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盜刷、信用卡糾紛、暴力催債、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層出不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黑貓投訴】
“牛熊更迭”A股投融變遷: 一家互金平臺追債兌付的魔幻現實錄
本報記者 李維 北京報道
A股的一波行情,乃至宏觀經濟的復蘇,或許會給投融資市場帶來新變化。
其背后,經歷了2018年的行業性兌付危機后,一些互金平臺仍處于艱難度日和轉型階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日前采訪獲悉,從事包括上市公司及實控人在內債權業務融資的部分互金平臺如今就面臨著這種局面。
記者了解到,此類平臺一方面需要與所投資項目已逾期的出借人進行頻繁的溝通解釋,另一方面還要采取多重法律手段,對作為借款端的上市公司進行催收,這期間遭遇諸多阻礙與困難。
其腹背受敵的背后,既是曾經國內資本市場最炙手可熱的上市公司投融資項目的冷暖變遷,也是當下部分互金平臺在債權人、債務人之間艱難周旋的橫切面。
按照法理層面的監管規則,網貸平臺只是信息中介,但在如今的風險處置中,網貸平臺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承擔著怎樣的義務,而這一切的發生,是否會有讓“信息中介”的定位出現偏離,現實也在給出更多答案。
“本輪A股行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市公司實控人的資金鏈緊張。”2月25日,北京某上市公司高管坦言。
流動性風波啟示錄
懶財網或許對于2018年投融資市場的變化,有獨特的感受。懶財網成立于2013年,在最初的探索和發展后,為了降低風險,專門選擇了融資成本較低的上市公司作為客戶。而作為一家信息中介,平臺融資標的與出借人直接撮合。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掌握的信息,其融資方名單中,包括國內多家知名上市公司及其關聯人,其中幾個項目已經出現償付違約。時間若倒退回一年多前,市場鮮有人預期,上市公司及關聯方融資領域,會如此密集的出現信用問題。
在本輪行情來臨之后,該名單中不少上市公司漲幅驚人,似乎風險解決在即。但是,2018年以來信用環境變差,對于互金機構乃至整個投融資市場的啟示,卻不應該止步于此。
以債券市場為例,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全年新增違約主體43家,涉及債券119只,涉及金額1166.51億,超過2014年-2017年違約金額的總和。
在一連串的兌付事件中,資本市場中標準化債券的安全性已在大打折扣,更勿論非標準化的互金債權。
企業流動性出問題的時間點大概始于2018年年初。“信用好的時候,上市公司都不缺錢,很多借款也是借新還舊不停滾動的。但如今很多民營上市公司老板都融不到錢了,甚至股票質押都出現了問題。”懶財網負責人感慨。
而懶財網,也代表了一部分大額債權業務平臺的現狀。信用大環境的急轉直下,則是不少先前從事企業債權類P2P平臺的直觀感受。
在業內人士看來,宏觀周期疊加的去杠桿政策,是信用環境急轉直下的內因。而外因,則是行業的自2018年以來一連續的行業負面和市場等待的網貸機構發牌期望成空,導致行業流動性進一步收縮。
“一方面是銀行在影子銀行等套利核查下,開始減少非標投放,另一方面網貸新政實施,本身也要求對大額企業債權進行清理,這也進一步讓很多企業面臨‘抽貸’問題。”北京一家國有大行人士指出。
出現這種情況的另一問題是國內企業的短貸長投習慣;因為資產端收益率更高,而資金利率更低,很少有大型企業考慮到突然會抽貸的問題。
這種惡性循環,也加劇了夾在融資企業和投資人之間的網貸平臺的兩難選擇。
“對企業(融資)的規模都在削減,有時候續不續貸本身,也有可能導致企業出問題,存量的待收借款的逾期風險也會抬升。”上述國資互金平臺負責人坦言。
“魔幻現實”借款人
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懶財網負責人表示,在行業危機出現時,懶財網已啟動了與各借款方的前置溝通,其中部分借款方在資產騰挪后完成了債務償還,有的甚至不惜出售了上市公司控制權。
但部分借款方已經在各種類型金融機構抽貸之下資金枯竭。在經過4個月的艱苦協調后,2018年11月懶財網平臺上爆發了第一起債權違約,此后催收成為一項最重要的工作。
按照本報記者掌握的信息,該平臺目前面向企業的大額待收借款規模約為50億元;而為了化解處置這部分存量債權,懶財網已經將此前融資后布局的多家機構股權出售,以覆蓋目前的平臺運行以及債務催收等成本。
“已經賣了一個期貨公司的股權,一個保險經紀牌照公司和一家做信貸大數據的公司。”懶財網負責人坦言。
