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水的OPEC
◎ 記者 李曦子
圖蟲創(chuàng)意 圖
擊掌、握手、開懷大笑,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期間,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和沙特王儲本·薩勒曼熱情互動,兩國順利達成共識,同意將OPEC+減產協(xié)議延長至2019年。
12月6日至7日,第175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部長級會議如期舉行。在充滿分歧、焦灼與信心不足的主基調下,OPEC與非OPEC產油國終于達成協(xié)議,同意OPEC+合計減產120萬桶/日,伊朗將豁免于減產。
而大西洋的另一側,美國原油出口量已增至320萬桶/日,創(chuàng)1991年以來新高,這意味著75年來美國首次成為原油凈出口國。
在經歷了十年來原油最差月度表現(xiàn)后,供應過剩、成員國退出、美國崛起,讓成立58年的OPEC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挑戰(zhàn)。
分歧:減產規(guī)模
11月,紐約商業(yè)交易所WTI原油和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均下跌超20%,創(chuàng)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而在這之前,油價曾觸及4年高點。
這種反轉使得12月的OPEC+會議意義非凡,或將決定未來油價走向。
在此前的阿根廷G20會議期間,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和沙特王儲本·薩勒曼就宣布,同意將OPEC+減產協(xié)議延長至2019年,市場將此信息看作是OPEC+最終達成減產協(xié)議的預告。
然而到了12月6日,OPEC閉門會議如期舉行,但當天會議結束后并未如期向外界公布會議決定。
減產協(xié)議公布延遲,分歧有兩點:豁免權和減產規(guī)模。
沙特石油部長此前強烈建議所有國家均不能豁免于減產。但伊朗石油部長比詹·納姆達爾·贊加內表示,在面臨制裁之際,伊朗不會加入任何石油減產協(xié)議。此外,利比亞也希望豁免于OPEC減產。
11月5日美國重啟伊朗石油制裁之際,意外給予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8個地區(qū)原油供應豁免。伊朗制裁豁免打破了市場原油供給緊縮的預期,再加上需求疲弱,導致11月國際油價大幅下跌。
在減產規(guī)模上,沙特石油部長認為,“OPEC+減產100萬桶/日將足夠了。”而此前市場預期在130萬桶/日左右。
與此同時,俄羅斯與沙特在關于如何分配減產的問題上也有分歧,俄羅斯稱將下調原油產量最多15萬桶/日。但OPEC堅持認為,俄羅斯需減產25萬至30萬桶/日。
12月7日,在維也納舉行的OPEC會議結束時,OPEC和非OPEC產油國終于達成協(xié)議,將以10月的產量為基準,聯(lián)合減產120萬桶/日。OPEC同意在明年4月評估減產。
OPEC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0月,OPEC原油日均產量接近3300萬桶,非OPEC產油國日均產量超過1800萬桶。
在減產規(guī)模上,OPEC將減產80萬桶/日,非OPEC將減產40萬桶/日,俄羅斯需要減產約23萬桶/日,伊朗將豁免于OPEC減產。受此消息影響,油價全線轉漲,布油日內漲幅超過5%,WTI漲幅擴大至4%。
廣發(fā)期貨首席原油分析師姚曦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此輪油價的下跌已經超過了基本面的變化幅度,未來國際原油市場的基本面將隨著煉廠需求的增多而有明顯的好轉,因此,無論OPEC是否減產,從基本面來看,未來油價都會有一定幅度的反彈。若達成預期的減產協(xié)議,那么未來油價可以看到明顯的反彈。”
國泰君安原油期貨研究總監(jiān)王笑則認為,市場現(xiàn)在已過分透支了對未來的預期,當預期出現(xiàn)任何與市場想法不一致的情況時,原油價格就會以暴跌和暴漲的形式進行反饋。這時基本面分析是無效的。“這種過分透支的預期導致沙特和俄羅斯等產油國對外的能源政策被市場綁架。”
分裂:卡塔爾“退群”
眼下,OPEC除了要協(xié)調減產,還面臨另一個嚴峻的問題。
12月3日卡塔爾能源事務國務大臣薩阿德·卡比宣布,卡塔爾將從2019年1月1日起退出OPEC。
根據(jù)OPEC的數(shù)據(jù),2017年卡塔爾原油儲量僅占OPEC總儲量的2%,其產量也僅為60萬桶/日,在OPEC成員國中排名較為靠后。
卡比表示,卡塔爾石油產量不高,在OPEC成員國中占比很小,退出不會影響全球石油市場價格。“卡塔爾正積極尋求成為全球可信賴的能源供應商,必須確保天然氣產業(yè)的重要性,也必須重新審視卡塔爾在全球能源供應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以服務于卡塔爾長期戰(zhàn)略目標”。
OPEC從1960年9月創(chuàng)始之初的五個成員國發(fā)展到目前的15個成員國,擁有全球最多的原油剩余產能,且原油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近三分之一。其宗旨是通過對成員國的石油生產實施配額來協(xié)調石油產量,進而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維護各自與共同利益。上世紀70年代以來,OPEC多次通過增減石油產量和對西方實施石油禁運,掌控全球油價漲跌,影響西方國家乃至世界經濟,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出口壟斷集團。
