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年大跨越:一部優勝劣汰的升級史

公募基金20年大跨越:一部優勝劣汰的升級史
2018年03月07日 22:50 一財網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公募基金矢志耕耘砥礪奮進。如今每2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基民,我們正在尋找與基金有故事的你。【基金20年:牢記使命 揚帆資管新時代】【公募20年:行業掌舵者寄語》】

  1998年3月5日,中國第一家公募基金——國泰基金成立,拉開了中國公募基金新篇章。此后,公募基金在20年間實現從0到12萬億元規模的大跨越,行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

  20年間,公募基金從起步到高速發展,基于基金法信托責任的制度化安排,使得公募基金成為權益保護最充分、市場最規范、系統性風險因素最少的資產管理行業。但同時,公募基金也存在短視化、貨幣基金流動性風險較高等問題,對此監管機構和行業高度關注。

  同樣,在公募基金20年發展歷程中,“老十家”公募基金的分量和地位不得不提,它們的故事便是一部基金20年的濃縮史。

  偏股基金年化收益逾26%

  以1997年11月國務院批準發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為標志,監管機構對老基金進行了清理規范,公募基金行業正式起步。1998年,五家基金公司相繼成立,最初的兩只封閉式基金——基金金泰和基金開元通過交易所系統上網發行,拉開了中國基金市場的序幕。

  1998年,國泰、南方、華夏、華安、博時、鵬華等基金公司成立。從行業發展初期的“老五家”、“老十家”,到銀行系、券商系、保險系、私募系公募基金公司,逾百家公募基金公司陸續成立,進入“百舸爭流”時代。

  在公募基金成立的最初兩年,市場產品結構單一,品種僅限于封閉式基金,基金范圍很小。從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上半年,也沒有新基金發行。

  基金行業的大爆發出現在2006年。而到2017年10月,A股上證指數迎來6124高點,公募基金在股市快速上行的帶動下,規模實現跨越式的擴張。

  以南方基金為例,Wind統計顯示,在2007年,其總資產規模增幅達到152.88%,規模從2006年底的763億元增至約1930億元。

  在20年的發展過程中,首批基金公司率先起跑,在市場份額、品牌影響力、制度建設等方面先人一步,像嘉實、南方、博時等始終保持在第一梯隊,殊為不易。

  譬如,據銀河證券、博時基金官方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博時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逾7500億元,綜合資產管理規模(含博時國際、博時資本)超過1.1萬億元。其中,博時公募基金非貨幣資產管理規模2254億元,行業排名前五,累計分紅逾828億元。

  “博時在主動權益、被動指數、債券基金三足鼎立,均衡的規模結構使得公司在不同市場情況下均能夠始終保持穩健。”某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從1998年最初成立的五家基金公司,到2017年末市場上一共122家公募基金公司,從起初的行業資產管理總規模100億元到如今12萬億元,再到涵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分級基金、FOF等全面開花的產品類型,基于基金法信托責任的制度化安排,使得公募基金成為權益保護最充分、市場最規范、系統性風險因素最少的資產管理行業。

  據天相顧投的數據,截至2017年末,嘉實、博時、南方等非貨幣基金規模都在2000億元以上,它們也共同構成了一流基金公司梯隊。

  在近20年的時間里,公募基金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可觀回報。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最近發布的數據統計顯示,2005年至2017年年底,標準股票型基金(A類)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8.52%,2003年至2017年年底,混合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也高達26.1%。一流基金公司的貢獻功不可沒。

  “業績一流,是一家基金公司最為核心的競爭力所在。為投資人賺到錢,表面上來看是回報,深層次是行業與外界對公司體系、制度認可的體現。”某公募基金高管向第一財經表示。

  優勝劣汰不斷升級

  2010年后,基金之間的實質性競爭與博弈才真正開始,這一年被視為標志著中國基金具備成熟市場特征的一年。在這一年,約一半基金公司的資金在流出,但整體行業資產管理規模卻未大幅下降,基金公司之間市場競爭加劇。

  2013年下半年起,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寶”類貨幣基金異軍突起,迅速站穩基金市場半壁江山。在規模考核與排名的壓力下,不少基金公司爭相發布貨幣基金,貨幣基金規模一度超過基金總規模的50%甚至逼近60%。

  此前受訪時,一位公募基金總經理便告訴第一財經,在幾類公募產品中,對基金公司而言,貨幣基金的風險最高,其要求時時保本。

  因此從去年開始,監管層便下大力整治貨幣基金,今年開始,取消了對貨幣基金規模的評價和規模披露。

  “我們很早看到了貨幣基金的風險,不在乎貨幣基金的規模排名,更為看重股票基金的業績和規模。對業務部門來說,也不會對貨幣基金考核。貨基相當于剛兌,當流動性擠壓時,凈值越低越面臨贖回,直接影響到基金公司經營。”上述公募基金高管與第一財經私下交流時表示。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貨幣基金規模的快速膨脹,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會引發流動性風險,對市場沖擊很大。

  此前,一些基金公司迫于股東的壓力,追求貨幣基金的規模。監管層希望取消規模披露后,減少外界對貨幣基金規模的關注,也不去追求孰好孰差。

  所以從今年開始,基金公司不再像之前那樣對貨幣基金保持關注,同樣出于對投資者特別是個人投資者的保護,分級基金也逐步邊緣化。

  在去通道、降杠桿、消非標、破剛兌下,公募基金行業朝著更加規范、透明、成熟的方向發展。去年以來,績優基金經理產品熱銷,滬港深基金成為年度“網紅”;隨著公募FOF獲批、養老目標基金即將問世、產品的規范性和優勝劣汰不斷升級。

  “經過20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認識到,業績的持續和穩定才是基金發展的核心。業績好,規模一時上不來沒關系;業績不好,規模即便上來也難以保持。”上述公募基金高管也表示。

責任編輯:郭春陽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