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功
李書福的投資應該支持,中國的實體經濟今后將會日益成為新的海外投資中介渠道。
在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成功拿下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近10%股份,成其最大的單一股東之后,中外之間,各種評論都有,高興的聲音,擔憂的聲音,巴不得失敗的聲音,被嫉妒折磨得要死的聲音等等都有,可以說壓力與興奮同在,嫉妒與擔憂同飛。
有所謂“冷靜”的評論認為,“吉利奔馳”指日可待的說法基本扯淡。因為目前看來,這一憧憬還為時尚早。路透社2月27日援引德國《斯圖加特報》說法稱,德國經濟部長吉普理斯(Brigitte Zypries)已經表示了,德國政府將仔細審查中國吉利汽車購買價值90億美元的戴姆勒股權的決定。這些典雅的紳士們,一旦“事到臨頭”也就不那么紳士了,“我們必須非常仔細地審查,我會持續密切關注吉利的入股,會檢查它是否遵守了股權登記要求,”吉普理斯說,“吉利做出收購9.7%戴姆勒股權的決定需要得到解釋……,如果有一名競爭對手公司的代表在戴姆勒監事會中占一個席位,那可能會帶來問題。”
有消息說,由于吉利方面可能會得到戴姆勒一個監事會席位的問題,戴姆勒公司內部也存在不滿。據《德國商報》報道,購股消息傳出后,戴姆勒監事會的員工代表宣布,將仔細研究吉利集團的承諾與行動,尋求阻礙吉利獲得公司監事會席位,“這或許讓身在德國的李書福不得不改簽回程機票”。說白了,就是德國汽車在中國市場怎么占便宜都行,占便宜占了幾十年還嫌不夠,中國不應該有任何話講,而一旦中國公司收購了德國公司,那就要拿著放大鏡來檢查了,話可就多了去了。
據說,戴姆勒方面的監事會員工對此事的另一個關注點還在于吉利進入后對德國國內就業崗位的保障,“勞方將仔細審視這筆收購案,并且尤其關注戴姆勒在德國的就業崗位保障事宜”。這當然是他們的權力,但這么點小股權,僅僅是一個監事會的席位,就能影響到什么“就業保障”的大事嗎?明顯是bull shit!要說涉及到“就業保障”的事情,被美國行政部門罰得底朝天,就差掉下褲子了,那才真會影響到“就業保障”。
所謂的德國國內的部分市場分析專家發出警告稱,如今吉利將會對戴姆勒策略和技術過于了解,這個基本上也是胡扯,這些德國公司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不是一年兩年了,各種技術推介,技術介紹與技術合作,縱向與橫向都有,深入而持續,涉及面非常廣泛,要說“了解”早就不是問題了。對于戴姆勒來說,通過有可能的各種合作而產生更多、更高、更廣泛的技術價值,才是企業更重要的事情吧。
好在德國市場也有真正冷靜的聲音,戴姆勒在企業層面對交易保持了三緘其口,表示投資對話的具體內容是商業機密。德國政府大部分人士也認為,吉利入股奔馳一事純屬“企業自主決策”,政府無需對這筆交易表示擔心。德國社民黨經濟議題發言人韋斯特法爾(Bernd Westphal)就認為,吉利入股戴姆勒并無大礙,“原則上,我們不能散布德國嚇阻外國投資者的信號。有關傳媒的報道稱,德國聯邦政府一名發言人已經表示,李書福與默克爾的經濟政策顧問進行過會晤,但依照慣例,德國政府不會透露這一會晤的進一步信息。事實上,李書福是從二級市場買下的戴姆勒股份,實際根本無需戴姆勒公司同意。只不過光明正大的中國實體公司還是進行了充分的溝通,遠比國際資本圈見到有利可圖,動輒啟動狙擊行動的行事風格要審慎、友善的多,這明顯是奔著合作共贏的長期投資去的。
真正的問題在于資金,尤其是在中國國內處理安邦保險的背景下,李書福的這一投資的風口,明顯令人擔心,他是在搞逆風行船。
其實,類似的擔心就連吉利集團自己都難免憂色。有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方面已經再三解釋,這次的投資完全通過吉利海外公司、海外資本市場運作而來,并未使用中國境內資金,花費資金數量遠低于90億美元的股票價值。當然,也有中國媒體如騰訊財經《棱鏡》就刊文稱,吉利集團入股戴姆勒集團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國某地方國資。報道稱,2月26日就有入股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國某地方國資的消息傳出,不過也有少部分境外資金。現在的形勢似乎成了這個樣子——如果李書福動用的是境內資金,那么就該死,因為這個原因,已經死了一批企業了,如果李書福動用的是境外資金,則還好一些,畢竟不關中國的事情。
我要警告的是,這樣的輿論是危險的,構建于此的政策趨勢,也是危險的!