據其透露,懶財網在催收過程中遭遇了不少具有“魔幻現實”色彩的艱難故事。
例如一家互聯網上市公司的債權發生逾期后,該公司實控人在關鍵時刻希望以償還部分拖欠利息為條件要求借款本金展期,在懶財網明確表示不同意后,開始拒絕償還全部本息。
類似的故事并不鮮見。
“比如有一筆逾期借款,我們明確表示不續貸,催了好多次上市公司一直不還,蹊蹺的是這公司只有財務總監對接,實控人一直不出面;后來我們直接給公司和實控人上了失信人名單,并對一些資產進行了查封。”懶財網負責人指出,“結果這家公司股價大跌,實控人通過中間人輾轉找到我們反問‘為什么沒有溝通就下手這么狠’。”
令懶財網負責人沒想到的是,該公司在懶財網的這筆借款發生逾期的情況,實控人從始至終一直被上述財務總監隱瞞。
“可能是涉及到融資介紹費返點,所以實控人一直被蒙在鼓里。”懶財網負責人說。“按理來說,上市公司應該是國內公司中質量不錯的公司了,但沒想到治理上也會存在這種問題。”
再比如,一家湖南上市公司擔保的借款發生了規模上億的逾期,而懶財網在每次催收時,該公司都以各種借口拖延個一兩周,其間該公司還公告耗資1億元購買礦類資產;直到懶財網方面開始啟動法律程序,該上市公司的實控人方才出面溝通。
“實控人說,你如果走司法程序,我們融資就會出問題,到時候大家一起完;他提出先只還很小一部分,然后讓我們撤訴,這我們肯定不能同意。”懶財網負責人坦言。
事實上,部分案件若走合同訴訟方式解決,如果對方沒有還款意愿,通常會通過各種方法拖延。
“對方如果想拖債,被訴時會采取很多方法拖延司法程序,比如先提管轄權異議,然后收到傳票拒收,公告送達又要2-3個月,整體能拖到2-3年。”北京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律師指出。
在多次博弈協商下,懶財網同上述湖南地區的上市公司達成還款條件——先還款1000萬,銀行賬戶解凍,再償還5000萬,在交換不動產解凍,余后再解決其他問題,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已于1月18日償還了1000萬元。
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實控人會考慮涉眾資金因素。比如某家娛樂業上市公司大股東在各方面債務壓力的情況下,提前一個月歸還了1億本金及對應利息,然后人到國外“躲清靜”。
“從信托產品質押融資到上市公司融資,懶財網一直采用當時風險評估較為保守的資產提供服務。”該負責人說。但并沒有換來出借人、借款人理解和支持,我們也只有在各方指責聲中繼續盡職履責。
也許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的融資風險會在A股大漲中逐漸消解,但夾縫中的平臺,無法以信息中介的身份安然自處,顯然不是一時的風險紓解可以破的題。
難以安撫的投資人
“關鍵看整個市場的信用環境能否好轉,目前主要面對的仍然是流動性問題,還遠沒到公司破產還不上錢的地步。”懶財網負責人說,“但目前這種催收也不會一蹴而就的解決,仍然需要一個過程。”
記者了解到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的出借人在經歷過最初的恐慌之后,變得相對理性,甚至默默支持平臺。小部分抱著剛兌心態以及心理承擔相對較弱的出借人則需要平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安撫。
能夠與投資人有效溝通的方式,懶財網幾乎也都使用了,負責人甚至還在一些第三方平臺面對諸多出借人展開了節假日無間斷的每日直播,直到2018年年底才改為每月直播。社群運營,上門接待,網絡負面應對等等都有專門的團隊來進行,也無疑增加了不少運營的成本。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在這種背景下,開始衍生出一系列灰色業務。譬如,有出借人投數百元到延期兌付的項目中,再到各類社交平臺舉報和維權,目的是希望平臺花錢“了事”,賺取收入,而在發現未得逞之后,再反過來散布消息聲稱平臺要收買他。
這種在法律紅線邊緣游走的“假維權”因取證難,也成為平臺風險處置重要的業務包袱。
“我們從公司運營第一天起就采用了第三方支付資金托管,又早于規定兩年多的時間上線了銀行資金存管,從來沒有做過自融更不要說做假標了。”懶財網負責人表示,他怎么也想不到這么合規的運營,仍然會在風險暴露后遭到借款人如此多的誤解和詬病。
在這一背景下,安撫投資人成為互金平臺的主要工作,甚至耗費的精力和成本不低于追債。也正是因為無法承受出借人的維權行為,有資金實力的平臺往往進行剛性兌付的慣性操作,導致信息中介進一步異化為信用中介。
“本來平臺都是信息中介,但是危機一來都要承擔信用中介的責任。”北京一家P2P平臺人士表示。
(編輯:李新江)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