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打車高調入市沖擊滴滴網約車市場格局生變
本報記者 陶力 上海報道
網約車硝煙再起
在滴滴合并優步中國之后,中國網約車市場一直以滴滴一家獨大,市場也顯得較為沉悶。近期,美團上線打車服務以及高德地圖上線順風車服務,打破了沉寂。美團打車以高額補貼迅速搶占了滴滴在上海市場的份額,這讓網約車價格戰再次燃起,然而,單純依靠價格戰并不是長久之計,要贏得市場顯然需要依靠優質的服務,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這一次,美團和高德的進入,讓滴滴感到緊張,這與美團和高德同樣擁有數億用戶群有著密切的關系,各自都有著巨量的流量入口。同時,三家平臺都在突破各自現有的業務范圍,朝著綜合生活服務平臺布局,未來的競爭中誰是贏家,則需拭目以待。(張星)
導讀
3月28日,滴滴出行正式對外發布其安全保障服務品牌“關懷寶”,稱今年將投入10億元作為“關懷寶”安全保障專項資金,確保車主與乘客的安全保障服務體驗。
滴滴的危機感來了。
“這幾天滴滴給我發的短信,簡直比過去一年還要多。”有上海用戶在朋友圈感嘆。3月24日,美團創始人王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透露,美團出行在上海開通不到一周的時間,已經很迅速地拿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30%的份額足以令滴滴警覺。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從來不缺競爭,美團帶來的挑戰或比此前的優步中國更加殘酷。此外,高德地圖也半路殺出來,在成都、武漢兩地率先上線了順風車業務,同時開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車主招募。
競爭對手劍指滴滴的核心均是從收益入手,補貼也曾是滴滴深信不疑的邏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美團打車每單補貼成本約為40元,高德順風車則直接免除了車主的傭金,而滴滴對司機的抽成約為20%甚至更多。
原本毫無關聯的三家公司,進入了同一個戰場。只不過,三家公司的出發點都不相同。對于王興來說,打車是彌補了作為生活服務平臺,用戶在出行領域的需求,高德順風車則是從公益角度,暫不涉及商業化。
美團破局
網約車市場的決勝因素,遠不止補貼和價格那么簡單。
2016年8月,在滴滴收購優步中國之后,其市場份額一度高達93.1%。不過,隨著各地網約車新政的推出,滴滴平臺的服務水準有所下降。對于乘客來說,出行體驗欠佳和價格上升,降低了他們對網約車的需求。失去補貼的司機們,在高提成導致收入降低后,也對滴滴有抱怨。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團打車橫空出世。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公司Sensor Tower數據顯示,在登陸上海市場不到一個星期后,美團打車iPhone端App的單日下載量連續六天超過了滴滴出行,目前在中國App Store免費榜中排名第八名。
Sensor Tower對用戶評論的分析中還發現,美團打車得到五顆星評價的比例接近80%。“雖然打入上海以來司機App中用戶點評數量相對較少,但接近一半都提到了滴滴,總體情緒為支持美團的競爭。”
美團官方公布的數據則透露,在美團打車登陸上海第二天,日完成訂單量超25萬單,同比3月21日增長超66%,司機平均接單時長為5秒鐘。盡管成績亮眼,但是很大程度來源于其大手筆的補貼。
在美團打車注冊的前1萬名注冊司機,前三個月免抽成,司機在每日6~24點期間,在線滿10小時、接夠10單,可拿到600元的保底收入,超過600元后還將獲得200元額外獎勵。對此,滴滴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發放快車優惠券、司機收入保底等等。
不過,在監管部門的嚴格要求下,美團官方對于補貼的詳情并不愿意透露更多。“希望不要把我們和滴滴放在一起比較,也不要集中再談價格戰。”該公司內部人士多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
艾媒咨詢CEO張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短期內想要突破,高強度燒錢補貼會有一些作用。“只能說現在的網約車市場還不夠成熟,補貼也不可能一直持續。“
多方圍攻
滴滴從來不缺乏競爭者。無論是過去的神州專車、首汽約車還是易到、嘀嗒等平臺,都沒有撼動滴滴的市場地位。唯有美團和高德的入局,令其感到了緊張。
3月27日,高德地圖宣布推出2018年首個公益項目即順風車業務,其在成都、武漢率先上線,同時開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車主招募,未來逐步擴展到全國更多城市。
盡管順風車業務在滴滴的占比并不高,但是,作為阿里巴巴的”親兒子“,且坐擁7億用戶規模,高德的邊界仍有想象空間。據高德總裁劉振飛介紹,高德有上億的自駕“老司機”,每天有3.4億次用戶出行要求。與此同時,作為智慧出行調度平臺,高德還提供供需預測的撮合,智能路線規劃引擎,并用交通大腦全局調度。
