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揭秘股市震蕩原因
■閻 岳
“近期國際股市大幅震蕩,一定程度上也與前期寬松貨幣政策導致股市估值較高有關,需要密切關注發達經濟體資產價格變動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及其潛在的溢出效應。”央行日前發布的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近期國際股市大幅震蕩進行了探討。央行官方給出的這個原因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我國已經實行了多年的穩健貨幣政策,在不同時期對穩健有著不同的詮釋,比如最近兩年強調穩健中性。目前,隨著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進程加快,它們的貨幣政策也由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寬松開始向正常化回歸。
比如,美聯儲于2017年三次加息后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升至1.25%至1.5%,并支持繼續漸進式加息。去年10月份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縮減規模上限分別為60億美元國債和40億美元機構抵押支持證券(MBS),縮減規模上限每季度增加一次,增幅分別為60億美元和40億美元,直至每月縮減規模上限達到300億美元和200億美元。
歐洲央行也從2018年1月份起進一步降低購債規模,英格蘭銀行于2017年11月份啟動了10年來的首次加息,市場對日本央行何時以何種方式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的關注度也在上升。
發達經濟體執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了其股市的上漲。截至2017年末,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德國法蘭克福DAX指數、日本日經225指數、歐元區STOXX50指數與英國富時100指數較上年末分別上漲了25.08%、12.51%、19.10%、6.49%和7.53%。
新興經濟體由于經濟表現分化,其貨幣政策立場不一。但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去年俄羅斯、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股市分別上漲0.18%、27.91%、26.86%、8.13%和48.81%,我國上證指數也有6.5%以上的漲幅,其中上證50指數上漲25.1%。
和之前緊縮周期相比,發達經濟體本輪貨幣政策正常化存在一些新特點,如主要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龐大、利率下行空間受限,全球范圍內杠桿率高企,長期通脹率和生產率結構性改變,還有其他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等。
“在此背景下,一旦貨幣政策收緊過快,導致長期利率抬升,可能對宏觀經濟和資產價格產生較大影響,阻礙復蘇進程并引發金融風險。”央行在報告中強調。
近期以美國股市為代表的國際股市巨幅震蕩即是受此影響而引發的。
為了加強金融監管協調,統籌政策力度和節奏,防止疊加共振,我國在去年就成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央行履行其辦公室職責。現在各金融監管部門更強調綜合施策,以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筆者認為,盡管我們已經做好了防范金融風險的各種準備,但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當中的溢出效應仍不容小覷。作為股市投資者來說,也應做好防風險準備,控制好資金的杠桿率和倉位。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高艷云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