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新浪財經和東方證券聯合主辦的東方證券杯私募夢想創業營第六場在上海成功舉辦。本場十一家入圍機構之一,上海泊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詹妮作為機構代表在上午的閉門答辯中講述過往業績,闡述投研理念,接受評委提問。
詹妮介紹道,泊通投資的投資策略是以股票為核心的宏觀對沖策略,與其他宏觀對沖策略的不同之處在于始終堅持以股票投資為核心。泊通投資有兩個核心能力,一個是精選個股的能力,二是做大類資產配置的能力。通過跨市場尋找金融工具,對沖掉股票帶來的一些風險和波動率,讓產品的收益曲線更加平滑。
她表示,泊通的一個核心理念是在長期投資的道路上,時刻不忘投資人選擇泊通的初衷,要以投資人的風險為自己的風險,永遠不指望通過下重注在一次性的有風險的博弈上來換取高收益,希望給客戶帶來長期穩健的收益。
以下為答辯實錄:
答辯人:泊通成立于2014年,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是60億,發行產品38支,年化復合收益率30%多,最大回撤發生在熔斷期間的17%,除了這個以及最近的14%回撤之外,我們年最大回撤不超過5%。
一、投研策略
我們的策略是以股票為核心的宏觀對沖策略,市場上有些機構認為我們可能是做量化對沖的,但其實不是,我們做的還是主觀選股,我的核心策略一定是股票投資。我們跟其他做宏觀對沖的可能也不太一樣,其他人是股票很好的時候做股票,期貨很好的時候做期貨,我們無論在任何一個市場時點最核心的都是股票。泊通投資有兩個核心能力,一個是精選個股的能力,還有是做大類資產配置的能力,就是跨市場去找一些金融工具,對沖掉股票這邊的一部分風險和波動率,使得我產品的收益曲線會比較平滑,給客戶賺錢的同時讓客戶的感受會比較好。
我們在選任何投資策略的時候想的不僅僅是這個投資策略能夠給我帶來多大的收益,考慮更多的是我想獲得這個合理收益,我要承擔怎么樣的風險。換句話說,我在每一年的市場情況下會給自己設一個最大回撤的目標,我在這個目標內,比如5%的最大回撤基礎上怎么樣獲得最大收益,這是泊通在做的事兒。量化來說就是我想做一個風險收益比為1:3的產品組合。我對最大回撤的目標控制是5%到10%左右,具體看市場情況。比如平衡市的時候我們希望最大回撤控制在5%到10%的范圍內,但是像2015年的時候市場,估值非常高,我們也看到了未來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非常大,那個時候我們希望最大回撤控制在5%以內,也就是我寧愿不去賺取更多的收益率也要使我的風險比較小,用收益換風險。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現在的市場情況下,我們認為已經到了一個估值的底部區間,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對我風險的容忍度其實是放大了的,我可以容忍我的回撤10%甚至10%以上,這樣我牟取的收益率是更高的,也就是用風險換收益。這是我們的投資目標。
我們為什么叫宏觀對沖,核心邏輯是我在任何一個市場時點,我要找到這個市場上主要的宏觀矛盾,基于這個宏觀矛盾在股票方面做個股精選,在對沖方面找到能不能對沖掉股票風險的一些工具,做一個組合,做一個平衡。
簡單介紹下,2014 年我們用的是股票+可轉債的策略,年底取得44%的費前收益,最大回撤3%;2015年我們用的是股票+分級A的策略,年底取得87%的費前收益,最大回撤5%;2016年是股票+商品期貨的策略,年底是30%的費前收益,最大回撤發生在熔斷期間的17%個;2017年也是股票+商品期貨,30%的收益,最大回撤5%;2018年上半年我們用的股票加股指期貨策略,上半年我們獲得了13%的正收益,最大回撤不超過5%。因為我們從來不去預判市場,大盤會跌到什么樣的點位或者漲到什么樣的點位,因此在6月中旬,我們發現這個市場估值已經很低了,尤其是我們持倉的股票,市場大跌過程中這些股票的盈利能力反而是在提升,所以它的估值越來越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在6月中旬到7月份的時候我把倉位從中高倉位陸續加到了高倉位,所以會有一定的回撤,大概13%、14%的最大回撤。到目前為止,整個組合的收益是微虧2到3%,這周大跌完之后。
我們有四個策略,最核心的是股票策略,除此之外事件驅動策略,債+期權策略還有套利策略,股票策略的倉位在3到8成,其他三個策略是圍繞股票策略來做的,是股票策略的輔助策略。債+期權策略在我們投資體系中占比也比較大,2014、2015用的都是這樣一個策略。我們不會去預判市場,所以我在任何一個時點都想的是能不能構造一個組合,向下可以做一個保護,向上又不會錯過市場上漲帶來的收益。
