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聯合黑貓投訴、微博航空,開啟航空公司“金鳳獎”評選,快來選出為你提供全方位、專業、安全服務的航空公司吧?!?a href="http://whmsebhyy.com/zt_d/jfj2019/" target="_blank">我要投票】
發展進入深水區后,中國支付產業該如何破局?
巴曙松 馬龍
[ 在C端市場幾近飽和的情況下,支付機構紛紛轉向B端市場的競爭,除收單業務外,開始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基于支付的更多增值服務以增加收益。
由于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的經營管理差異,B端市場對支付服務的綜合需求遠比C端市場更為復雜。C端市場的支付服務主要針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行為,B端市場的支付服務則需要延展服務鏈條,涉及營銷、財務管理、應收賬款管理、資金歸集、風險控制等多維度的服務需求,對于支付服務在技術、產品、服務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目前,中國支付服務市場主體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包含財務公司)、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運營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等持牌機構。截至2018年底,共有銀行機構法人4500多家,營業網點22萬多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101.3億戶;支付機構法人合計238家,分公司近1700家,從業人員6萬余人,支付機構共開立支付賬戶46.16億戶。
此外,支付產業鏈條上還包括眾多協助拓展業務或提供技術支持的外包服務商和支付工具或硬件設備生產商,更有創新型的金融科技公司,為支付服務提供專業化的細分服務,多元豐富的從業機構為中國支付產業的創新發展夯實了基礎。
經過了多年高速發展,中國支付產業行業框架基本成型。當發展進入深水期時,支付產業將面臨哪些風險與挑戰?又將如何應對?
中國支付產業行業框架基本成型
在多重力量推動下,中國支付產業處于高速發展期。近年來,中國非現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不斷豐富,零售支付選擇日益多元,支付創新持續活躍,銀行卡和電子支付成為主流,移動支付、條碼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廣泛普及。銀行卡應用逐步進入APP時代,支付類APP用戶數量急劇增長,成為支付發展新潮流。截至2018年底,僅手機銀行APP注冊用戶已超過15億戶,成為銀行機構零售業務獲客新渠道和提升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新平臺。
支付產業已經成為金融科技的應用高地。當前,生物識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與支付業務深度融合,支付科技(Paytech)成為金融科技最活躍的部分之一,正在深刻重塑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習慣。
一是驅動支付介質形態從有形到無形轉變。近年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生物特征開始用于標識用戶身份,成為關聯支付賬戶的新媒介,生物特征支付已經開始并可能成為未來支付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是促進支付服務渠道從線下到線上發展。支付服務渠道是觸達用戶的主要途徑?;ヂ摼W迅猛發展和移動智能終端廣泛普及使支付交易方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完成支付交易。
三是推動支付身份認證從繁復到便捷演進。近年來,短信驗證碼、數字證書、動態令牌等身份認證方式逐漸出現,不同程度提升用戶支付體驗,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多樣化的支付需求。未來,基于聲紋、人臉、虹膜等生物特征的身份認證方式將更為普及,支付身份認證方式將更為便捷高效。
四是引導支付服務系統從分散到集中管理。人民銀行與時俱進,始終秉持“統一、高效、安全”的原則持續推進中國支付系統現代化建設。大小額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的建成,實現商業銀行“一點接入一點清算”,交易時間從“天”降到“秒”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的建成,集中對接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打破了M×N多頭連接亂局,實現網絡支付資金清算的集中化、規范化、透明化運作。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建成,助力清算結算服務更穩健、更便捷、更高效,拓寬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渠道,為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支付產業服務跨境經濟活動、走出去和引進來成效明顯。截至2018年末,超過23家支付機構獲得了跨境電商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許可,在市場快速發展、參與者不斷增加的背景下,跨境支付開始從藍海市場向紅海市場演變。2018年,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互聯網交易金額超過4900億元。預計到2020年,跨境支付行業的規模將超過萬億。2014~2020年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互聯網支付總額及其增速(見圖):
