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蔡喜洋
貿易戰只是經濟博弈的表象“面子”,背后離不開意識形態與政治力量裹挾“里子”。
中美“貿易戰”成為全球市場的唯一焦點,以至于歷來重要的FED、BOE議息決議都不足以吸引市場的眼球,也順勢成為本周末在釣魚臺國賓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核心議題,足見該事件之重要性。
特朗普政府花了半年時間完成“301”貿易調查,3月23日新聞發布會決定對中國近600億美元的商品提高關稅,要求中國在今年縮窄貿易順差1000億美元。中方全方位理性和強勢回應,“貿易戰”的火藥味引發了全球市場的避險情緒。
由于美方對涉稅的具體產品目錄仍未公布,而期間中美雙方的官方態度、實際行動、談判籌碼和最終方案的形成,可能需要3-6個月的周期才能逐步達成一致意見,期間由經貿沖突所引發的地緣政治博弈也可能成為新的談判籌碼,這些不確定性將為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運行蒙上深刻陰影。
特朗普政府的系列動作,從大規模減稅、鼓勵制造業回流、加強貿易保護、大力重組內閣、轉變外交策略,與傳統上根植于自由貿易促進市場競爭、提高全球福利的自義主義背道而馳。
深層原因在于,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已經開始挑戰美國在全球經濟社會秩序的領導地位,中國近年來在RMB加入SDR、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金磚和東盟經貿關系建設、在區域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特別是中國經濟在高端制造業進取雄心(比如《中國制造2025》)和產業優勢(高鐵、大飛機、工程裝備、航空船天、深海探測、云計算),引發了美國對中國在高精尖產業價值鏈不斷延伸的恐懼。
數據為證,從中國出口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占比由2008年之前42%左右提升至當前的54%左右,這背后是中國出口當中簡單“三來一補”的初級貿易不斷消減,意味著中國出口的原創性、自主性、技術性的大幅跌升。從中國出口的產品結構看,機電產品由加入WTO時的41%左右升至當前的58%,與此同時,機電進口比重由55%下降至45%,這充分反映了中國機電產業鏈的巨大進步。
數據來源:WIND
貿易戰只是經濟博弈的表象“面子”,背后離不開意識形態與政治力量裹挾“里子”。“修昔底德陷阱”所提示的傳統大國對新興大國的潛在沖突,意味著中國發展所面臨的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挑戰與壓力不斷增多,也是中國發展步入新階段的歷史必然。
從現實條件看,中國城鎮化水平和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接近60%,內部市場縱深廣闊、經濟結構對外部沖擊的應對能力極大增強,這是中國對貿易戰不想打、不怕打的有利籌碼。
與此同時,中國在向高精尖產業鏈延伸的過程中面面臨的貿易和技術封鎖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加快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基礎教育和科技進步,解放不必要的政策管制,加快培育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才是突破外部遏制的唯一法寶。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行宏觀策略分析員)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