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結構性行情中開展投資布局?新浪財經《基金直播間》,邀請基金經理在線路演解讀市場。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原標題:新基建按下快進鍵
來源:北京商報
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機器人配送……疫情之下,數字經濟逆勢上揚,資本市場相關板塊同步跟漲。而與之密切相關的,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再次站上風口,迎來加速發展的機遇期。3月21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加快新基建等6個方面出臺20項具體舉措。在政策重視、市場關注的窗口期,新基建如何迎風飛揚,托起穩增長和經濟結構升級換代的生機呢?
“重倉”5G+工業互聯網
新基建概念提出兩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將它推上了話題中心。
受疫情影響,云辦公、云課堂等線上應用引爆云服務器需求。巨大的市場需求刺激了新基建概念的走紅,相關設施布局提上加速日程。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要求,“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在工信部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通知》中,“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被列為頭號任務。圍繞這一領域,《通知》重點強調改造升級工業互聯網內外網絡、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能力,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5G則被作為完成前述動作的重要支撐。
實際上,去年11月,工信部就曾下達《“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提出到2022年,將突破一批面向工業互聯網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垂直領域“5G+工業互聯網”的先導應用,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內網建設改造標桿、樣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等目標。
在此基礎上,《通知》做了進一步延伸和細化。例如,引導平臺增強5G、人工智能、區塊鏈、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支撐能力;遴選10個跨行業跨領域平臺,發展50家重點行業/區域平臺。推動重點平臺平均支持工業協議數量200個、工業設備連接數80萬臺、工業App數量達到2500個。
“工業互聯網被稱作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而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的重要方向和涉及領域最廣泛的新基建項目,產業融合將成為我國新基建建設的重要增長點,有助于拉動經濟、穩就業。”中國民生銀行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郭曉蓓表示。
概念股逆勢走強
政策風向的變化,市場最為敏銳。
所謂新基建,一般而言相對于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等傳統基建,涉及領域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7個方面。而據不完全統計,涵蓋七大領域的新基建概念股超800只。
前述會議定調后,次日A股跳空高開后一路上行。而截至上周五收盤,5G、特高壓等概念股漲勢強勁。以5G基站概念股中的中興通訊和烽火通信兩只股票為例,據統計,2月5日-3月20日期間,二者分別上漲9.42%和64.81%;同期,涉及光模塊業務的光迅科技股價累計漲約22.42%;同期,涉及天線業務的通宇通訊股票累計漲超23.7%。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5G、邊緣計算、時間敏感網絡、軟件定義網絡、IPv6等新型網絡技術產品不斷發展,逐漸具備滿足生產控制高要求的能力。例如,時間敏感網絡技術支持千兆及以上接口,能夠滿足工業大帶寬需求;5G低時延的應用場景可以提供最低1ms時延的高可靠連接,為實現無線自動控制提供了可能;邊緣計算將實時計算能力推廣到工業現場,支撐工業智能實現。
長江證券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于海寧(金麒麟分析師)表示,伴隨我國5G基站建設節奏加快,包括主設備、傳輸設備、光模塊、無線射頻、PCB、通信連接器等在內的細分產業鏈將有望全面受益。
根據證監會網站最新披露,首批新基建主題基金已正式上報,共5只產品,包括南方基金、博時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迅速布局新基建,搶占相關投資機會。
資金從何而來
市場需求,政策加碼,資本熱捧,新基建提速正當其時。根據國金策略測算,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在7%-12%,保守估計2020年規模超1萬億元。
就目前而言,央企已經有所行動。3月6日,中國移動啟動今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采購。四天后,中國電信聯合中國聯通發布了“2020年5G SA新建工程無線主設備聯合集中采購項目集中資格預審公告”。根據公告,中國電信將與中國聯通一起啟動5G SA無線主設備聯合集中采購,預計采購規模不少于25萬站。計劃在三季度前完成全部建設進度。
在地方投資清單中不乏新基建的身影。例如,山東已建成超1萬個5G基站,完成對濟南、青島、煙臺等核心城市區域的5G網絡覆蓋的同時,將高鐵等重點交通項目納入2020年度發展規劃,全面啟動特超高壓電網2020年帶電檢測工作等;云南掛牌成立區塊鏈中心;河北將“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聯網、IPv6等新型基礎設施”作為年度重點工作。
然而,據市場機構統計,截至3月6日, 23個省市發布的總投資額47.66萬億元的投資計劃清單中,真正在今年內推進實施的僅為7.45萬億元。
按照傳統基建投資的情況,財政投入占主導地位。不過,在今年財政收支壓力倍增,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隱憂仍存之際,新基建的資金從何而來,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恒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對于新基建,要優化財政投資方向和結構,更好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和配置效率。絕不能搞一次性的過度刺激,而應做中期投資規劃,在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有節奏分批有序推進。
“建議進一步放開基建投資的市場準入。”任澤平指出,在信息類新基建領域,除5G基站、公共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外,政府應充分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資金來源方面,要規范并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模式,引進私人資本提高效率,拓寬融資來源。
在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看來,基于基建周期長、投資回報期長的特點,應當發展與新基建需求相匹配的融資方式。比如,重點發揮信托、保險等長期資金的作用。信托機構應設立專門的新基建投資信托計劃或者投資基金,從單一項目入手,提供長期債權資金;同時,信托機構還可牽頭和保險等長期資金合作,參與投資新基建項目,以解決基金資金期限和項目建設運營期限不匹配的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劉瀚琳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