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實體利潤遭擠壓 多部門引導平臺降抽成
來源:北京商報
3月25日,國家發改委等28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部署了包括培育壯大零售新業態、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深入發展數字文化和旅游、有序發展在線教育等24項工作。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方案》專門還就外賣、網約車等網絡平臺提出降本增效的相關舉措。
難逃的“抽成煩惱”
此次《方案》提出,降低平臺交易和支付成本,引導外賣、網約車、電子商務等網絡平臺合理優化中小企業商戶和個人利用平臺經營的抽成、傭金等費用,用技術賦能促進平臺內經營者降本增效。
抽成、傭金的情況在平臺經濟并不稀奇。今年,全國工商聯擬向全國政協報送《關于加強餐飲外賣平臺反壟斷監管協調降低傭金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其中就提出平臺抽擁在10%-15%區間才是餐飲企業可以接受的,否則很難實現盈利。但是,品牌影響力有限的小型連鎖餐飲企業的傭金卻達到18%-20%。
前述《提案》進一步分析指出,平臺對不同規模商家的抽擁比例不同,傭金最低的為自配送商家,通常在5%-8%,品牌影響力大的大型連鎖為15%-18%,品牌影響力有限的小型連鎖為18%-20%,餐飲企業常見的夫妻單店傭金和新簽用戶更高。
平臺經濟規模擴張速度迅猛,經營方盈利受擠壓等相關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有媒體報道,有餐飲企業表示,某外賣平臺在疫情期間惡意提高傭金抽成,最高已達到30%,較其早期為了發展業務僅是向商家抽取8%的傭金抽成提高了275%,較平時的25%也提高了兩成。
而在出行方面,據“網約車觀察”調查顯示,目前各大網約車平臺的抽成比例平均為25%左右,而在拼車單和特惠單中的抽成比例甚至達到了35%,平臺的高抽成令司機叫苦不迭。受需求影響,不同規模城市間網約車司機盈利呈現兩極分化。相較一線城市,部分三、四線城市網約車司機收入水平僅維持在10-20元/小時,甚至出現流水難以覆蓋車貸的情況發生。武漢、西安、成都、長沙等地也相繼曝出,網約車司機由于高額抽成、訂單流失,收入得不到保障等原因引發“集體退車”事件。
技術增效而非不正當競爭
當前,我國人均GDP已邁上1萬美元臺階。在首都經貿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葉堂林看來,我國已進入后工業化社會,即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社會。消費出現結構性變化,轉向更高層級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國民“衣食住行”也悄然開啟升級模式。以餐飲為例,外賣業務正在改變餐飲企業利潤格局。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線下實體經濟受到沖擊,平臺經濟表現異軍突起。中國貿促會研究院調查顯示,去年上半年,在餐飲業總營收與總利潤的增量中,分別有75%和65%是由外賣拉動的。
“平臺經濟為我國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很多平臺已經沉淀成為了基礎設施。但平臺在實際運營中,由于企業本身盈利動機的驅動,或因規模增加和運營成本增長,提升了平臺的收費和抽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指出,此次政策不是要截斷平臺的運營模式,而是著眼通過促進平臺通過技術提升的方式,壓降自身運營成本,并用這些壓降的成本反哺實體經濟和中小商戶。
盤和林指出,當下,平臺方通過技術降本增效是可以實現的。“本身平臺企業多為技術企業,其可以在很多領域用人工智能,智能物聯網的技術手段來優化平臺運營,降低成本。這也說明,政策不會主動干預平臺定價,而是會采取引導的方式,逐步降低平臺的成本,進而惠及中小商戶。”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降低經營方支付和收費成本,鼓勵的是平臺利用技術增效,而不是通過其市場地位,不正當競爭來增效。”盤和林指出,仍需在制度上規范競爭行為,打破平臺壁壘,不得強制商戶“二選一”等行為,促進平臺之間公平的市場競爭。
然而,不論是外賣還是網約車領域,平臺內經營者仍缺乏議價能力。針對這一問題,今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制定發布《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全國工商聯建議,政府職能部門出臺加強外賣平臺傭金管理的指導意見,并牽頭組織餐飲企業與外賣平臺進行溝通協商,切實降低外賣平臺的傭金費率,防止形成行業壟斷。
優化移動支付相關收費
平臺經濟的發展也讓電子支付手段深入人心,為了降低平臺交易和支付成本,此次《方案》也提出了其他思路,如鼓勵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等創新措施優化移動支付等相關收費,降低中小商戶支付服務成本。
利用技術增效仍舊是核心。在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看來,這一措施符合當下民意與社會發展潮流,優化移動支付手續費能夠降低中小商戶支付服務成本,進而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此舉對于支付機構而言,既存在機遇也面臨挑戰,能夠使支付機構的服務面得到拓寬的同時,自身也面臨著如何提升金融科技服務能力、如何優化成本等諸多考驗。
“隨著市場基礎設施的完善,技術特別是數字化的普及,成本確實是有降低的巨大空間,但涉及到整條產業鏈,會發現非銀支付機構活得比較糾結,屬于微利。更多的應該是銀行和清算組織釋放一些既得利益。”在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看來,未來國家發改委是否將組織對銀行卡收單和二維碼收單重新定價值得觀察,但這對支付機構影響不會很大,因為整個行業利潤微薄,經過多年的行業梳理已經比較穩定。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則認為,這一措施主要引導金融機構降低中小商戶的財務負擔,激發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對于支付機構來說,短期支付服務收入可能有所下降,但從放水養魚、活躍市場、商戶增多、交易更加頻繁來看,未來對于支付機構不排除會產生“以量補價”的積極效果。
此外,進一步引導平臺經濟健康有序運行,打破數據壁壘,此次《方案》還強調,深化統計監測。推動部門數據共享交換,有效聚合支付平臺企業消費數據,加強居民消費統計監測,健全消費品專業市場指數,推進服務消費統計監測工作。深化與移動支付、網上交易平臺等第三方機構合作,加強重點零售企業監測,不斷完善網上零售統計。研究建立新型消費活力指數,及時反映新型消費市場發展變化。
北京商報記者 劉瀚琳 劉四紅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