據了解,目前順風車領域的佼佼者是滴滴出行和嘀嗒出行,然而,這些平臺都要抽取司機一定的傭金,比如,滴滴順風車收取每單傭金10%,嘀嗒出行的順風車則以收取信息服務費為主,每單費用在0.5元-2元。與這些平臺不同的是,高德公益順風車平臺暫時沒有任何商業化目的,不但零抽成,還為用戶補貼短信通知、保險等第三方服務費。
劉振飛表示:我們做順風車項目完全是做公益,不賺錢。
不過,即便以”公益”之名,也不能掩蓋高德布局出行的野心。去年7月,高德上線易行平臺,并接入滴滴、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曹操專車、ofo、摩拜單車和飛豬旅行等眾多出行服務商。其對自己的定位,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地圖應用,而是“公共出行服務平臺”。
相比于美團,高德涉足網約車市場,無論是從用戶規模、用戶習慣、市場競爭以及出行布局來看,都與滴滴形成了正面競爭。蔚來資本合伙人張君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無論是美團還是高德,都有很強的用戶基礎,因此突破不難。“滴滴看似最強,但這個市場還遠遠沒有到飽和的地步,相反我覺得是用戶的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
在他看來,網約車市場的發展仍然處于定位不清晰的狀態。網約車業態是要解決高峰期或惡劣天氣打不到車的痛點,不是去與出租車搶生意,而是在此基礎上對服務分層,并尋求增量的市場。
誠然,美團打車的攪局,其影響力超過了滴滴之外的所有平臺。資深IT行業觀察人士王如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團打車是服務的延伸,在已有的用戶基數上再來發展業務,因此獲取用戶的成本很低且快。但是,美團打車難以取代滴滴的地位,滴滴也難以在O2O領域戰勝美團。“除非你改變的是游戲規則,否則再炒也沒有什么意義。兩家公司借此補充自身短板,比如在流水、流量、交易屬性、鏈接、用戶數據等層面會有作用,但此刻更多用心在于喚起資本市場關注,提升估值。“
資本故事?
盡管美團打車和高德能夠從滴滴口中奪得多少份額,仍待后續觀察。但是獨角獸企業不約而同在向平臺轉型,而不再是做單點的某項業務,已經是明顯的趨勢。美團不再僅僅是O2O生活平臺,高德也不再只是地圖,滴滴更不是單一的打車APP。
對于美團來說,它的布局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全覆蓋,包括了餐飲、旅行、到店、到家、綜合等板塊,打車只是垂直行業中的一環。正如王興自己對美團的使命做出的定位,“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
此番,選擇從最為棘手的打車領域著手,則是因為該行業的用戶黏度并不高,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都沒有建立對平臺的依賴性,遷移成本很低。值得注意的是,美團和滴滴都傳出了IPO的消息,無論是美團打車還是滴滴外賣,都將給其資本故事增加了更多的元素。畢竟,滴滴估值已經接近600億美元,假如美團打車能拿下20%的份額,也能驅動其估值提升。
美團打車能做到什么程度?復星新技術與新經濟產業集團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叢永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僅僅由補貼價格決定,還取決于對用戶體驗的尊重。“可以說滴滴在體量上成為了巨頭,但是并沒有形成很好的用戶體驗。而在互聯網行業,只有用戶體驗才是真正的壁壘,作為連接司機與用戶的平臺,管理和運營能力也是最大的考驗,一定要在商業和體驗之間進行平衡。建立消費者的信心,不要過快追求盈利。”
面對市場沖擊,滴滴不可能不重視。滴滴出行區域運營高級總監孫樞對媒體表示,從網約車誕生開始,每一次大戰都從補貼開始,最終以安全體驗效率決勝。“要感謝美團大力補貼用戶,和滴滴一起把市場做大。但最終能不能留下用戶還是靠核心價值,要看產品是否有差異化。”
同時,安全審查也決定了司機的服務能力,最終反映在乘客體驗上。3月28日,滴滴出行正式對外發布其安全保障服務品牌“關懷寶”,稱今年將投入10億元作為“關懷寶”安全保障專項資金,確保車主與乘客的安全保障服務體驗。
“滴滴太需要一個強大的外部競爭。多一份競爭,多一個選擇,永遠是發展和進步最好的動力。美團來打破網約車市場的沉悶格局,是進一步激活市場良性發展的關鍵,對滴滴來說,未免不是好事。“資深互聯網評論人士方興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各地政府部門應該鼓勵必要的市場競爭,只要不是違法違規的運營。從政策層面上來說,不應該為了狹隘利益而設置各種不必要的障礙,從而造成行業的壟斷格局。
(編輯:張星)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