我們怎么做的?首先我們有一個策略池,我們的策略池很大,所有策略我們都不會排斥,比如一個新的金融工具出來我們都會去研究,去學習,看能不能為我們所用。但是怎么樣把這些策略挑出來放到我的策略組合中還是要看它的風險收益比,它的性價比在這個時點是不是最高的、最適合我去用的。在我們的策略組合中會分比重,無風險的,比如說套利策略,像分級A、可轉債這樣的策略可能有5%到10%的倉位,低風險有一些,比如事件驅動的,中高風險就是股票策略,我們有一個動態調倉,最后能達到我的投資目標。
二、公司簡介
公司的發展歷程,現在管理規模60億,其中40億是我們的直銷客戶,剩下20億是機構渠道帶來的。渠道中比較大的,比如招商銀行私行幫我們代銷了五個多億,格上財富幫我們代銷了五個多億,平安保險資管委托我們投資了3個多億。除此之外,券商的種子基金也投了我們產品,比如中信證券、東興證券、安信證券、銀河證券等。我們也會做一些上市公司的定制化的專戶產品,比如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的自有資金或者是一些體量比較大的客戶我們可以定制產品。
公司的架構圖,最核心的團隊是投研團隊,公司現在30個人,15個人做投研,十個人做基本面,四個人做量化,我們的量化不是說要發量化產品,更多是作為公司的事前風控,從2011年我們的量化總監廖璐和我們公司的投資經理盧洋,2011年在東信證券的時候就開發了一套量化風控系統,一直做到現在,量化風控系統會實時監測市場上的風險和機會,它認為有風險的時候會做預警,歷史上量化風控系統有過兩次預警,一次是在2015年的4月份,當時大盤在4500點,我們取得了50%的收益,系統當時提示了風險,建議我們降倉,因此我們把倉位從八成降到了四成,剩下的六成倉位做了分級A。還有一次預警是在2018年1月底,當時我們有八成的股票倉位,量化風控系統認為市場的一致性太過集中,主要都在大盤藍籌股上,因此我們做了三成的股指期貨對沖,主要是滬深300和上證50。
上海泊通和杭州泊。簡單的可以理解為杭州泊通是上海公司的機構事業部,之所以把杭州泊通獨立出來成立公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要做一些員工的股權激勵,第二個原因是上海泊通想做一些創新性的業務,比如我們今年年初接的絕味食品的大宗減持,我們希望把這樣的創新業務放在杭州泊通里面來做。而當人們提到上海泊通的時候想到的就只是盧洋總的以股票為核心的宏觀對沖策略。這是成立兩個公司的原因。
三、團隊介紹
盧洋是我們的總經理以及產品的基金經理,他的三段工作經歷奠定了泊通投資現在的投資特色,盧總08年從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之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中金所做股指期貨模型的開發,主要做風控工作,因此風險控制在泊通投資的過程中除了事中事后更多是體現在事前,我們的量化風控系統在整個風控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地位。第二段是東海證券做自營,管得是東海證券的自有資金,做自營是要追求絕對收益的,一定是要賺錢的。因此泊通投資想給客戶帶來的是有正收益的產品,而且截止到目前,持有泊通產品滿一年以上的客戶均是盈利的。第三段是在東興證券做資管,這就要求你的產品波動率不能特別大,我們希望做一個平穩的收益曲線,所以為什么我們在考慮收益的時候會更考慮風險,會強調風險收益比的概念。
這是我們的市場團隊,風控團隊,產品團隊,交易團隊。這是廖璐,是盧總的老同事,2017年加入泊通投資,主要負責量化風控這塊。
這是田野,主要負責十個人的基本面研究這塊。
四、業績情況
這是泊通成立時間比較長的一些產品的業績,這是截止到7月27號的數據,現在整個產品大概會虧2到3個點。這是股災期間我們跟大盤的比較,藍色是指數,紅色是泊通投資的產品,第一次股災大盤跌了30%,我們除了第一支產品之外還漲了一點。第二次股災期間大盤跌了20%,我們漲了一兩個點,這是15年6月到12月期間,大盤跌了將近30點,我們漲了20點。這也是我們期望做的,當大盤大漲的時候我們的產品業績一定跑不過大盤,但是大盤下跌的時候我希望是能夠跑贏大盤甚至是可以賺錢。
這是泊通成立時間最長的產品月度的漲幅,87%的時間都是在盈利的。這是泊通幾只產品的走勢圖,因為泊通投資只有一個策略,我們都是復制策略,所以可以看到產品的走勢圖其實很像,無非就是成立時間的不一樣,或者費率不一樣。
這是我們獲得的一些獎項,我們認為獎項代表歷史,過去不代表未來,投資更重要的是投未來,我們更看重的是我們持續給客戶賺錢的能力。
這是我們的合作機構,我們已經入了八家銀行的白名單,包括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還有券商的一些種子基金都有投我們,比如中信證券、安信證券、東興證券、銀河證券、華寶證券。主流的三方銷售渠道我們也有合作。
陳華:你們剛才說直銷有40億?都是什么客戶呢?
答辯人:泊通投資有將近九百名的高凈值客戶,這些客戶一開始是盧總的一些朋友,泊通第一個產品的第一筆募集資金八千萬當時有十幾個客戶,因為我們產品每年都在賺錢,所以客戶的轉介紹非常多。
陳華:這些客戶大部分是一些民營公司上市公司的老板?
