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忘掉債市受的傷!萬億銀行理財資金面朝股市“春暖花開”
21世紀經濟報道 周炎炎
“目前我們的倉位都比較高,我們公司混合類產品中最高可以配置60%的股票,現在我們把倉位設置在七到八成的樣子,這是正常現象,最近債券跌得厲害,股債有對沖效果。”
“債市抄底、股市紅火,5月以來我們一直在加大產品發行力度。”一位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近期股市頻上高峰,銀行理財順勢加大權益倉位,爭取獲得超額回報。這樣的“以豐補歉”之術,讓此前因為凈值化轉型產生浮虧的理財產品紛紛回到安全區。
債市走熊帶來的固收不景氣,正被火熱的權益投資沖淡。
7月7日,股市延續“六連漲”,上證指數在前一交易日大漲5.71%創兩年半的新高之后,大盤在當日又漲了0.37%,報收3345點。
在股債蹺蹺板的效應之下,疊加央行持續凈回籠下資金面邊際收緊,債券交易員有些焦慮。
國債期貨T2009在7月6日大跌超1.06%,中證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7月7日竟達到3.0019%的相對高位,由于收益率越高,債券市值越低,這表明債券自5月之后未能“回魂”,仍在熊市盤旋。
債市此前讓銀行理財很“受傷”,而在股票市場“快牛”的影響下,銀行理財的配置邏輯已悄然生變。
銀行資產配置邏輯突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一份大行理財子公司的下半年細分類別資產配置展望報告中顯示,存款和利率債在中短期內都建議“低配”,信用債中短期內均標記為“中配”,城投債短期內“超配”而中期是“中配”。而A股、港股無論短期還是中期都為“超配”,美股則標記為“低配”。
上述理財子公司認為,長端利率繼續寬幅震蕩可能性較大,資金面相對于上半年會收緊,對利率債會“多看少動”,擇機把握交易性機會。而寬信用對沖企業風險,將會控制低等級信用債的久期,高等級信用債挖掘行業利差機會。另外,寬財政拉長債務周期,高收益城投債仍有一定的配置價值。
此前,債券作為固收資產的穩定來源,一直是銀行理財的“香餑餑”,此番受到冷落比較少見。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余額占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66.87%。其中,債券資產占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55.93%。
對于股票市場等權益類資產配置,原本態度較為冷淡的銀行突然變得熱情。
“今年春節復工后,股票市場第一天開市有較大幅度下跌,經歷一段時間的震蕩后,市場風險偏好顯著下降。現在不但企穩回升,還大幅跳升,主板、創業板都迎來近年來的新高,這激起了理財子公司配置的欲望。”一位華北大行理財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他稱,原先在疫情發生之后的3、4月份,由于市場利率太低,資產端不好把控,降低了產品發行速度。不過5月中旬之后,隨著債市稍有回暖跡象,以及股市表現優異,理財子公司認為,最近幾個月是加倉的好機會,因此加快了新產品的發行腳步。
上述理財子公司的配置意見顯示,A股、港股都具有相對配置價值,從估值水平看,恒生指數和上證指數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處于較低水平。隨著納入權重和外資流入比例提高,本地市場與美國股票市場的相關性加強,投資風格趨同。此外,外圍貨幣寬松的背景下,下半年流入A股的外資或將繼續為A股市場帶來流動性。
“基于寬信用預期,市場對于2020年的盈利預測普遍樂觀,盈利修復成下半年A股上攻主線。科技、消費和醫藥生物行業估值均已處于歷史高位,在下半年預期CPI、PPI增長的背景下,建議相對調低配置比例。金融和周期性行業普遍估值較低,若出現行業輪動、估值接棒,或帶來結構性行情。”上述資產配置展望報告顯示。
進入股市再也不“扭捏”
理財資金入市早就是監管鼓勵的方向,在多份文件中多次提及。今年6月8日,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在主持召開黨委會議和委務會議時指出,支持直接融資發展,引導理財、信托、保險等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
不過在這輪股市上漲之前,銀行理財支持股市總顯得有些“扭扭捏捏”。即便監管在2018年就批準理財子公司發行公募產品直接投資股市,但直投股市的產品仍極其少見,目前僅光大銀行的理財子公司有所試水。
然而,今年上百款新發理財產品由于債市波動“破凈”,雖然都沒到開放期限,只能算作“浮虧”,但不少投資者坐不住了,銀行理財終于有了在股市“一博”拼回收益的動力。
事實上,近期多只銀行理財產品已經進行了凈值修復,收益率回正。比如此前引發爭議的招銀理財代銷季季開1號,單位凈值從6月10日的最低谷0.9988,回歸到當前的1.0005,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回歸到0.24%。
“目前我們的倉位都比較高,我們公司混合類產品中最高可以配置60%的股票,現在我們把倉位設置在七到八成的樣子,這是正常現象,最近債券跌得厲害,股債有對沖效果。”一位華東理財子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目前他所在機構合作了幾十家基金公司,多頭、行業、量化、被動等各種策略輪番用上,準備在股市有一番作為。
兩位大行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兩家大行連帶母公司老產品和子公司新產品的總量中,僅有2%不到的資產用于配置以股票為主的權益類資產,現在目標是未來能提升到5%左右。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2019年末理財存續規模為26.84萬億元,假使配置比例整體從2%提高到5%,那么將帶來近萬億級別的資金增量。
責任編輯:張譯文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