從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到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支付領域對外開放的相關政策陸續落地,支付市場已經步入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時代。
一是“引進來”工作快速推進,放開外資銀行卡清算機構和支付機構市場準入,支付產業步入全面開放新時代。二是“走出去”快速落地國際市場,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在服務走出去的同時,也贏得了境外客戶的好評和信任。
產業的配套服務和監管相對完善。
一是支付清算系統建設逐步完善。2010年以前,央行集中精力打造了約10個系統,包括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支付系統、網銀系統、外幣清算系統、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系統等,實現了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隨著對支付清算結算規則、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入和新技術應用的不斷發展,近年來,中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成果很多,其中尤以各類市場化、支付類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發展引人注目。
二是業務及監管規則不斷健全完善。粗略統計,1997~2016年的20年中,列入《中國支付結算制度匯編》兩輯叢書的重要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總數共計338件。
支付行業開始進入發展深水期
風險與挑戰并存
近年來,在新的支付生態下,支付行業市場結構的變化主要發生在與消費者關系密切的零售支付領域,尤其是增長最快的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財付通等兩家領先機構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90%,基本上形成了“雙寡頭”的市場結構。
在支付產業行業格局基本成型、行業發展進入深水區時,支付行業出現新的風險和亂象:
?。?)支付風險亂象已露苗頭。
2019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66.1萬億元,預計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將達到7.33億人。但從行業數據報告中不難發現,事實上,從2018年一季度到現在,交易規模的增速一直在不斷下滑、持續放緩。移動支付C端格局已定,用戶和商戶的增速放緩、市場趨于飽和,增長紅利消失。移動支付上半場結局已定,下半場的C端移動支付市場將呈現線下場景垂直化、服務精細化多元化等趨勢。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中國信用卡的在用發卡數量已經超過了7.1億張,人均持有信用卡0.51張,雙雙創歷史新高。全國共開立個人銀行賬戶105.97億戶,較上季度末增加2.03億戶,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達7.59戶。
然而,在信用卡發卡數量越來越多的同時,信用卡的逾期額也在同步增長。2019年二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 838.84 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 1.17%。而在2018年同期,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56.67億元。
近年來,商戶挪用網絡支付接口、銀行卡收單違規售賣機具等收單服務領域的一些頑疾仍然保持高發態勢,消費者金融信息被泄露、盜取甚至出售的事件時有發生,嚴重侵害了客戶合法權益,更為一些精準詐騙的實施創造了條件。
為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維護支付服務市場正常秩序,促進支付產業健康發展,監管機構將嚴監管常態化,持續重拳打擊支付產業亂象。要求銀行機構、支付機構等支付服務提供者嚴格落實客戶實名制管理要求,加強特約商戶和網絡支付接口管理,加大資金監測力度,強化支付領域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效防范欺詐、洗錢等風險。
?。?)市場主體發展分化,競爭秩序有待優化。
艾瑞發布的2019年二季度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呈現出集中狀況,第一梯隊的支付寶、財付通分別占據了54.2%和39.5%的市場份額,形成了雙寡頭的市場壟斷格局。且在“電子錢包”模式下,支付寶、財付通作為錢包發行方與發卡行地位相當,擁有更多自主定價及商戶信息獲取的能力,中小支付機構在競爭中的局面頗為被動。
一方面,收單側機構長期以來面臨著國內市場收單費率總體偏低、賬戶側和收單側的利潤分配不均衡等問題,導致大量中小支付機構微利經營;另一方面,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規范了市場行為,但也加劇了機構間的競爭,加速了行業洗牌。
