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232措施 我國對128項美產品加稅
每經記者 張懷水
4月2日凌晨,中國財政部官網發布消息稱,為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232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對水果及制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制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舉措距離美國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即232措施)僅10天。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中國針對128項美國商品加征關稅,更多的是表明一個態度——如美國一意孤行,對中國更多商品加稅,中國不排除會有下一輪反制措施。
平衡232措施利益損失
兩個月之前,當國人歡度春節之際,美國卻突然送出了一份添堵的“賀禮”。當地時間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美國鋼鐵和鋁的國家安全調查報告(232調查),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嚴重損害美國國內產業,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商務部據此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建議,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實施關稅、配額等進口限制措施。
3月1日,特朗普表示,將對進口鋼鐵加征25%關稅,對進口鋁產品加征10%關稅,并且關稅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3月8日,特朗普簽署公告,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于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即232措施)。
所謂232調查,是根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美國商務部有權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進行立案調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在宣布將對進口鋼鋁產品加征高額關稅后,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里先后對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韓國和巴西等經濟體進行了豁免,而中國并未出現在豁免名單當中。
針對中國決定對部分自美進口產品加征關稅一事,4月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3月23日,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3月31日,評論期結束。評論期間,大量民眾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對措施及產品清單表示支持,贊成政府采取措施維護國家和產業利益,部分民眾還建議增加措施力度。經過評估,我國決定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實施上述措施。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進一步表示,3月26日,中方根據《保障措施協定》在世貿組織向美方提出貿易補償磋商請求,美方拒絕答復。鑒于雙方沒有達成一致的可能,3月29日,中方向世貿組織通報了中止減讓清單,決定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對中方造成的利益損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強調,中方對美方中止履行部分義務是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正當權利。希望美方盡快撤銷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措施,使中美雙方間有關產品的貿易回歸到正常軌道。
美國舉措違反世貿規則
財政部關稅司有關負責人表示,232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不符合“安全例外”規定,實際上構成保障措施。該措施已于3月23日起實施,對我國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我國倡導并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對美中止關稅減讓義務是我國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我國利益而采取的正當舉措。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也向記者表示,無論是301調查還是232調查,都是基于美國國內法,從取證、調查到最終的裁定,都是由美國政府機構主導。所以,美方的調查并未在WTO框架內進行,不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也是不公平的。
白明也指出,既然美國是世貿組織成員國,無論發起什么樣的貿易救濟調查,都必須符合世貿組織規則,而不能凌駕于世貿組織法律框架。但美國的232調查和301調查,都是基于國內法。其目的在于封殺中國未來的發展空間,如果美國談判成功,將獲取更多利益;如果談判不成功,爆發貿易戰,將可能對中國更多進口產品征稅,尤其是高端制造業,會成為其打擊的重點。
其實,中國并非美國的鋼鐵出口大國。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前10個月,對美出口鋼鐵最多的六大經濟體依次是加拿大、巴西、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和日本。來自中國的鋼鐵僅占美進口鋼鐵總量的約3%。美國鋁業協會數據則顯示,去年1月至11月,加拿大、俄羅斯、阿聯酋、中國和巴林是美進口鋁產品的前五大來源地。
白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美國此前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隨后又宣布豁免多個主要經濟體。這側面反映出,此舉并非是出于保護美國國內鋼鋁產業或者是緩解貿易逆差,而是為了制衡中國,屬于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貿易戰最終沒有贏家
此前,有觀點認為,農產品、飛機、汽車都是中國反擊美國的利器。針對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不應當把限制從美國進口大豆作為報復措施”,外交部發言人3月30日表示,我們多次說過,中方不想打貿易戰。同時,我們也多次表明過,如果被迫卷入貿易戰,中方有底氣、有信心維護好自身利益。中方希望美方決策者也認真聆聽美國消費者和有關產業界的廣泛呼聲,仔細權衡單邊主義舉措對美方的利害得失,沒必要非撞上南墻再回頭。
實際上,如果爆發貿易戰,雙方都將受到傷害,最終的結果是沒有贏家。4月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表示,中美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雙方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彼此關切,實現共同發展,避免后續行動對中美合作大局造成更大損害。
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備戰促和”或許是最好結果,但還將取決于美國的態度。貿易摩擦和貿易戰的區別在于,貿易摩擦是大家商量著來解決問題,而貿易戰一旦開打,應戰的一方只會根據自身利益和需要來決定反制的時間、方式和領域。
貿易戰最終沒有贏家。“雖然美國50%的大豆出口到中國市場,但中國市場80%以上的大豆都依靠進口,美國同樣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大豆進口國。至于飛機,如果限制美國波音飛機進入中國,那么,歐洲的空客對中國而言就將一家獨大,甚至處于壟斷地位。這都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結果。”白明說。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峰認為,兩種情況下有可能避免嚴重貿易沖突,一是貿易戰對雙方不利,大家積極化解矛盾;二是美國國內經濟和政治形勢出現超預期逆轉,美國政府難以聚焦對華經貿和雙邊政策調整。但也不能排除兩國發生貿易戰的可能。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