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宣亞資本運作失敗、再啟IPO 數據走下坡路的映客著急了?
南抖音,北快手。
獨角獸工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月26日,映客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正如獨角獸工場去年12月文章中的分析,“香港的監管環境以及對科技公司的態度更適合映客這樣的公司,下一步映客很可能在香港獨立上市。”如今,可能變成了現實。
與宣亞資本運作失敗,擬赴港IPO
2017年6月,剛剛登陸A股資本的公關傳媒公司宣亞國際稱已與映客達成收購其48.25%股權的初步意向。
2017年9月,宣亞國際透露,預計收購的股份涉及資本達28.95億元。2017年12月,映客與宣亞國際重組失敗,“蛇吞象”告一段落,宣亞國際股價最高暴跌達50%左右。
轟轟烈烈的并購大案就此結束,可映客的故事還沒有講完,資本運作失敗的映客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的出路。殘酷的市場不會給它太多的喘息時間,這也為映客急于獨立上市埋下了伏筆。
于是3個月之后,映客首次想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聯合保薦人為中金公司、花旗銀行和德意志銀行。
至此,映客已經完成了5輪融資,總融資額近7億元。投資方包括:A8音樂劉曉松、紫輝創投鄭剛、金沙江創投朱嘯虎、昆侖萬維周亞輝、騰訊以及芒果文創基金等。
業務數據走下坡路,新故事在哪里?
根據映客的招股書來看,映客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43.35億元,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39.42億元,同比減少9.1%,呈現下滑趨勢。
與此同時,呈現縮減態勢的還有映客的直播月活數,在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之間,平均月活用戶數大幅下降。盡管2017 年直播月活數第四季度達到了 2518.4 萬人次,但仍然小于 2016 年第四季度的 3000.6 萬人次。
其次,2017年平均每月付費用戶數量為65萬人,與2016年第三季度的256.6萬人次,相差較大。而在2015年-2016年期間映客的活躍付費用戶數曾出現明顯增長。數據的不穩定性,也讓市場對映客表現出擔憂。
映客本身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如果映客不能有效管理增長、實施業務策略及控制成本與開展,其業務及經營可能會受損。
招股書中顯示,自2015年至2017年,映客的純利收入分別為150萬、5.68億和7.92億元。不過,在營收負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增長明顯,有粉飾利潤之嫌。
此外,映客的絕大部分收益來自直播業務, 2016年直播收益為43.26億元,占收益總額的99.8%;2017年其直播收益為39.19億元,占收益總額的99.4%。
直播業務如此高的占比,反映出映客對直播業務過于倚重,商業模式過于單一,想要謀求進一步發展,映客必須向市場證明自己擁有持續的、多方面的盈利能力,以尋求更多的資本和信心支持。
不得不注意的是,2017年映客的市場占有率已降為15.5%,距離移動直播第一平臺的位子越來越遠,如果映客拿不出有效的補救方法,恐怕還會繼續縮水。
除此之外,映客招股書還花大量篇幅講述了潛在的監管風險,對應其直播答題《芝士超人》的情況來看,確實也是不可忽略的問題。
市場競爭激烈,與短視頻爭奪用戶時間
在此前斗魚和虎牙的文章中,獨角獸工場已經分析過目前直播市場的競爭態勢,斗魚和虎牙拿到了騰訊的大筆投資,已經有了騰訊這顆大樹為其背書,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密切關注。
映客也在此時抓緊IPO進程,氣氛緊張、競爭激烈,各家的壓力都不會小,就看誰能更好的向資本市場表現出自己的優勢了。
毫無疑問,2018年直播平臺已經走過了紅利期,進入洗牌階段,“馬太效應”愈加明顯,不快速登陸資本市場,很有可能連湯都喝不到。除了幾大頭部直播平臺的內部競爭,外部帶來的壓力也不能小覷。短視頻的瞬間崛起,應該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目前大家都熟知的一句口號是:南抖音,北快手。很顯然,在目前短視頻的格局之下,抖音和快手對峙明顯。尤其是抖音,成長更是迅速,大有把快手“挑下馬”的節奏。
3月27日,App Annie發布了中國短視頻 App 排行榜,其中,占據第一、二名的分別是抖音和快手,之后全民K歌、西瓜視頻、美拍分列第三、四、五名。
如今,短視頻成為行業的新風口,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融資金額也呈井噴態勢。直播和短視頻都在爭奪用戶時間,而用戶的時間是有限的,映客的勝算幾何,目前依然不明朗。不過,登陸資本市場這件事,對于映客來說,確實是當務之急,而且特別緊迫。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