一是“96費改”之后,收單機構為了獲取生存空間又進一步壓低費率,導致收單交易手續費收入持續下降;二是備付金集中存管落地終結了第三方支付機構以沉淀資金利息為重要盈利來源的商業模式,利潤空間相應縮窄;三是“斷直連”之后,中小型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的議價能力降低,成本加速上升;四是P2P資金存管等支付機構原有的高利潤來源被管控,進一步壓縮了中小型支付機構的盈利空間;五是目前線上、線下支付手續費定價及分潤模式的差距較大,對刷卡收單業務造成了巨大沖擊,在轉投線上、掃碼業務的過程中,中小型支付機構渠道成本進一步提升。
在雙寡頭格局下,中小支付機構面臨C端、B端進退兩難的境地。
?。?)支付技術引發對個人隱私和網絡安全的廣泛關注。
第一,數據安全風險。隨著大數據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一些機構積累了海量的客戶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但因其信息系統管理水平和應對網絡攻擊能力未能同步跟上,其數據安全保衛能力存在不足,存在數據被集中泄露的風險。
第二,隱私保護風險。移動互聯、條碼技術等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加速支付服務向線上渠道遷移。由于互聯網環境相對開放,金融消費者風險意識相對薄弱,智能手機終端、客戶端軟件的安全防護水平相對較低,不法分子利用釣魚網站、木馬病毒等惡意手段竊取支付敏感信息,實施電信網絡欺詐,銀行卡號、有效期、安全碼等支付敏感信息作為交易要素直接應用于線上場景中,暴露在虛擬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下,給金融消費者資金與信息安全帶來較大威脅。
第三,業務安全風險。在數字化、移動化、實時化的背景下,如有的機構為單方面追求極致客戶體驗,以犧牲資金和交易安全為代價,過度簡化必要的業務流程和管控環節,從而隱藏了較大的業務安全隱患;有的機構假借復雜技術對金融產品進行過度包裝,刻意模糊業務本質,把一些不成熟、不可靠的金融產品賣給缺乏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消費者。
第四,系統性風險。金融科技使得金融風險更加具有隱蔽性、傳播速度更快、影響范圍更廣,在傳統的通信環境下,過去金融風險如果發生,往往只是局限于某個營業場所或某個區域,但現在通過網絡特別是在移動網絡的條件下,有可能牽一發動全身,將風險因素迅速傳染至其他的機構和關聯行業,乃至整個地區,增加了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產業雙向開放面臨瓶頸。
一方面是中國支付企業“走出去”步履維艱。當前,中國支付行業已經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區域支付力量,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對外輸出技術能力已成為一種自發趨勢。但與此同時,支付行業“走出去”也越來越多地面臨著以EMVCo為代表的“西方標準”的抗衡,水土不服的情況無可避免。
另一方面是外資支付企業“引進來”水土不服。在監管政策方面,支付產業對外開放不夠均衡,走出去較快、引進來較慢。2018年國內才正式放開外資支付機構準入限制,直至2019年9月,老牌跨境支付機構PayPal通過旗下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收購國付寶70%的股權,成為國付寶實際控制人并進入中國支付服務市場,PayPal成為首家進入中國的外資支付公司,獲得了在華經營支付業務的許可。目前,外資直接持股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寥寥無幾。而在清算機構方面,目前僅美國運通公司與連連支付合資設立的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獲批開展業務。
在盈利方面,境外支付機構遇到的問題更加突出。國內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率由政府設定,標準非常低;國外Visa、萬事達卡等品牌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率基本上是市場定價,標準高于國內,因此,外資支付機構在價格方面不具備優勢。
多層次發展、競爭與開放
支付促進金融效率提升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支付市場中求得生存?除了從C端向B端轉型外,加強科技要素也成為重要的手段。
(1)支付的發展與生態圈不斷擴延。
在C端市場幾近飽和的情況下,支付機構紛紛轉向B端市場的競爭,除收單業務外,開始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基于支付的更多增值服務以增加收益,包括小微商戶的聯合營銷、信貸引流服務、行業客戶深度定制化服務、系統建設服務等。
由于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的經營管理差異,B端市場對支付服務的綜合需求遠比C端市場更為復雜。C端市場的支付服務主要針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行為,B端市場的支付服務則需要延展服務鏈條,涉及營銷、財務管理、應收賬款管理、資金歸集、風險控制等多維度的服務需求,對于支付服務在技術、產品、服務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中小型支付機構之間的差距可能會持續擴大。
雖然支付行業整體交易量增速放緩,但隨著低線城市和農村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支付需求質量不斷升級,市場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
