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痛失“金主”后閃電上會 寒武紀下一步怎么走
來源:北京商報
作為我國AI芯片獨角獸,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的科創板IPO進展一直走在聚光燈下。如今排隊僅兩個多月后,公司于6月2日上會迎考。提及寒武紀,公司與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海思”,系華為全資子公司)的合作成為了不可回避的話題,隨著華為自研IP的投入使用,寒武紀已經與華為海思“漸行漸遠”,而這也成了寒武紀未來需要面臨的一大挑戰。
科創板IPO獲受理逾兩個月后,寒武紀迎來上會大考。根據安排,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定于6月2日上午9時召開2020年第33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審核寒武紀科創板首發事項。寒武紀科創板IPO自今年3月26日受理以來便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4月10日公司IPO進入“已問詢”狀態。
經Wind統計,今年以來(截至6月1日)科創板市場共有45家企業成功上會,其中寒武紀系受理后最快上會企業。若以今年申報科創板IPO企業來看,106家企業中僅龍騰光電、康希諾兩股已經上會,龍騰光電、康希諾均在今年1月IPO獲得受理。
據寒武紀問詢函回復介紹,此次科創板IPO擬募資28億元,分別投向新一代云端訓練芯片及系統、新一代云端推理芯片及系統、新一代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統、補充流動資金4個項目,分別擬投入募資金額7億元、6億元、6億元、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寒武紀身后也不乏明星資本加持,科大訊飛、阿里創投、湖北聯想分別持有寒武紀1.19%、1.94%、0.8%的股份。
IPO進程中,寒武紀的估值水平也備受市場關注。在問詢函回復中,寒武紀透露基于公司2020年6億-9億元的收入預測,保薦機構對寒武紀估值進行計算的結果為192億-342億元。但也有市場人士預測,寒武紀的市場估值水平有望超過400億元。
數據顯示,2017-2019年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但由于受到股份支付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及研發費用的影響,寒武紀2017-2019年均處于虧損狀態,分別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3.81億元、-4105萬元、-11.79億元,經計算,近三年寒武紀合計虧損約16億元。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芯片行業在研發階段非常‘燒錢’,公司成長前期虧損也屬于正常情況”。
今年一季度寒武紀虧損仍在持續,在報告期內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1.0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270.65%。寒武紀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研發投入大幅增加。
在寒武紀IPO背后,還有另一條線索值得關注。2017年、2018年華為海思系寒武紀的“金主”,穩居公司第一大客戶。但隨著華為自研IP的投入使用,2019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寒武紀對華為海思的銷售收入出現銳減。
據寒武紀介紹,公司對華為海思主要銷售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但在2019年華為海思選擇自主研發智能處理器,未繼續采購公司IP產品,公司與華為海思未簽訂新的合同,公司2019年對華為海思的銷售額出現下滑。數據顯示,2019年寒武紀對華為海思的銷售額僅6365.8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14.34%,當年華為海思位列寒武紀第四大客戶。
需要指出的是,除華為海思之外,寒武紀其他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客戶對公司營收貢獻占比均較小,各年度平均采購額約在100萬-200萬元。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在逐漸失去華為海思這個大客戶之后,寒武紀未來如何快速拓展IP授權客戶是公司面臨的一大挑戰。但寒武紀曾在問詢函回復中坦言,公司短期內難以拓展一家在采購規模上足以替代華為海思的客戶。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寒武紀方面發去采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并未回復。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馬換換
·相關新聞·
擬募資200億元 中芯國際科創板IPO獲受理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亮 馬換換)6月1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科創板IPO獲得受理,公司擬募資200億元,募資額創下科創板新高。
招股書顯示,中芯國際主要為客戶提供14納米至0.35微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其中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是中芯國際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2017-2019年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94%、89.3%及93.12%。
財務數據顯示,2017-2019年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13.9億元、230.17億元、220.18億元;當期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2.45億元、7.47億元、17.94億元。2017-2019年中芯國際研發投入分別為35.76億元、44.71億元及47.4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72%、19.42%及21.55%。
此次科創板IPO,中芯國際擬募資200億元,分別投向12英寸芯片SN1項目、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補充流動資金3個募投項目。經Wind統計,中芯國際募資額創下科創板新高,排在中芯國際之后為中國通號,公司募資105.3億元。
責任編輯:楊亞龍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