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應通過進一步尋求溝通解決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 王君暉
4月1日,財政部深夜發布通知,中方將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征15%或25%的關稅,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對中方造成的利益損失。貿易摩擦事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酵后,中方以實際行動予以了回應。摩擦雙方都已出招,接下來,或許更應通過協商溝通來化解爭端。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中方將再還擊。
值得注意的是,在作出最終決定前,中國已多次嘗試進行溝通。3月23日,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3月26日,中方根據《保障措施協定》在世貿組織向美方提出貿易補償磋商請求,美方拒絕答復。3月29日,中方向世貿組織通報了中止減讓清單,決定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對中方造成的利益損失,4月2日開始加征關稅,對象主要是水果、豬肉等農產品。
市場普遍認為,特朗普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主要出于對政治需求的考量,但從301調查內容來看,美國的出發點直指“中國制造2025”,擔心中國通過獲取技術、發展全產業鏈的工業和技術基礎,在全球產業中逐漸占據優勢,進而威脅到美國的核心競爭優勢。所以美國是以貿易逆差為借口,企圖通過對技術和知識產權的限制來遏制中國的長期發展空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筑貿易壁壘必然帶來內傷。對美國來說,一方面,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短期內可能提升美國的工業產值,但會加大通脹的上升壓力;另一方面,短期貿易逆差改善、通脹上行及美聯儲縮表的持續,可能給美國經濟帶來一定的滯脹風險。
從中國方面來看,貿易戰對國內影響有限。相較于美國,中國的內需增長空間較大。中國的投資仍有空間,城鎮化的推進會帶來許多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設施的投資需求,制造業中新業態、新產業方面的投資需求還會保持一個不低的增速。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國出口開辟了一個新的市場,帶來了較好的成長空間,可以部分彌補貿易戰給中國帶來的損失。
有專家測算,如果特朗普提出一個能夠削減美中貿易1000億美元逆差的計劃,可能會使中國2018年出口增速下滑到5%左右,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是增速下降0.15~0.2個百分點,影響較小。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可以忽視貿易順差減少對經濟的影響。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經濟聯系也日益緊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和則共贏應是各國處理問題時的共識。多邊貿易是基于規則的游戲,解決多邊貿易存在問題的方案不是通過強權高筑壁壘,拒絕談判,而應積極溝通,平等協商,正如公告中所言,我國倡導并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中美兩國貿易范圍廣,體量大,時間久,出現摩擦難以避免,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后,雙方仍應坐下來磋商,采取理性措施解決分歧,實現共贏。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