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全球財經觀察》2005 > 正文
 

對TCL并購事件再追蹤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4日 11:42 《全球財經觀察》

  并購分析第一篇:

  在現今全球最大的彩電企業TTE成立之前, 李東生一直處于不斷推翻自己決定又不斷重新拾取信心的過程之中

  文| 張衍閣 發自廣東惠州

  當李東生拍板決定與湯姆遜合資后,“豪賭”說法也伴隨著他走到今天。當然,決定的作出需要企業家的戰略眼光和勇氣,而時代的裹挾以及機緣的來臨卻更重要。

  “沒并購前,TCL的彩管多從湯姆遜采購,兩家公司的高層來往也很緊密。”TCL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全球財經觀察》。

  “早在1999年,李東生董事長和袁信成副總裁在新加坡就與湯姆遜的總裁查爾斯岬鹿泄喲ィ濫費販矯嫦M芄揮隩CL成立合資公司并能夠控股。”這位人士說。但是當時李東生沒有同意。在那位人士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TCL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影響力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自身條件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則是與TCL一以貫之的企業目標相關——“TCL在股權結構合作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我們希望這種合作關系不能影響TCL是一家中國企業的性質。”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03年。湯姆遜再次向TCL表示了合資的意向。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湯姆遜的條件有所松動,即湯姆遜可以考慮放棄控股權。

  據TCL集團知情員工介紹,2003年7月7日,李東生與集團董事胡秋生、集團總裁助理嚴勇代表TCL與飛利浦香港洽談合資事宜,但飛利浦對此并不熱心;7月8日,恰好也在香港的湯姆遜CEO查爾斯德哈利提出雙方見面的建議,并在會談中單刀直入地提議雙方在彩電業務上展開合作,開出的條件與TCL原來與飛利浦談的條件差不多。李東生當即作出了愿意合作的意向性表態。

  “湯姆遜彩電業務的品牌市場戰略不太成功,有明顯的下降趨勢。現在我們接過來以后,新的合資公司我們控股,如果搞不上去,我們就要承擔虧損的責任,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實際風險。”李東生說。TCL聘請國際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和BCG顧問公司為其出具了風險評估報告。風險評估報告讓李東生“幾夜難眠”—— 根據過往的數據,全球企業重組整合的失敗率為60%。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企業文化背景的差異和企業管理團隊風格的差異難以消除。另外,對于TCL,收購重組德國彩電企業施耐德與美國渠道商GO-VIDEO項目的失敗也是前車之鑒。而缺乏足夠完全勝任的國際業務管理干部,也是TCL的現實狀況。

  然而現在的機遇又是千載難逢。“在做項目分析時,我們認為,這個機會對我們幾乎是唯一的,全球性的電視企業屈指可數,如果我們不做,今后很難再有這樣的條件來形成全球產業第一的機會。”李東生說。

  TCL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現任董事總經理嚴勇也表示,“畢竟,在國際市場上要花上5到10年的時間才能打造一個和湯姆遜及RCA具有同等知名度的品牌。既然都要冒險,我們就選擇了和湯姆遜的合作。”

  在資產和股權的認定方面,TCL顯然對最終達成的比例很滿意。“我們爭取了一個好的估值原則,雙方同意以經濟模型來估值,我們業務是賺錢的,他們是虧損的,以經濟效益來評估,我們的資產有更大的溢價;結果按凈資產計算,對方投資2.6億歐元占33%股權,而我們投資2.3億歐元占67%的股權。”李東生在2003年11月1日的集團經管會議上回憶了談判的過程。

  同時,公司處理了造成歐洲業務虧損的法國工廠,并且把數字電視研究所放入合資公司,確保技術的競爭力。

  為此,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需要向TTE注入旗下全部電視機業務;而湯姆遜注入的業務和資產則是現時經營的Thomson電視機業務,具體包括其在墨西哥、泰國、 波蘭、印度和中國的電視機生產工廠,以及位于德國菲林根、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和印度的三個研發中心。

  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雙方所有的品牌仍然歸母公司,但是新成立的TTE公司則可以免費使用。合資公司不擁有湯姆遜電視機業務已申請的專利技術,合資后TTE需要就使用這些專利與湯姆遜簽訂專利許可協定并按照協定繳納費用。談判進行了三個多月。達成的合同文本就有40多份。2003年10月,雙方合資的前期最為艱苦的談判終于畫上了句號。2003年11月3日,TCL國際控股公司(1070.HK)在香港聯交所發布了有關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的諒解備忘錄的公告

  1月28日,TCL與湯姆遜簽訂了正式的合作合同。就在此合同簽訂后兩天,TCL集團(000100)在深交所整體上市。2004年7月28日,TTE在深圳舉行開業慶典,宣告公司成立。8月1日,TTE公司正式在香港注冊。公司運營總部設在深圳。李東生出任新公司董事長,公司首席執行官則由TCL集團副總裁趙忠堯擔任。新公司擁有員工29000余人,2003年全年彩電共銷售1850萬臺,居全球第一位。合并后凈產值超過4億歐元,也居全球第一。其在全球有10個工廠,5個研發中心。

  聯系記者zhangyange @gfo.cn

  相關專題:

  《全球財經觀察》封面秀

  《全球財經》特別報道系列文章:解剖海外并購

  解剖海外并購

  并購趨勢第一篇:解析中國企業跨國并購

  并購趨勢第二篇:柳傳志 一位現實主義者的緊張

  并購分析第二篇:TCL并購完全分析

  并購分析第三篇:并購中介:專業精神制造并購潮流

  并購分析第四篇:誰為并購服務

  并購分析第五篇:并購的多種完成方式

  并購整合第一篇:并購潮流中的上海電氣

  并購整合第二篇:收購后的風險與整合

  并購整合第三篇:中國企業:在并購中成長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TCL新聞 全部海外并購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