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們幫你維權】近來,ETC糾紛、信用卡盜刷、銀行征信、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困擾著金融消費者,投訴多石沉大海、維權更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黑貓投訴】
原標題: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 “多用途預付”違規叢生 持牌機構反被擠出市場
作者:姜詩薔
3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咨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并不熟悉,并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系”。
憑借一張預付卡,可以在面包新語、元祖、仟吉、天香果園、福奈特洗衣等多家門店使用。
作為“便民支付”的工具,由于涉及資金池的搭建以及運營,原本屬于由央行下發支付業務許可證進行展業,卻由一家非持牌機構開展,且在全國多個省市設立分支機構進行展業。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了解,上述機構為北京品諾優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諾優創”)。
且進行類似展業的機構并不在少數,背后涉及的資金處于無序狀態,尚無法估算資金體量。
按照業內人士透露,由于持牌機構,在進行多用途預付卡業務時,受到資金使用監管的問題,無法利用資金池“利滾利”,因此在展業過程中相比非持牌機構存在價格劣勢,反而面臨被市場擠出風險。
這也意味著,市場風險的焦點仍圍繞“資金池”。
“無證經營”頻發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依據發行主體的不同,預付卡主要分為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
單用途預付卡僅限于在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使用,如商場、超市等發行的購物卡;多用途預付卡則可在發卡機構之外、在支付機構拓展的特約商戶范圍內購買商品或服務,可跨法人、跨行業或跨區域使用。
多用途預付卡由央行監管,央行向相關機構發放《支付業務許可證》,持證機構才可合規展業;單用途預付卡則由各省、市、縣商務主管部門進行屬地管理。
工商資料顯示,品諾優創于2016年11月23日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控股股東均是丁海玉,共有品諾優創武漢分公司等10家分支機構。
不過丁海玉在2019年12月20才成為品諾優創的法人和股東,在此之前,品諾優創的法人為王宇,王宇為惟一的自然人股東。而王宇在退出品諾優創持股后,目前仍在品諾優創旗下的南京品諾優創科技有限公司等幾家公司擔任高管并持有股份。
丁海玉還控股北京博影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而該公司發放的電影券可以在全國適用影院售票窗口使用,或通過微信公眾號線上購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央行網站公示梳理,目前共有237家機構獲得央行發布的支付業務許可,但這其中并沒有品諾優創。
根據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陽分局在今年2月28日核準登記的信息,品諾優創經營范圍包括技術推廣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票務代理(不含航空機票銷售代理);經濟貿易咨詢;產品設計;會議服務;婚姻服務(不含涉外婚姻);銷售文具用品、服裝、工藝品、體育用品、電子產品、計算機、化妝品、食用農產品、日用品、醫療器械I類、II類、食品等等。
記者獲得的一張“品諾蛋糕卡”顯示,該卡片有線上、線下兩種兌換方式,其中線上兌換可以通過品諾優創的官方網站或者“品諾福利”公眾號途徑兌換,線下兌換則可持卡至當地指定的多家甜品店以及洗衣店、水果店等使用。
可以在發卡機構之外、在支付機構拓展的特約商戶范圍內購買商品或服務,“品諾蛋糕卡”屬于多用途預付卡。
“類似品諾優創這類沒有支付業務許可牌照,無證經營的行為會對消費者帶來極大的風險,沒有牌照資金不受監管,一旦公司卷款潛逃或者出現經營風險不能兌付,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華南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從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3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咨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并不熟悉,并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系”。
預付卡機構的合規問題也一直是央行和商務部門的監管重點。譬如早前央行開展無證支付機構整治工作,陸續通報多起業務違規案例;以及各地商務部門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等等。
風險警示監管重壓
根據上述銷售人士提供的介紹材料,品諾優創公司總部位于北京,目前已在上海、重慶、成都、武漢、杭州、西安、長沙、天津、南京、南昌、廣州、深圳、合肥、昆明設立15個分支機構,并以上述城市為圓心輻射周邊地區,面向全國范圍開展企業福利服務業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品諾福利網站信息發現,品諾線上兌換的商品除了食品、化妝品、各類日用品等等還包括哈根達斯、歌帝梵、瑞幸咖啡等多個知名商家的電子券。
“購物卡兌換其他商家的購物券,是一種典型的規避監管的做法。多用途預付卡更像是以單用途預付卡的形式展業。”上述受訪業內人士指出。
按照其透露的信息,類似品諾優創這類的非持牌機構違規展業的現象并不在少數。
記者梳理發現,隨著近年來第三方支付業務強勁增長,央行針對預付卡行業的監管體系也逐步建立。
早在2011年,央行、監察部、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將具有預付式消費屬性的消費卡統稱為商業預付卡,并按照預付卡適用范圍的不同將其分為多用途商業預付卡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同年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成立,主要負責制定行業支付準則、規定,要求支付清算服務行業進行自律管理。
彼時,央行、商務部等有關部門亦聯合開展商業預付卡市場專項檢查,表態以檢查促整改,促進商業預付卡市場規范發展。
其后,央行繼續發布《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對預付卡監管主體進行了劃分。其中,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由商務部監管,多用途商業預付卡則由央行進行監管,強調購卡實名制度、非現金購卡制度以及限額發行制度等規定。
此外,央行亦曾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開展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或集中整治等。
風險聚焦資金池
接近監管層人士則指出,無證機構不受相關監管規定的約束,其直接開展商戶資金結算和預付卡發行,自行控制和支配相關資金,由此產生截留、挪用商戶資金的風險。
現實中已多次發生無證機構挪用商戶結算資金或持卡人預付資金、“跑路”的風險事件。
“非持牌機構無證經營必然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非持牌機構的資金往往體外運營,自設資金池收益很高,而合規機構資金受央行正規監管在業務上成本自然難以抵擋非持牌機構的擠壓。”前述機構人士表示。
而對于單用途預付卡來說,由于發卡企業質量參差不齊,出現糾紛的情況更是十分常見。
類似運動健身、美容美發、教育培訓等等機構,這些行業的預付卡業務十分普遍,一但出現問題消費者往往面臨難以維權的現象。
“市面上不乏商家采取預存現金打折、充值返現或贈物等方式引導消費者進行大額資金充值,企業一旦出現問題就跑路。甚至部分商家的出發點就是集資詐騙,通過預付卡變相充值高息攬儲。”北京一家商業銀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該人士提醒,“消費者應擦亮雙眼預防風險。購買預付卡的金額如果較大,最好事前咨詢商家是否將該項目收款在商務部門備案。如果備案,所有的資金都會在指定的銀行賬戶監管,每個季度商務廳會和銀行對賬。”
事實上,多地監管部門都在持續出手整頓市場亂象。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2019年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就會同北京市商務局開展預付式消費整治專項行動。組織發起5批定向抽查和重點檢查,向預收費經營者發放警示信1.6萬份,518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市針對故意拖延退費、未按規定備案的企業立案170件,責令改正61戶次,罰沒款311萬余元;破獲預付式消費犯罪案件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人;同時將295戶嚴重失信企業及541名主要人員列入黑名單。
責任編輯:張緣成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