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受害者宗慶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 02:30 第一財經日報
吳曉波 娃哈哈的宗慶后現在成了一個“受害者”,近日他在媒體上頻頻爆料,聲稱11年前落入了法國達能的圈套。其主要論據是:一、當年并不缺錢,合資是為了引進技術;二、十多年來,達能一點技術也沒有提供,良好愿望落空;三、達能當年在合資協議中暗埋“機關”,造成娃哈哈的利益損失;四、達能其實很無能,把樂百氏搞得一團糟就是明例。其結論是呼吁抵制外資的“惡意并購”。作為娃哈哈十多年的觀察者,我實在有說一點情況的責任。 一、娃哈哈合資并非不缺錢。1993年前后,宗慶后從“烏煙瘴氣”的保健品市場且戰且撤,轉而進入飲料領域,卻陷入了尋找不到主打產品的困境,他先后開發出酸梅飲、關帝白酒、清涼露、平安感冒液等新品,甚至還去做了涪陵榨菜,但是這些產品無一成功,更嚴重的是,他投資娃哈哈美食城,期望以此上市卻不果,公司一度陷入了經營上的絕境。此時,達能前來洽談合資。在我看來,娃哈哈當時拿到的實在是一筆“救命錢”,有了那筆注資,宗慶后找到純凈水產品,才有了后來的“奇跡”。 二、達能并非一點技術都沒有。飲料是一個帶有很強流行特征的概念性行業,其所謂技術含量的界定非常困難,我跑過國內很多飲料企業,老總們都說不太清楚飲料的技術到底是什么,即便娃哈哈也不知道。宗慶后曾經說過一件事,某年,他想投資搞一個飲料研究中心,達能方面請他去參觀達能在巴黎近郊新辦的一個研究中心,他回來后說,原本對達能的專業能力很懷疑,這是第一次有服氣的感覺。他原本計劃投巨資搞的研究中心后來就一直沒有建起來。據我了解的情況,這些年讓娃哈哈賺了很多錢的維生水飲料激活,其技術起點就是來自達能。 三、達能與娃哈哈的關系從一開始就非常不正常。一個眾所周知的情況是,達能入主娃哈哈,居然沒有做過盡職調查,甚至連娃哈哈的財務報表都沒有經過核實。合資之年,娃哈哈已是盛名在外,盡管內部資金緊張,在外面宗慶后依然表現得非常強勢,有一次在香港談判,一言不合,宗慶后就飛回杭州,宣稱不談了。達能當時主持此事者急于合資成功,步步退讓,由此埋下不諧前提。合資11年來,達能始終沒能向娃哈哈派進一個人,宗慶后以小股東身份全面排斥大股東,搞成一個“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也算是公司治理史上的一大奇觀。由于娃哈哈效益很好,達能當年的投資成為一筆非常合算的生意,所以雙方心態非常微妙。 四、達能在經營上表現得頗為無能。跟宗慶后的善戰相比,達能在中國市場上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卻在營銷上很是失敗。它進入中國比娃哈哈創建還早一年,做酸奶、做餅干、做啤酒,沒有一個成功的。達能在中國最終成為了一個行業的整合者,它先是進入娃哈哈、樂百氏,將中國最大的兩家飲料公司收入旗下,繼而染指光明、匯源、蒙牛等,其戰略企圖非常清晰。達能接手樂百氏后,數番折騰卻效益日降,硬生生把一個大好企業搞到了虧損。這也是宗慶后十分“看不起”達能的緣故。 從上述情況分析,宗慶后對達能之不滿可以想見,在他看來,達能當年是撿了個大便宜。如今他年過六十,已到去留的關鍵時刻。此次悍然挑戰大股東,頗有傾命一搏的意味。如果能夠依靠輿論的力量收回股份那是上上之選,如若不能,也處在一個很有利的談判高位上。 在我看來,宗慶后之訴求頗有可商榷的地方,因為,自始至終,達能并無大錯。當年協議白紙黑字,如果真的埋有“機關”,也只好怪自己眼睛不亮,怎么可能有推倒重來的道理。而試圖通過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來推動其事,則更令人擔憂和不應該了。飲料行業早就是一個完全競爭領域,國家政策并無保護之必要,一切愿賣愿買,按娃哈哈與達能的狀況,不可能存在惡意并購的前提。在這樣的領域里,也以“民族大義”的名義呼吁保護自衛,則有點貽笑大方,視天下為無人了。 (本文首發于金融時報,經吳曉波授權刊登,有刪節。)
相關專題: 各方聲明: 達能收購其他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