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半年未償789億 多家銀行被投訴暴力催收
■本報記者 朱丹丹 北京報道
近年,信用卡業務成了各家銀行在零售金融板塊的發力重點。
3月18日,央行公布2018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5.46張,同比增長12.91%。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49張,同比增長16.11%。同時,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88.61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16%,占比較2017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較2018年三季度末下降0.18個百分點。
“從全年的數據來看,銀行下半年采取的信用卡風險控制工作取得了實際進展,對信用卡資產風險的實時監控和控制能力有所提升,實現2018全年的信用卡資產質量整體優于2017年。”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斌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
“多頭共債”招致風險
據悉,對于逾期不良等問題,多家銀行信用卡風控部門多采用封卡降額等手段來控制風險。比如自去年8月份以來,信用卡圈子里被封卡、降額的現象頻現,包括中信銀行、平安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等。
招商銀行此前在回復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信用卡屬于純信用、無抵押貸款的一種,針對風險客戶進行凍結卡片使用或降低授信額度作為銀行貸后風險管理體系的一個環節,對防范風險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銀行常態策略之一。國外信用卡及國內同業也都在做,監管制度對信用卡管理也有相應的要求;同時,銀行信用卡領用合約中也有關于因風險因素限制或停止使用信用卡的條款。
李萬斌亦進一步向記者分析指出,2018年消費金融行業爆發式增長,“多頭共債”伴隨而來的風險不可忽視。銀行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額高速增長的同時,勢必會帶來信用卡逾期規模絕對值的增加。但考慮到已經有了2018年下半年信用卡逾期風險暴增的先例,未來銀行在信用卡發卡時會更加謹慎,在“量”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質”。且隨著銀行風控模型的逐步優化,接下來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總額占全部應償余額的比例大概率仍會下降。
銀行被投訴暴力催收
不過,《華夏時報》記者還注意到,不少信用卡用戶在投訴平臺上反映因為信用卡逾期而受到第三方催收公司電話“轟炸”、威脅恐嚇等各種形式催收。
21聚投訴網站顯示,關于銀行信用卡的投訴帖超過6700件,其中用戶投訴的絕大數原因是涉及暴力或者惡意催收的問題,包括催收人員電話短信轟炸借款人,電話短信騷擾通訊錄好友,恐嚇借款人等等。
比如3月15日,一位用戶投訴稱浦發銀行信用卡暴力催收,“電話騷擾當事人以及當事人所在單位,電話短信威脅恐嚇當事人和親朋好友和所在單位……”
3月18日,另一位用戶投訴稱,“交通銀行信用卡在2019年1月突然降了我的額度,從30000元,降到2000元,第二天開始賬單日還沒到就每天電話不停騷擾,說超卡超額。兩個月時間騷擾我的同事、家人,嚴重影響我的生活和工作……”
而央行上海總部此前發布的《2018年上海市金融消費者投訴形勢分析》亦指出,銀行卡業務類投訴主要涉及的問題就包括消費者或其親屬存在信用卡逾期情況,銀行催收行為不合理。
事實上,近年,信用卡持卡客戶個人財務狀況變化較大,信用卡逾期問題較為突出,因此而產生的爭議也大幅增長。
比如根據2018年上海地區投訴情況,因信用卡逾期而產生的投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消費者的個人財務狀況因不可抗力而發生了變化,導致其償債能力下降,無法正常還款,與銀行協商調整其還款計劃無法達成一致;二是消費者產生逾期后,銀行及其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對消費者及其親屬進行催收,且催收方式失當;三是消費者因逾期還款而產生不良征信記錄,對其再次進行融資產生了不良影響。
對此,央行上海總部指出,商業銀行在開展信用卡業務的過程中應加強客戶適當性管理,及時掌握客戶的個人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的變化,有效調整風險控制措施,并提前告知客戶采取相關措施的原因及將要對其造成的影響,確保客戶準確掌握業務信息,及時調整個人財務狀況,避免出現個人信用風險問題。在金融消費者出現逾期情況時,商業銀行應及時與客戶聯系,明確產生逾期的原因,并積極引導消費者協商調整還款計劃。銀行業金融機構還應當注意催收的方式方法,避免激化矛盾,有效解決爭議。
此外,談及金融消費者,央行上海總部亦建議稱,應理性評估個人財務狀況,如出現個人財務狀況惡化或償債能力下降的情況,應及時調整消費習慣,平滑償債期間內的消費水平,避免出現個人信用風險事件。如逾期情況已發生或存在較大的還款壓力,金融消費者應積極配合銀行共同協商還款方案,降低因信用卡逾期產生的不良影響。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