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黑貓投訴】
原標題:Fintech浪潮下的狂躁:大浪淘金?大浪淘沙?
來源:證券時報
【香港觀潮】
弄潮兒們滿腔熱血,希望在浪潮中做“能飛起來的豬”,但是太快容易成為先烈,太慢又吃不到螃蟹。
段婷
2013年我在和訊香港做駐港財經記者,開始接觸互聯網金融(Fintech)這個名詞,那時候人們在討論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互聯網還是金融?我們在深圳舉辦過幾場大型的互聯網金融活動,在香港也參與落地了香港互聯網金融高峰會、香港國際創客節等,邀請到時任特首等嘉賓參加。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元年,那會兒我們說的互聯網金融還是P2P網貸、第三方支付、眾籌、金融電商、虛擬貨幣等,在內地被炒得熱火朝天。在香港曾出現首家P2P公司,后來慢慢銷聲匿跡了。海通國際在香港成立了互聯網金融部門,配對式互聯網借貸平臺Bestlend,據說后來也未成功推廣。
那會兒我也開始接觸到比特幣,一次跟著同學的編輯前輩去蘭桂坊開眼,在夜店第一股Magnum經營場所偶遇了后來第一個在香港創立比特幣交易所的朋友,那時候他剛從一家老牌電信公司辭職,滿腔熱血要在香港比特幣市場開辟一個新天地,出于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我和他多聊了幾句,那時候比特幣還是幾十美金一塊,然而我當時還在觀望,再回首已是與一次致富機會失之交臂。
2016年我在中國日報香港版繼續做財經記者,朋友轉給我一篇文章說區塊鏈會是未來的趨勢,好奇地請教朋友解釋區塊鏈到底是什么。在香港的金融機構中,中銀香港首先作出反應,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到旗下按揭業務——套用在物業估值進行測試,也引入到貿易融資等領域。從去年底開始,香港漸漸炸開了鍋,出現一場一場的活動討論區塊鏈,比互聯網金融那會兒更熱烈。
區塊鏈目前已進入3.0時代,即聚焦區塊鏈的落地——區塊鏈技術加上不同的應用場景、多行業跨鏈智能合約、混合共識共鏈等方面。有專業人士表示,20年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主要以石油、基建為主的傳統行業,目前是以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和Google parent Alphabe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預計未來10年、20年區塊鏈概念的公司會位居前十,我們拭目以待。
去年至今,除了熱乎的“區塊鏈”,共享經濟、智慧城市等新理念層出,共享單車Gobeebike在香港出現,香港零售便利店港鐵遍地開始支持微信支付寶支付,比特幣開始了它的過山車表演,比特幣的挖礦和礦機生意也隨之波動,其他虛擬貨幣蓬勃發展,ICO開始嶄露頭角,不過最近被香港證監會監管——香港證監會3月剛罰了一家公司Black Cell并強調了一直的態度是“若ICO涉及向香港公眾提出購買集體投資計劃中的權益或集體投資計劃的要約,除非獲得豁免,否則或須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事先獲得認可或符合發牌規定。集體投資計劃中的權益被視為《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
在一波波的浪潮中,人工智能也在拉升各行各業人士的焦慮,機器人開始端盤子、寫稿、做交易……人們擔心自己的工作或者下一代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最近參加了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舉辦的“Leadership in the Digital Age”,邀請到前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作演講,主要討論管理層的領袖力是否也被人工智能取代,從討論的內容來看,大家的觀點還是趨于樂觀——不會被取代,因為領導力需要個性、創意、魅力等機器人可能沒法做到的質素。
其實不必過度驚慌被取代,能被取代的還是重復性的工作,以往我們也有工業革命,現在的互聯網革命也只是將我們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聚焦更有創造力的工作。
我也一直在想,也咨詢了很多前輩——“科技、特別是科技金融,是這幾年興起的,還是其實一直都存在,近幾年特別快?”他們告訴我是后者。所以弄潮兒們滿腔熱血,希望在浪潮中做“能飛起來的豬”,但是太快容易成為先烈,太慢又吃不到螃蟹,還是要先找準定位吶。
(作者系駐港媒體從業者)
責任編輯:張琳珮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