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昨日,央行行長易綱就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接受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當前貨幣金融環境總體穩定,下一步,央行將和相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綜合施策,通過“幾家抬”,從供需兩端共同夯實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基礎。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關鍵是要建立對銀行的激勵機制,主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用下指標、派任務的行政辦法。
再提政策“幾家抬”
2018年,面對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內外部形勢,央行通過4次降準、增量開展MLF等提供充裕的中長期流動性。對此,易綱認為,這些流動性基本有效傳導到了實體經濟。2018年無論是各項貸款還是普惠口徑小微貸款都同比大幅多增,貨幣金融環境總體穩定。
2019年初,央行繼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如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口徑、全面降準釋放1.5萬億流動性、1月下旬首次開展TMLF等。對此,易綱點評稱,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市場利率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并沒有隨著經濟增速下行而減弱,反而是加大支持力度,體現了逆周期的調節。
不過,盡管釋放了這么多的中長期流動性,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使得資金出現在銀行間市場“淤積”的情況,本周,銀行間質押回購利率、Shibor利率持續走低,隔夜、7天期等品種甚至跌入3年來低位水平。
一面是銀行間市場錢多到不值錢,另一面則是實體經濟仍會感到融資難融資貴。因此,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就是下一步的政策著力點。
易綱就表示,從實體經濟需求端看,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有效的融資需求有所下降。從金融機構資金供給端看,銀行的風險偏好下降,自身還受到資本、流動性、利率等多重約束。我們已經采取措施著力緩解銀行信貸供給端的約束。下一步,央行將和相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綜合施策,通過“幾家抬”,從供需兩端共同夯實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基礎。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關鍵是要建立對銀行的激勵機制,主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用下指標、派任務的行政辦法。
易綱已多次強調“幾家抬”,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下一步的重點就是要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監管政策協調配合。華泰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繼強則預計,今年的政策重點應該是貨幣政策、監管政策和財政政策三者如何協調。如果貨幣政策單兵突進,將會出現流動性陷阱,因為傳導機制不暢,流動性流不出去,寬信用有心無力,但是顯然也是在透支未來。所以現在的重心不僅在于貨幣政策,更在于監管政策和財政政策如何配合,從而疏通傳導機制、重建微觀激勵機制。
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的“度”究竟在哪里?
央行多次提及,今年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就是“更加松緊適度”。但松緊適度的“度”究竟在哪里?易綱給出了官方的回應。他表示,穩健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的“度”,主要體現為總量要合理,結構要優化。
具體來說,一方面,要精準把握流動性的總量,既避免信用過快收縮沖擊實體經濟,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響結構性去杠桿。比如,1月4日宣布的降準政策分兩次實施,和春節前現金投放的節奏相適應,并非大水漫灌。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也應保持與名義GDP增速大體匹配。同時,還要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另一方面,要精準把握流動性的投向,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滴灌的作用,在總量適度的同時,把功夫下在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上。
易綱對貨幣政策的上述回應中,再次提及全面降準并非大水漫灌。此前央行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此次降準仍屬于定向調控,并非大水漫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本次降準采取“降準+MLF不續做”的方式,因此對于存款基數大、MLF到期量小的銀行更有利。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基數大、資金來源中存款占比高;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的MLF存量小,到期量更小。股份制銀行剛好相反,部分主體一季度MLF的到期量甚至大于其在本次降準中所獲得的資金。
“所以說,本次降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定向’給了大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張旭稱,事實上,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上看,大行的規模是最大的;從小微企業貸款在全行總資產中的占比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的增速來看,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是最高的。
保持股債匯市平穩健康發展
易綱表示,經過一年多的集中整治,已經暴露的金融風險正得到有序處置,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金融風險總體收斂。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整體穩健,但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又要把握好節奏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考慮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平衡好促發展與防風險之間的關系,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易綱具體提及了五方面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著力點,涉及穩住宏觀杠桿率、繼續推動“僵尸企業”出清、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保持股債匯市平穩健康發展、強化正向激勵機制等。其中,易綱強調,會妥善應對外部重大不確定因素對金融市場的沖擊。充實應對外部沖擊的“工具箱”。既要防范化解存量風險,也要防范各種“黑天鵝”事件,保持股市、債市、匯市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對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活動打早打小、露頭就打。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防范市場共振和交叉傳染是金融市場的工作重點,當務之急是要保持房地產市場和匯率市場的平穩。未來我國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我國金融市場與全球市場的聯系進一步緊密,外部國際金融形勢的變化也會沖擊金融市場的穩定。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不僅利于金融市場的安全,也為經濟的平穩運行創造條件。
對于應該如何防范,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金融市場波動很正常,一方面,要在機制設計上容納波動,實現風險的“慢撒氣”,以增強市場的韌性。另一方面,預期管理也很重要但有不可控性,所以要增強市場主體“隨波逐流”的能力,即在金融市場的波動中提高自身容忍波動的能力。
責任編輯:唐婧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