了發達國家應對人口轉型的歷史教訓發現,發達國家高估了人類應對老齡化和少子化的能力,具體體現在:
1、高估了教育和科技的作用:發達國家想到的一個辦法是重視教育以提升人力資本,促進科技進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但以日本為例,研發支出占GDP比例持續超過3%,至今已有22位本土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而1990-2018的29年間GDP增速平均僅為1.1%,這表明在老齡化和少子化面前,教育和科技依然單薄。
2、高估了鼓勵生育的效果:發達國家普遍大力鼓勵生育,但總和生育率提高幅度有限甚至下降,至今仍遠低于2.1的代際更替水平,提高生育率比想象難得多。
3、高估了養老保障制度的作用:發達國家很早就建立起養老保障制度,但不足以應對老齡化危機。
4、高估了養老產業的作用:養老健康等“銀發經濟”發展了,但其他產業萎縮更大;老齡化也許會擴大需求側,但勞動力減少對供給側的沖擊更大;老年人消耗大于產出,是負儲蓄、負產出。
資本擴張和移民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
論文認為,我國人口轉型明顯不同于發達國家。
其一,我國人口轉型速度更快,與發達國家人口轉型持續一、二百年相比,我國前后也就八十年,人口紅利期也就短短35年;
其二,老齡化更嚴重,中國老年人口規模長期居于世界第一,老齡化速度快,此外,發達國家老齡化通常發生在高收入階段,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多在二千美元以上,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時多在三萬美元以上,但我國該數字分別為約一千和一萬美元。
其三,少子化更嚴重,1950-2019年,我國迅速從高生育率國家轉變為低生育率國家(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總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并持續走低),總和生育率從6.71下降至1.70,減少5.01,同期美、日、英、法則分別減少1.28、2.08、0.33和1.00。
論文認為,當前我國即將由人口轉型的第III階段過渡到第IV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由人口膨脹,轉變為人口紅利即將消失和漸行漸近的老齡化和少子化危機。前面的分析都是基于聯合國相關統計和預測,實際上的挑戰可能比分析的還要更大。
論文建議,應抓住當前生育政策對部分居民還是硬約束的時機,全面放開生育,及時釋放其較高的生育意愿。不僅要放開生育,而且鼓勵生育;不僅優化生育政策,而且完善養老制度;不僅注重國內勞動力轉移和利用,而且鼓勵走出去利用其他發展中國家豐富的勞動力,甚至嘗試學習發達國家的移民。
為應對人口轉型,論文還提供了四條應對之策:
1、全面放開和大力鼓勵生育:一方面要全面放開生育(三胎及以上),要趁著現在部分居民想生又不讓生時放開,等到大家都不想了再放,則沒了用處;另一方面大力鼓勵生育,要創造良好的生育環境,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托、入學中遇到的困難。
2、重視儲蓄和投資:首先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儲蓄率過快下降的趨勢,其次要認清消費永遠不是增長的源泉,第三要擴大國內中西部的投資,要擴大走出去,尤其是亞非拉的投資,因為這些地區提供了大量的、僅存的人口紅利。
3、推進養老改革:養老制度要由即時支付型轉為儲蓄型,區分基本保障和個人賬戶,妥善解決轉制成本,多項制度配合。
4、促進教育和科技進步:首先環境寬松,要抓主要矛盾,把握好創新與監管的平衡;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體系;第三控制房價;第四重視教育。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