吉利集團已經急慌慌的發出消息,證明自己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外部資金。目前,戴姆勒最大股東為科威特投資局,持有6.8%的股權,第二大股東為貝萊德,持有6%的股權。對于90億美元并購資金的由來,李書福自己親自回應稱,完全通過吉利海外公司海外資本市場運作而來,并未使用中國境內資金。吉利找了兩個伙伴興業銀行和摩根斯坦利,各自為吉利融資籌款。
按照行業的分析,李書福抵押了部分吉利及戴姆勒股權,來獲得銀行貸款資助,吉利集團、興業銀行香港分行以及摩根斯坦利各承擔2.23%的股權收購,這個拆分比例的猜測也符合戴姆勒關于3%舉牌線的規定,在交易結構中,二級市場直接收購占到4.9%,剩余4.79%部分采取向對沖基金借股的方式進行。而在今年2月,兩部分股權合并,一次性交割給吉利方面。這類交易的背后規則是,吉利方面出資不應少于全部的50%,李書福出資應該在280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錢不是問題,政策才是問題!
現在的世界,形勢正在出現急劇的重大變化。過去的中國,以貿易、主要是進出口來參與國際市場,因此國際貿易的逆差問題始終困擾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關系,買賣做大了,有贏利就有逆差,尤其是中美、中歐關系,逆差總是成為人家談判的籌碼,令中國政策部門大傷腦筋。為了平衡這種關系,中國甚至曾經在很長的時間里面,回購各國政府的公債,導致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迅速成為世界第一。
我的觀點是,今后的中國必須看到三種變化,第一種變化,國際貿易的平衡越來越困難了,再用泡蘑菇,講條件,回購少數高科技產品,買各國公債的方式,在世界保守主義的大潮面前已經非常困難了,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想出新辦法;第二種變化,中國實體經濟已經崛起,而實體經濟要進一步發展,走向世界,就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直接的“賣產品”的方式,必須要尋找可以為世界各國接受的方式來實現對世界市場的參與;第三種變化,實體經濟實際也是一個資本殼子,變制造業為產業,變實業為資本,變實業為合作基礎,是對實體經濟的一種資本運用,讓產業資本力量在國際市場上發揮出價值和效用。關鍵是政策,要從戰略層面充分注意到、意識到形勢的急劇變化,脫穎而出,形成新思路,主動調試、創新,以便適應世界市場嶄新的大格局。
所以,十九大之后的經濟發展道路怎么走,宏觀是可以有提法,但實際經濟政策上也必須要有辦法。
具體戰略上的政策操作可以考慮的政策變軌是,首先,平衡國際經貿的是實體經濟投資,經常帳與資本賬的對沖。貿易上,我賺錢了,但資本投資我給你了,還是為你國創造就業了,所以還是平衡的。其次,平衡國際貿易的主體,由政府部門轉向實體經濟部門,充分發展實體經濟,鼓勵實體經濟走出去,大搞產業資本合作。第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不是空話,要有辦法,有創新,有支持,產業發展,由產品到技術,再由技術到資本,再到共享市場,這是必由之路,正常而健康的發展道路。所以,通過參與國際上的產業資本合作,提升中國實體經濟的層次,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是完全必要的政策激勵。
很多人擔心,過去搞對外投資,買銀行、酒店和房地產的被否定了,那么今后實體經濟走出去,是否也會面臨同樣被否的可能性?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主要看中國的外匯平衡,適度為之是必要的,但大方向是無可置疑的。中國的外匯平衡的確非常重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非常重要,但不能總是從微觀角度來看這種重要性,更為重要的是,要從持有全球資產的價值去追求一種宏觀的匯率平衡。錢放在口袋里面是錢,錢放在資產上也是錢,還是平衡的。至于產業投資與純資本的價值差異,主要是看資本泡沫和硬需求。
所以,總體來看,李書福投資戴姆勒的錢,就算不是境外的錢,也應該支持。實際國家政策也是支持的,政策否定的從來都是資本投資,而不是實體經濟投資,現在只是由于媒體的過分而不當的解讀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和壓力。從技術角度看,吉利收購戴姆勒股權有望接入戴姆勒的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甚至可在國內建立一家電動汽車合資企業。而戴姆勒在電動化發展上,一直比較激進,具有深厚的技術能力。所以,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李書福的做法都不是在找死,今后這樣的實體經濟對外投資,預料將會日益明顯的成為一種國際投資新中介,成為一種引人矚目的產業資本合作渠道。
李書福的投資應該支持,中國的實體經濟今后將會日益成為新的海外投資中介渠道。
(本文作者介紹:安邦咨詢創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員、博士后導師、著名智庫學者、信息分析權威專家。他是“新絲綢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提倡者,他同時也是中國陸權理論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信息分析的地緣政治戰略和城市發展戰略。陳功先生長期擔任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多所中國大學的教授及博士后導師。)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