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1萬2退款卻還要倒貼上萬 培訓機構套路有多深?

學費1萬2退款卻還要倒貼上萬 培訓機構套路有多深?
2019年06月09日 07:16 新浪財經綜合

消費之前需要注意哪些“陷阱”?誘導消費者的話術和騙局都有哪些?黑貓投訴平臺幫您避開這些消費障礙,保障您合理的投訴需求。【點擊投訴】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學費1萬2,退款卻還要倒貼上萬,培訓機構套路有多深?

  每經編輯 孫志成    

  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曾發布《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收費管理、教學制度提出了諸多規范。但是直到現在,依舊有很多培訓機構沒有有效落實國務院的意見。

  “教育分期”課程推銷

  據央視財經6月7日報道,北京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在一間不足兩平方米的房間內,銷售人員在幾個小時的時間里不斷地進行課程推銷,一再勸說央視記者購買45999元的24個月課程或49999元的30個月課程,并承諾當天立即報名可以享受5千至6千元的優惠。

  英孚教育工作人員:10%的首付公司已經禁止了,但是我可以幫你申請到。

  央視記者:我是在校學生,沒有畢業、沒有工作,能貸出來4、5萬元嗎?

  英孚教育工作人員:不能,用你父母的名字辦。

  央視記者:那我隨便拿來一個人的身份證,你怎么知道是我父母的呢?

  英孚教育工作人員:我是來幫你辦成這個事兒的,我是絕對不會卡你的,你懂吧?

  在另一家教育機構,央視記者同樣以在校學生的身份試聽課程,隨后,銷售人員熱情地推銷售價5680元的課程,并承諾幫助記者辦理正規金融機構不能辦理的學生分期付款。

  仁和會計工作人員:你可以辦分期,最多交1000元。

  隨后,工作人員開始嘗試辦理分期貸款。在辦理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也反復強調貸款沒有利息。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招聯金融工作人員:我們收取的是一個期費,假如您分12期的話是收7.8%的期費,24期的話是13.92%,36期是20.88%。

  央視記者:36期的20.88%是年利息吧?

  招聯金融工作人員:這個是一個費率。

  央視記者:費率和利息有什么區別?

  招聯金融工作人員:沒有區別。

  目前多家教育培訓機構存在向消費者推銷價格昂貴且服務期限超過一年的分期貸款課程。而國家規定,培訓機構收取培訓預付費不得超過三個月。但這些培訓機構往往把自己包裝成高科技公司等,以此躲開監管。

  收錢容易,退錢難

  一些學生辦理了上述的“分期貸款”,但因一些原因無法學完課程想要退課時,部分培訓機構卻找各種借口不給退。

  據北京青年報2018年報道,無論是線上咨詢還是線下咨詢,這些培訓機構大部分都表示,正常情況下,課程款不可退。

  據研究生錢女士表示,她在辦理分期付學費前,課程顧問就很直接地告訴她,以后要是不想學的話,錢退不了。

  在某英語培訓機構購買了課程的小雪也表示,她的課程合同中雖然有一張退款方式,但據她所知,她所認識的人當中,沒有一個人退款成功的,“我們很多人退款退不成,只能去二手交易平臺上賣課。”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某二手交易網站上搜索,幾乎每個機構都有自稱學員的賣家在轉售課程。一名在售華爾街英語課程的賣家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一共買了7萬元的課,但實際上只上了2個月不到就不想上了,“一是因為時間問題,二是因為還款壓力很大。”賣家說,他曾向華爾街提出過退款的請求,但被駁回了。而在二手平臺上賣課也是課程顧問給出的主意。

  據央視財經,一個年輕女孩表示,她在一家名為高頓財經的網絡教育培訓機構,交了3萬多元的課程,因為貨不對板要退款,竟然被拉黑了。

  高頓財經消費者:去年三月末,我在網上報名了ACCA全科卡,廣告上寫的是有直播課程,交了錢之后才發現沒有直播課、全是錄播課。申請退費要扣掉我贈送的金融英語課。

  即使能申請退款,但一些培訓機構設置了不公平的退費標準。按照他們的計算方法,消費者不僅一分錢都拿不到,甚至還要倒貼錢。

  仁和會計消費者:剛開始交的是6門課1萬2,1萬2除以總課時,一個課時不到100元。我們去退費的時候,仁和會計工作人員跟我們說要按300元一個課時來扣我們的費用,他們說我一共上了86個課時,要扣2萬多。

  專家提醒:前期理性防范認真甄別

  據央視財經,中國消費者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教育培訓服務類投訴20521件,與2017年相比增長近一倍。那么,面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種種套路,消費者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律師馬國華表示,如果說事先你并沒有給人家合同,現在你完全是制式打印的合同,連簽名都是打印的,肯定是假的。當事人完全可以不認可,可以定義為合同無效。

  同時,專家也提醒消費者,在報名、繳費之前一定要認真審查協議內容,把培訓機構承諾的條件羅列到協議中,日后出現糾紛可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律師邱寶昌:“它的格式條款,利用APP利用技術的手段來簽訂不公平不合理條款,應當向市場監管部門去投訴,也可以依據合同,也基于APP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部工作人員謝龍:“如果培訓機構偽造了消費者的身份背景進行貸款,那么培訓機構要承擔行政處罰。如果說機構怠于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那么它首先會被行政機關處罰,比如說市場監管部門會去處罰它”。

  (本文來自于每經網)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金融工作 利息 培訓機構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6-14 海油發展 600968 --
  • 06-12 朗進科技 300594 --
  • 06-12 三只松鼠 300783 --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煬資源 603863 9.9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