答辯人:對的,一般來說這些客戶一開始都是投個幾千萬試一試,后面再追加。
陳華:你們在我招行發的是安全墊的產品?
答辯人:對的。
陳華:我們所有的都只有一個策略?
答辯人:對,上海泊通只有一個策略,都是復制策略,我們是按產品編號下單的。
陳華:你剛才說的60億只是上海的還是杭州泊通的?
答辯人:杭州泊通規模不是特別大,中間是有重疊的,杭州大概只有五六億。
陳華:你通過杭州拿到分眾的老股以后還是配到上海泊通嗎?
答辯人:對。
陳華:你們覺得這個有價差,這個股票也是值得投資的。
答辯人:對,分眾本來就是我們看中的股票。
陳華:只有今年是虧的?
答辯人:對的,其他年份都是賺的,今年上半年還是賺的,目前我們認為股票的風險收益特別好,比股指期貨還要好,所以我們才把對沖的倉位減掉了。現在我們也是希望年底能夠有一定的收益,這樣我們就可以說五年都是賺錢的。
陳華:銀行代銷除了招行還有什么?
答辯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建行發了兩期,中行發了一期。
陳華:都是今年發的嗎?
答辯人:中行是今年,中信是今年,民生是最近在過合同,馬上就要上線了。
陳俊君:你們現在公司到底多少人?上海機構。
答辯人:我們是一套人馬,其實都算在一起,總共就是30個人。
陳俊君:投研是15個?
答辯人:對。
陳俊君:最大的容量有沒有算國是多少?
答辯人:我們從目前來看,也不僅僅是我們的策略,還要看我們心里的接受能力,最大容量是300億,300億之后可能還會考慮公司的發展情況。我們不希望公司的規模不要一下漲的特別快。比如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的規模大概是37億,當時招行要給我們代銷十個億的產品就被我們拒絕了,我們說最多你只能代銷5個億,因為十個億當時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但是放在今年我就能接受,因為我們主要還是以股票策略為主,按理論上來說300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陳俊君:你們在市場上的宏觀策略的機構里面,你們覺得你們最大的兩個優勢在哪里?
答辯人:剛剛也說了一下市場做宏觀的,其實宏觀是個大類資產配置,我們第一個優勢是我們選擇我們最擅長的,我們最擅長的就是精選個股,我們不會因為市場的變動去做債券、期貨,我們就是堅守股票這塊,無非就是拿其他的策略來做一定的對沖,這是第一個優勢。
第二個優勢是我有一套量化風控系統,這個系統不僅僅是量化,它還會做一些擇時,我們比較成功的一些像2014年我們當時用的是股票加可轉債,2015年4月份我們做了降倉,其中一部分倉位配到分級A,2015年分級A砸到跌停板的時候我們在加倉買分級A。同時,我們還根據我們風險收益比的比較得出來的一個投資策略,這可能就是我們的特色。
陳華:2014年可轉債貢獻了多少收益比?
答辯人:一半。
陳華:2016年呢?
答辯人:當時我們只有一半倉位是股票,還有一塊配了外匯,外匯其實跌了挺多的,熔斷之后就把外匯倉位陸續減掉了,就配到了大盤股里面,當時像白酒、格力這樣的股票,其實倉位還蠻重,有九成,我們當時非常看好。
陳華:在那個低點時加了倉?
答辯人:對的,加到差不多滿倉。而且我們公司直銷客戶有一個特點,他喜歡在我們產品出現大的回撤的時候去追加,比如今年7月份我們沒有做任何宣傳,客戶自己追加了3.5億。
陳華:最主要還是靠股票這邊賺的?其他要么是階段性的機會或者對沖。
答辯人:對的。
陳華:今年上半年創新高的時候,主要是靠什么掙的?
答辯人:其實我們從2017年開始判斷市場上的宏觀矛盾就是去杠桿,2017年就開始看去杠桿了,所以當時很多資金往大盤藍籌去集中的時候我們也配了,但是我們配的邏輯不是因為它是大盤藍籌,而是因為我們看好這個個股。當時我們也認為不是市場上所有的成長股都不好,有些成長股的基本面還是很好的,無非是受到一些市場因素影響有一定的錯殺,所以我們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配了一些成長股,這些成長股我們對它的要求是它要一年翻一倍的,這些成長股是2018年上半年我們產品收益上漲的原因,好幾只股都差不多翻了一倍。比如說上海鋼煉、一心堂。
陳華:也是因為配了這些2017年的業績有比較一般?
答辯人:對,當時其他私募的收益可能都有70%,我們只有30%多,我們一定不是某一年市場上跑的最好的那個私募,但我們希望我們能夠跑進前10%分為,這樣長期下來就可以達到我們的預期,現在我們做到復合年化30%的收益率還是超過預期的。
陳華:七八月份為什么跌了那么多呢?
答辯人:因為我們倉位比較重。我們在3000點的時候沒有做預判,我們其實也沒有想到市場會跌到2600點,所以我當時倉位加的是比較重的,這輪回調的確有些影響。
責任編輯:武麗俊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