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二胎政策依然有效,但相關部門知道,人口出生率需要進一步提高,而不是壓低。
出生在山東的李東霞從小就被父母送到半小時車程之外的鄰市,由祖父母和其他親戚撫養。這樣做純屬迫不得己:因為她的父母已經生過一個女兒了,在當時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下,如果二胎曝光他們要么要交罰金,要么丟工作。李東霞說,為了不被發現,父母一直對她隱瞞身份。直到上小學的時候,小東霞才知道,這兩個經常來看自己的叔叔阿姨原來是生身父母。她搬回父母家時已經十幾歲了。
李東霞現在26歲,自己開家教輔導班。“黑孩”歲月似乎已經過去很久了,而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也已廢止,全面二胎政策從2015年末開始放開。近年來讓政策制定者發愁的不再是孩子太多了,而是八零后、九零后生育意愿低下。上個月,有媒體稱贊山東省2017年新生兒數量居全國第一,夸山東父母“最敢生”。
政策轉變的背后是對中國人口現狀的焦慮。雖然經歷2010年的低谷之后,生育率有所回升,但每名婦女的平均生子數依然不足2,這意味著人口很快就會開始下降。官方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頂峰,略超過14億;但許多人口學家認為人口下降會來得更早。從2012年開始,全國16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一直在減少,預計至2050年將比現在少23%。人口老齡化會加劇社保體系壓力,導致勞動力短缺。攜程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學教授梁建章認為,人口老齡化不利于中國企業的創新,將導致在競爭中落后于美國等人口前景更佳的地區。
放開一胎政策旨在改善這一狀況。但是一月公布的數據證實,在短暫的生育反彈后,政策開放的效果正逐漸減少(見下圖)。2017年中國新生兒數量為1720萬,比政策放開前有所增加,但相比2016年降低了3.5%。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王豐教授稱,與計劃生育部門討論是否調整政策依據的估算值相比,實際生育數還要低300到500萬,甚至比悲觀者的預測還要低。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可能是:中國正在日益富裕,再加上多年宣傳“只生一個好”,人們不再渴望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準爸媽經常對調查人員說,他們對孩子的撫養成本望而生畏。當前房價飆升,看護條件有限,他們還要為贍養長輩老人攢一筆錢。于是很多父母的結論是:與其把資源分到兩個孩子身上,不如把時間和收入集中到一個孩子上,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與此同時,隨著教育水平提高和工作機遇增多,平均結婚年齡水漲船高。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尤其在中國這樣將非婚生子視為禁忌的國家,似乎表現得更加顯著。女性在決定成家或生二胎的時候,依然必須考慮到就業歧視的風險。由于放開了獨生子女政策,許多省份相應延長了產假和陪產假,但若是用人單位真的不遵守,有關部門也很難確保強制執行。
中國似乎已經認識到,僅僅開放二胎是不夠的。去年的一份計劃生育文件承認,低生育率是一個大問題,并模糊地暗示正在考慮出臺鼓勵生育政策。文件發布后一個月,《中國日報》引用了一位高級官員的話,稱針對許多夫婦對二胎的抵觸,官方可能會施行“生育獎勵和補貼”。
然而,其他國家的鼓勵生育政策大多效力不彰,表明提高生育率需要下大力氣,而且降低育兒成本應為重中之重。目前,我們還很難想象中國在計劃生育政策態度方面有巨大轉變,一部分原因在于,目前的官方口徑仍然是:某些人口控制手段有其必要。在放棄二胎政策的時候,可能會受到大批計劃生育干部的阻力。另一項擔憂是,改弦易轍可能意味著,公開承認這項政策是錯誤的。
若無清晰戰略引導,鼓勵生育的行動仍會是零碎的、無效的。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動婚姻幸福的宣傳,背后可能也有急于提高生育率的因素;此外,主流觀點偏愛“傳統”中國文化,貶斥惡意外來文化的保守傾向,以及對“剩男”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的擔憂也有作用。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來有關部門一直在為適齡青年組織相親活動。
目前的一大隱憂是,官方可能會動員有事業心的工作女性重返家庭。學者、作家洪理達(Leta Hong Fincher)稱,媒體或許正在推動“剩女”的概念。這個貶義詞指的是25歲或以上的未婚女性。意圖是鼓勵受過高等教育的城市女性盡快安定下來。她不太認可這種宣傳。如果官方正在考慮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話,那么萬眾期盼的“嬰兒潮”只會胎死腹中。
(譯自英國《經濟學家》雜志)
責任編輯:張恒星 SF142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