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先生”的未竟使命
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 記者 孫璐璐
在外界賦予周小川的眾多標簽式評價中,“人民幣先生”最為出名,這一評價高度概括了他在推動人民幣匯改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有媒體報道稱,周小川曾在上任伊始時說過,希望在他的任期內完成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改革。但這項艱難的改革即便歷經近20年,也還差“臨門一腳”。這也算是周小川的行長生涯中最大的未竟之命。
人民幣匯改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民幣匯率的清潔浮動。在經歷了“811匯改”外匯儲備一年內急降近1萬億美元的大幅波動后,如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出了一波超預期的凌厲漲勢,外儲規模也連續數月回升,似乎當前又到了推動人民幣匯改的有利窗口,甚至有學者建議趁此良機一舉完成匯改終極目標。
對于改革的推進,周小川更喜歡將善用時間窗口作為改革的藝術。他曾說過:“對外開放、匯率制度改革、減少外匯管制要整體推進,不管各自速度如何,整個大方向是要往前的。這就需要注意時間窗口,有些改革遇到了合適的時間窗口就可以加速推進,有些改革沒有時間窗口就可能稍微緩一些。”不知道在他看來,當下的內外部環境,算不算繼續推進人民幣匯改合適的時間窗口?
但實際上,需要時間窗口的改革豈止人民幣匯改一項。另一項周小川主導的改革——利率市場化也并未真正完成。北京一位券商宏觀分析師認為,當前銀行的存貸款定價仍要參考央行的基準利率,且有時上浮或下浮程度受窗口指導,無法實現自主定價。這與當前金融去杠桿環境下金融市場利率節節攀升的情況已格格不入。
此外,在周小川任內,國有大行的改革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但難言真正完成商業化和市場化。國有大行在十多年前通過引戰上市充實了資本金、剝離了大規模的不良,但歷史的周期往復,似乎又讓中國銀行業再次面臨資本金缺乏、不良高企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尤其是在監管合力去杠桿的當下,這一問題可能遠未引起市場足夠的重視。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近日提醒:“在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金融風險凸顯,不好的資產肯定是不好了,好的資產有可能在下行的時候也變為不好,所以要清算。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第一號任務。”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