但是姚曦表示從成立以來OPEC內部便存在著“鷹派”與“鴿派”之爭。“鷹派”以伊朗與委內瑞拉為代表,他們主張將石油當成戰(zhàn)略武器,用作與西方國家談判的籌碼;“鴿派”則以沙特為代表,主張將油價維持在正常水平以保證經濟的發(fā)展。而卡塔爾在政治與宗教方面較為中立,一直以來扮演著調解“鷹派”與“鴿派”矛盾的中立者的角色,但是這種局面在2017年發(fā)生了改變。
2017年6月,沙特等四國宣布與卡塔爾斷交,并對該國實施禁運封鎖。盡管卡塔爾多次表達緩和關系的意愿,但沙特態(tài)度頗為強硬,不僅驅逐了卡塔爾的外交官,還從海、陸、空三方面切斷其與外界的聯(lián)系,這個從阿拉伯半島延伸到波斯灣內的小國,很快成為“孤島”。目前,“斷交風波”持續(xù)一年多,仍未見解凍的前景。
“中東地區(qū)復雜的地緣政治格局也是卡塔爾決定退出歐佩克的考量之一。”路透社分析指出,這一舉動可能擴大卡塔爾和其他國家的裂痕。
“在卡塔爾退出之后,沙特與伊朗這兩個OPEC重要成員國是否會爆發(fā)更為直接的沖突進而導致OPEC決裂是個未知數(shù)。”姚曦說。
據(jù)路透社報道,在全球經濟放緩和美國石油供應增加的大背景下,OPEC與以俄羅斯為主的非OPEC產油國之間的政策協(xié)調并未完全達成一致。
咨詢公司SVB International分析師Sara Vakhshouri表示,沙特和俄羅斯此前實施增產措施拉低油價,使一些成員的利益沒有得到滿足。卡塔爾退出OPEC正是成員之間關系減弱的征兆。
王笑認為,卡塔爾退出OPEC對原油市場影響較小,但是作為一個57年的老會員,卡塔爾退出對OPEC組織穩(wěn)定性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另外,透過“退群”事件,我們也能夠觀察到沙特處境的尷尬以及OPEC話語權的削弱。
分流:轉向清潔能源
卡塔爾“退群”后,將把目標放在擴大天然氣生產上,以確保卡塔爾的全球天然氣生產大國和清潔能源出口大國地位。
據(jù)了解天然氣是卡塔爾的支柱產業(yè),儲量全球第三,僅次于俄羅斯和伊朗,占全球總儲量的13%。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則多年穩(wěn)居全球首位。
王笑表示,從能源產出上來看,北方-南帕斯油氣田作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田(占全球探明可采天然氣儲量1/5)被卡塔爾和伊朗共同擁有,北方氣田(伊朗稱之為南帕斯油氣田)對于卡塔爾的重要性基本上可以用國家命脈來形容。在這種情況下,卡塔爾與沙特等國的摩擦除了意識形態(tài)的改變之外,或許利益才是背后最大的原因。但是這種利益更多的來自天然氣而非原油。
有分析指出,卡塔爾擁有的天然氣資源與海灣產油國的收入源頭形成分野,使卡塔爾可以逐漸擺脫OPEC“老大哥”沙特的影響,奉行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另外,在頁巖油革命的推動以及對二疊紀盆地的巨額投資下,美國的LNG出口異軍突起,并有望在未來十年顯著影響全球市場。于是,趁美國各生產商還未完全打通二疊紀能源產地和出口港之間基礎設施通道之際,卡塔爾提前專注于天然氣開發(fā),無疑會在未來天然氣市場擁有先發(fā)制人的優(yōu)勢。
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未來的需求也在持續(xù)上升。
根據(jù)國際能源署發(fā)布的《2018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由于減少空氣污染舉措的推動,LNG使用量增加,預計到2030年天然氣將取代煤炭,成為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能源。2040年之前全球天然氣需求將每年增加1.6%,到2040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比現(xiàn)在增加45%。
跨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認為,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將比2016年增加近40%,年均增長1.3%;LNG是未來需求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未來7年LNG將超越煤炭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
而英國石油的觀點則是,LNG將在2025年前后超越煤炭,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
標普全球普氏LNG分析師Jeff Moore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隨著許多國家將天然氣視為煤或燃料油等燃料的替代品,液化天然氣市場未來前景廣闊,增長強勁。預計到2030年全球LNG產量將比2018年增長近60%,因為各國將繼續(xù)投資于基礎設施,以幫助提振進口。美國、卡塔爾、俄羅斯、莫桑比克和澳大利亞等國可能會著眼于增加供應,以幫助滿足需求增長,而需求增長將主要集中在亞洲。”
王笑表示,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有后來者居上的勢頭。但是在運輸、居民區(qū)管道以及使用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瓶頸。“運輸天然氣的船制造難度大,要求較高,天然氣管道運輸也需要低溫、高壓,成本較原油運輸高很多。天然氣擴大生產、價格降低對原油有一定替代性,但天然氣想完全取代原油還需很長一段路”。
責任編輯:吳化章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