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力綠色金融、數字人民幣 誰是排頭兵?

銀行發力綠色金融、數字人民幣 誰是排頭兵?
2021年04月14日 01:18 新京報

  原標題:銀行發力綠色金融、數字人民幣,誰是排頭兵?

  記者:程維妙

  金融科技是另一個角力場,各家銀行都在競速。

  依據目前財報披露情況,記者統計了在A股上市的六大國有行及8家股份制銀行財報,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投入等都頗具看點。

  以數字人民幣測試為例,多家銀行參與“賽跑”,撬動金融新格局。目前官宣的合作銀行有國有六大行,此外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也在財報中透露“積極參與數字貨幣研發”或是“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小組”。

  那么,誰在科技投入方面最“下本”?數據顯示,工行、建行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均超過200億元,投入規模最大;以科技投入額占營收比看,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投入比分別達到3.15%、3.62%,高于其他銀行。

  而在碳中和走紅的背后,銀行業也在不斷發力綠色金融。截至2020年末,六大行綠色信貸規模占全國半壁江山,貸款余額最大的工行占據增速第一的位置,增幅達36.6%。而股份制銀行中也不乏像興業銀行這樣的生力軍,綠色金融融資余額超過1萬億元。

  另外,普惠金融方面,近年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的力度仍在不斷加碼。從實際執行情況看,五家大行都超額完成。2020年,農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達62.3%,在14家銀行中增速第一。

  數字人民幣測試競速,工行、建行金融科技投入最“下本”

  隨著各地相繼開始數字人民幣測試,銀行間就打響了數字人民幣錢包開戶爭奪戰。

  記者此前在北京、蘇州、深圳等地數字人民幣試點走訪中了解到,在數字人民幣測試中銀行的職能包括場景搭建、客戶管理、電子錢包運維、交易執行等。此外,多家銀行已研發并內部邀請測試“硬錢包”、可穿戴設備等數字人民幣支付介質。

  在測試的跑道上,各家銀行的“速度”已初見端倪。多家國有銀行目前已接受用戶申請數字人民幣錢包;工行成都分行在成都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后,開啟了二輪抽簽。今年春節北京試點期間,多家國有大行的員工在朋友圈“拉票”,希望市民在測試中選擇自家。同期有國有大行人士透露,該行制定的用戶綁定率目標是50%。

  目前官宣的合作銀行為國有六大行,此外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也在財報中透露“積極參與數字貨幣研發”或是“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小組”。

  但光有速度是不夠的,還得舍得“下本”。在今年3月2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透露了過去一年銀行業金融科技投入情況,2020年銀行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為2078億元,同比增長20%。

  據財報顯示,六大國有行的金融科技投入規模也占據行業一半,截至2020年末總額約950億元。單從規模來看,工行、建行金融科技投入最“下本”,均超過200億元,分別為238.19億元、221.09億元。交通銀行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57.24億元,在國有行中最少,且少于招行、中信等股份行。

  以科技投入額占營收比看,披露相關數據的8家銀行在3%以內,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投入比分別達到3.15%、3.62%。以科技投入額的增速看,許多銀行都達兩位數,光大銀行是“科技研發資金投入增速王”,2020年科技研發資金比上年增長51.29%,該行稱這一力度“前所未有”。

  相應的,銀行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如工行2020年末科技人員數量達3.54萬人,占全行員工比例8.1%;平安銀行2020年末科技人員(含外包)超8500人,較上年末增長超12.5%;光大銀行2020年末科技人員1965人,同比增長27.43%;郵儲銀行2020年科技人才數量翻一番;中信銀行科技人員數量兩年翻兩番,科技人員占比達7.6%。

  綠色金融向“C位”靠攏,六大行綠色信貸規模占半壁江山

  “我們要求大力支持綠色金融,每每提及授信指引,都有綠色信貸。”一位華北地區銀行信貸部人士告訴記者,從前兩年開始,綠色金融比重就在逐步上升。

  去年我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給綠色金融又按下快進鍵,“綠色金融成色幾何”也成了媒體必問題。據央行4月12日最新公布數據,去年末我國綠色貸款余額11.95萬億元,其中直接及間接投向碳減排項目的貸款余額為8.08萬億元,占整體綠色貸款余額的67.6%。據了解,總體上綠色貸款仍是各大行主要的綠色金融產品。

  從財報數據看,截至2020年末,六大行綠色貸款余額共計6.27萬億元,占國內存量的半壁江山。其中,工行、農行、建行三家余額過萬,分別為1.85萬億元、1.51萬億元、1.34萬億元。中行、交行、郵儲三家綠色貸款余額分別為0.9萬億元、0.39萬億元、0.28萬億元。

  從增速看,工行以36.6%的綠色貸款余額增速位居榜首;其后是郵儲銀行,增幅達30.2%。

  股份制銀行中也不乏生力軍。興業銀行在十三五時期就制定了綠色金融發展的“小目標”,并于2019年提前完成“集團綠色金融融資余額突破一萬億元”計劃,2020年末綠色金融融資余額1.16萬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招行、浙商等銀行綠色貸款余額無法與其比肩,不過增速同樣在兩位數。招行2020年末公司綠色貸款余額2071.33億元,較上年增速約17.1%,占公司貸款總額的11.78%;浦發2020年末綠色信貸余額2628億元,較年初增加16.6%;浙商2020年末綠色貸款余額785.26億元,較年初增幅45.75%。

  普惠金融加碼,“增速王”農行去年普惠小微貸款增62.3%

  擁有千畝有機蘋果果園的山東果農張先生,因為所在的縣離市區很遠,金融服務相對薄弱,此前每到買有機肥時都要為錢發愁,上百萬的費用只能靠賣房來湊。但是去年,他獲得了銀行定制的貸款方案。

  他也是眾多普惠金融服務受益者的縮影。近年來,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任務不斷加碼,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2020年增速任務提高到40%,2021年在基礎上再增30%。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銀保監會的口徑中,明確上述任務對應的執行者為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

  之所以如此重視,是因為小微企業是產業鏈大動脈的“毛細血管”。數據顯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數量占我國企業數量90%以上,它們雇傭了80%以上的就業人口,實現了一半以上的國民產值,關乎幾億人的就業和家庭生活。

  從實際執行情況看,五家大行都超額完成。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接近50%,2020年,五大行中,農行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3692億元,增幅最高,達62.3%;增速較低的中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幅也達到48%。

  中小型銀行也有自身優勢。“大型銀行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和相對低廉的籌資成本,業務模式標準化程度高,同時有強大的客戶服務平臺和后臺數據整合能力。小型銀行的比較優勢則是貼近社區、貼近企業,人頭熟,地頭熟,更容易收集和運用市場主體的軟信息。”央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今年兩會期間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翻閱股份制銀行財報看到,興業銀行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長61.25%,是股份制銀行中的“排頭兵”;排在第二梯隊的包括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普惠貸款增速分別為44%、32.76%;增速不到20%的有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不過這些銀行的普惠金融貸款增速仍普遍快于本行其他貸款增速數個百分點。

  “去年監管下發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我們的線上業務不夠成熟,所以加班加點是常態,今年還會繼續探索和完善信貸產品風險模型。”一位小型銀行普惠金融部人士稱。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15 味知香 605089 28.53
  • 04-15 蘇文電能 300982 15.83
  • 04-15 中紅醫療 300981 48.59
  • 04-14 羅曼股份 605289 27.27
  • 04-14 東瑞股份 001201 63.3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