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
Libra的橫空出世可視其為美國自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美元主導全球經濟在數字加密貨幣時代的延續。
歷時兩天的Libra區塊鏈網絡計劃(下稱“Libra”)項目二次聽證會落下帷幕。與國內輿論普遍認為美國各界意在打壓、抑制Libra不同的是,聽證會沒有給出針對Libra項目本身實質性的阻止其研發的意見,對數字加密貨幣的趨勢更是給予了空前的肯定,傾向于接受并保護創新,為數字加密貨幣的探索與嘗試保駕護航。正如主持聽證會的重量級人物、眾議院金融委員會副主席麥克亨利(PatrickMcHenry)致開幕詞時所言,華盛頓必須避免成為扼殺創新的地方,不能因為我們暫時無法理解技術創新,就選擇禁止。
結合上一次聽證會,可以得出如下三個宏觀層面的結論:其一,促使美國當局監管者進一步了解區塊鏈技術以及數字加密貨幣行業,對于制定未來監管政策和法律法規有促進作用;其二,進一步地讓加密數字貨幣行業進入到全球視野,引起全球更多的個人、機構以及媒體的關注,甚至引發全人類的思考;其三,給予其他國家參考意義,數字加密貨幣因其特性,全球監管尚處于真空地帶,此次聽證會可以帶給其他國家在監管方面的參考。
Libra與美元霸主地位
拋開宏觀,著眼實質,兩次聽證會無不彰顯數字加密貨幣領域的美國利益。美國直言不諱地宣誓了其引領全球數字加密貨幣的勃勃雄心。我們知道,Libra與以理念為驅動的一代數字貨幣比特幣和以技術為驅動的以太坊等二代數字貨幣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它錨定于非單一貨幣(比特幣、以太坊不與貨幣掛鉤),而是與一籃子貨幣整體掛鉤,在此基礎之上,以Facebook、基金會其他成員以及區塊鏈自身技術的信用作背書,形成能夠在全球自由流動、價值穩定的數字貨幣,重塑全球支付體系,并最終將自身打造成無國界全球貨幣。
可見,Libra是以穩定法幣為突破口,其穩定性要遠遠高于傳統意義上的數字貨幣。盡管聲稱將與一籃子主權貨幣掛鉤,但在短期內,其一半儲備金將來自于美元,也就是說,Libra的穩定性有一半來源于美元,可見,項目本身與美國在維護美元全球領導地位上別無二致。
美國之所以如此重視Libra,與Libra對業態的重構乃至美元貨幣霸權主導地位有著莫大關系。具體言之,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Libra是基于Facebook社交帝國強大的用戶基數和社交生態,憑借緊密貼近真實生活的應用場景和跨文化、跨種族、跨國界的全球化信息,承擔起移動支付功能。其次,Libra如果成功將對原來支撐國際銀行體系之間業務往來的主要框架SWIFT和BIS體系構成重大沖擊。再次,Libra將部分承擔起全球各大央行的監管功能,同時,取代銀行轉賬、匯兌等傳統支付結算業務。最后,Libra將支付和金融有機整合起來之后,對全球互聯網和數字加密貨幣生態具有重構作用。
由此可見,Libra的驅動力來自于以Facebook逾20億用戶的社交平臺和應用場景為基礎而形成的一個挑戰原來以主權為邊界、以央行為貨幣管理當局的既有框架。它繼承了前兩代數字加密貨幣跨越國境、超越主權的特征。如果Libra能夠在2020年如期上市,從理論上講,貨幣將因為它的橫空出世而被重新定義。屆時,世界將開始出現與傳統主權貨幣并存的“超主權貨幣”,確切講是“超主權數字貨幣”。世界貨幣體系也將因Libra的出現發生改變,過去以美元為主、其他主權貨幣為輔的主權貨幣或者說法幣(FiatMoney)“一統江湖”的局面將逐步消解,取而代之的是由主權貨幣和超主權貨幣并立的“雙雄爭霸”格局。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鑒于Libra一半儲備金將來自于美元,而美元自二戰以來一直維持國際主導地位,那么,Libra的這種超越主權性質依然是建構在“美元霸權”的基礎之上。
Libra的橫空出世可視其為美國自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美元主導全球經濟在數字加密貨幣時代的延續,在此,我們真實地看到了美國在數字加密貨幣領域的國家利益。
“開明監管”,迎接數字加密貨幣時代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Libra被重視與過去多年的全球美元化進程分不開。目前的強勢貨幣是美元,說強幣侵蝕弱幣,其實就是美元侵蝕其他貨幣。從弱幣國來看,因為宏觀調控搞得不好,通貨膨脹率太高,就容易出現美元化。很多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存在著非常顯著的美元化現象。周小川指出,Libra不僅會對傳統業務和支付系統的沖擊,它企圖盯住一籃子貨幣的想法,代表了未來可能出現一種全球化貨幣的趨勢,這是一種類似SDR(特別提款權)變種的替代方案。
行文至此,基本可以斷定,Libra是數字加密貨幣時代以創新為表、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為里的產物,即便國會沒有通過Libra或者項目本身失敗,也會有由其他美國互聯網巨頭主導的區塊鏈網絡計劃,歸根結底,牢牢把握數字加密貨幣主導權系美國國家利益之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對美國互聯網巨頭在數字加密貨幣領域咄咄逼人之勢,中國互聯網巨頭和中國政府該作何反應?我們應該已經注意到,Libra的重頭戲之一是瞄準了跨境業務,一旦涉及跨境業務,匯率風險、洗錢、恐怖融資等種種問題便應運而生。按照中國政府以往的運作邏輯,只要涉及風險,便會一刀切喊停。在此,筆者呼吁有關部門不妨學習美國經驗,開啟“開明監管”。Libra正式發布時間是2020年上半年,Facebook在今年6月公布計劃,這近一年的時間就是為了與立法者、監管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和磋商,相互試探,相互博弈,測試邊界,為新的技術開拓市場空間和法律空間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促使監管者逐步調適監管政策,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
在此,有必要引入監管沙盒(RegulatorySandbox)概念。此概念由英國政府于2015年率先提出。按照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定義,“監管沙盒”是一個“安全空間”,在此安全空間內,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測試其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而不用在相關活動碰到問題時立即受到監管規則的約束。直白地講,監管者在保護消費者/投資者權益、嚴防風險外溢的前提下,通過主動合理地放寬監管規定,減少金融科技創新的規則障礙,鼓勵更多的創新方案積極主動地由想法變成現實,在此過程中,能夠實現金融科技創新與有效管控風險的雙贏局面。
如果說“開明監管”、“監管沙盒”尚停留在技術層面,從觀念上突破根深蒂固的管制思維則屬于秉要執本的道的層面。目前,數字加密貨幣幾成不可逆之大勢,爭取時間乃第一要務,中國應該鼓勵國內區塊鏈高科技公司、科技巨頭投身其間。事實上,國內已建立了完整的移動支付體系,并且在區塊鏈技術層面有著雄厚的積累,一切都是箭在弦上。
終極而言,Libra的監管問題乃至數字加密貨幣的發展問題,并不單純是一個技術問題,它是一個經濟問題。天下大勢,浩浩蕩蕩。數字加密貨幣時代已然來臨,與其等待、觀望、錯失良機,不如開啟“開明監管”,主動迎戰。
責任編輯:唐婧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