國家鼓勵經營管理規范的銀行機構和大型支付機構,運用先進的金融科技,開拓農村支付服務市場,降低服務成本,促進農村支付服務可持續發展。一是大力推動金融科技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應用,鼓勵銀行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以三農支付需求為導向,在農村商品交易、物流配送等各類場景中,加大金融科技應用創新。二是支持銀行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電信運營商以及互聯網科技企業等相互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在農村地區創新業務模式和支付產品。三是加大移動支付產品創新力度,使支付服務更易觸達農村各類主體,促進數字普惠金融,打破“數字鴻溝”。
2017年,經過國務院正式批準,人民銀行開始組織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的研究項目,目前仍處于研究測試過程中,在確保安全可靠之后將進行推廣。
人民銀行擬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應用雙層運營體系進行研發和兌換,用市場機制來實現資源配置,調動商業銀行和商業機構的積極性。DCEP不同于支付寶或微信的電子支付,使用商業銀行存款貨幣進行結算,其用央行貨幣進行結算的特點使其擁有最好的效力和安全性。而DCEP的“雙離線支付”,則在收支雙方離線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進行支付。DECP的推出,一是為了保護國家的貨幣主權和法幣地位;其次,便于降低紙鈔、硬幣各個環節的成本,同時滿足公眾匿名支付的需求。
對于現在的支付體系的影響,從中期看,將出現“去賬戶”或“輕賬戶”趨勢,現有依托于寡頭賬戶APP的“贏者通吃”的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業態面臨打破;同時,現金交易的反洗錢管理將得到加強。從長期看,DCEP推出對增強人民幣競爭力,包括國際影響力有一定幫助。此外,目前的支付體系還有市場分割與摩擦,通過未來的央行數字貨幣建立更加流暢和普適的支付方式,同時,也可以覆蓋偏遠地區,促進金融普惠。
(2)5G和刷臉,支付與科技將更融合。
從技術驅動來看,以5G、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群落正在加速形成,并通過不同技術之間的“化學反應”,快速提升整個支付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一是5G技術將加快新一代支付網絡形成。隨著5G 的商業應用以及分布式架構技術的不斷成熟,連接全球金融機構、用戶、商戶的新一代全球支付網絡將加快形成,并通過大數據支撐的AI 技術更好地調度網絡資源、控制風險,提供給用戶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二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日趨成熟與廣泛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支付安全性與可靠性。5G環境下的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技術能夠在更加復雜的交叉驗證、信息綜合條件下開展客戶身份識別與實名制管理,從而有效解決身份核驗難題,進一步提升支付行為的安全與效率。
三是高速傳輸、超低時延等技術改進將提升B端移動支付的效率與體驗。5G技術將會減輕各銀行及支付公司系統的數據交換壓力,使分布式計算能力得到無限擴展,使科技金融產品應用發揮最優效果;而基于5G、物聯網等技術的成熟,將會改進和豐富交互模式,支付體驗將實現質的升級;消費場景中,機器學習將幫助快速、準確地定位二維碼,有效提升用戶掃碼支付的體驗。
?。?)境外機構入場,雙向跨境支付升級。
隨著境外支付機構入場,中國支付行業應當適應全面開放新格局,穩妥有序推進支付行業雙向開放,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統籌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豐富支付服務供給,全面升級雙向跨境支付。
一是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國際銀行卡清算機構和支付機構將憑借其全球網絡,技術優勢對國內銀行卡市場定價及營銷模式帶來一定沖擊,同時也將進一步帶動境內外銀行卡市場的深度融合發展。美國運通、萬事達、Visa和JCB等卡組織都有意愿從事人民幣銀行卡清算業務,在國內借記卡人均持卡量較高的情況下,或將依托已經發現的本機構BIN號的銀行卡,選擇信用卡作為突破重點。
二是銀行卡清算市場和支付行業開放將促進銀行卡和支付產業市場化進程。隨著市場的開放和參與機構的增多,市場本身的調節作用將得到發揮,將逐步推進中國支付產業市場化走向成熟。
三是境內外合作有利于推動支付產業創新。為破解跨境匯款的難題,境內合作應用區塊鏈技術中的分布式賬本,免去了對賬環節,交易和支付同時完成,提高交易速度,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同時,因為省去了中介機構,可盤活“凍結”資金,從而大幅提高資金流動性。
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中國支付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支付產業的參與者只有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競爭中贏得更多機會,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巴曙松系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