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期《共識》節目中,馮叔與俞敏洪老師就‘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了嗎?’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
以下是節目中的部分片段:
女性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
馮侖:我反對(這個觀點)。從邏輯上來說,所謂完整,就應該是生和不生都有,這才叫完整。
俞敏洪:我同意(這個觀點)。按照某種研究,我不知道這個研究是不是科學,研究說整個人類的智商是在下降的,原因是高智商的女性不愿意生孩子。當然這個可能說得過分了。從大的角度來說,男女在一起,共同繁衍后代是整個人類完整的一個標志。第二,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女性來說,如果說沒有當過媽媽,她對于女性本身的深刻理解,以及對這個社會和家庭的深刻理解,是達不到那種深度的,或者說,相對來說,人生沒有達到那種完善性。
馮侖:我覺得你對于完整的理解,多數人也是這樣理解的。但是,我就少數人的觀點講,完整的人生是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生,對吧?
俞敏洪:所以我想區別一下。也就是說,我們說的完整的人生和個人自己認為美好的人生,這是兩個東西。是不矛盾,不一樣的。
馮侖:有時候,少數人可能認為,你認為的完整人生不是我認為的。所以應當允許一小部分人的存在。
俞敏洪:那當然。
馮侖:所以,要是贊成這個觀點,實際上就是要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女人生孩子這件事情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所謂完整人生是包括個人情感,也是對社會的一個責任。
俞敏洪:我覺得這件事情,其實有一個誤區在里面,就是大家覺得生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情,因為孩子是從她的身體中出來的。實際上,生孩子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事情。只有夫妻愿意共同承擔責任的時候,這個孩子才能夠出來,孩子才會幸福。所以,不存在說‘女人單獨地生孩子,人生完整不完整’這件事情。
人生沒有孩子是一種遺憾?
馮侖:我不同意。只要是自己選擇的,就不叫遺憾,那是別人看來是遺憾。中國是個倫理社會,所謂倫理社會,就是靠別人的嘴,別人的唾沫,別人的眼神來活的,人家怎么看你怎么來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家有,你沒有’,好像就叫遺憾,但是,如果說我們按照自我感受,自我的選擇來決定,這件事情就沒遺憾了。
俞敏洪:我為什么對‘人生沒有孩子是一種遺憾’這句話表示部分的同意,是從一個人發展的豐富性上來說的。(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我生孩子比較晚,33 歲生了女兒,40 歲生了兒子。這 20 多年,因為孩子的問題,確實是經歷了很多,有了許多的壓力、責任、義務、負擔,等等。如果一個人沒孩子的話,就都沒這些事,可以更加輕松一點。但是即使這樣的話,我也認為,假如說我現在的狀態是沒有孩子,我依然會覺得會有點遺憾。因跟孩子經歷過的那些,感情上的東西,比如帶著孩子,看到孩子成長時的內心的喜悅,他們長大以后在很多方面開始超越你所產生的欣慰,我覺得這些東西,沒有孩子的話是不太能夠體會到的。如果用數字來說的話,就是因為有孩子的幸福、欣慰、驚喜,減去有孩子以后的痛苦、煩惱等等,最后其實不是等于零的。
馮侖:你這個觀點是說,有孩子帶來的快樂、幸福減掉麻煩,是個正數。有一次我和一幫人吃飯,聊這話題,聽到一個觀點很有意思,說孩子教育得好,你是他的股東,就是他不斷給你分紅,是個股權關系。說如果孩子沒弄好,是個債權關系,你永遠是債務人,他永遠是債權人。
俞敏洪:這個跟投資公司是一樣的概念。好的創業者,投資了他的公司,他能把公司打理得很好;不好的創業者,投資了之后,他把錢花掉了就關門了。
女性應該為孩子犧牲更多?
馮侖:我同意這觀點。由于哺乳類動物本身的原因,女性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一定是多于男性的。
俞敏洪:這可能是男女之間分工的不同。我覺得如果因為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多了,就把它定義為犧牲,我覺得這是不合格的,孩子身上花的時間本來就應該花的。
馮侖:但是她確實花了很多時間,讓別人感覺好像她犧牲很多,最典型的,比如吵架,父親跟母親的話語體系特別不一樣。父親說,‘你小子,tmd 翅膀硬了就開始怎么怎么’,母親往往是說,‘我拉扯你不容易,一把屎一把淚的’,母親永遠認為自己的投資就是一把屎一把淚一把尿,然后就是,‘我為你受的苦’。
俞敏洪:我家就我一個兒子,我前面有個小哥哥,四歲的時候肺炎去世了,所以我小時候母親就把所有的情感投射到了我一個人身上,以至于大了以后,我上大學她就跟我來到北京了,我大學畢業工作以后她非要來幫我做飯,其實我是根本就不需要她來幫我做飯的。那實際上,就是她來了,她滿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但是綁架了我的情感,我還要看母親的臉色,找女朋友也要看我媽的臉色,導致我找女朋友變得很困難,是吧。她作為一個農村婦女不可能這么想,她就是有一種天生的情感依賴,實際上變成了對孩子的一種綁架。
馮侖: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女性對家庭、對孩子做的貢獻,但是不應該把這種貢獻或者付出變成綁架孩子自由發展和選擇的一個權利。
俞敏洪:對,不管是女性還是男性,我覺得不應該以這種方式跟孩子說,‘我是犧牲了我的青春,或者犧牲了我的什么什么把你們給養大’。這種東西是一個情感上的互相需求。我覺得,你不決定生是你的一種選擇,如果你決定生孩子了,那你為孩子做的一切都不能算作犧牲。
馮侖:就是因為有犧牲這個概念在里邊,導致很多的家長就認為,‘不管 18 歲以前還是 18 歲以后,孩子任何時候都要聽我的’。有了一個‘無限索取權’,就是‘你一定要滿足我’,把這種早年可能的一部分奉獻或者叫犧牲,逐漸變成了未來限制、束縛子女成長的一種桎梏,就是‘把你的愛變成了他的負擔’。
不生孩子,婚姻很難維持?
俞敏洪:這個事我不同意,婚姻的維持跟生不生孩子,我覺得是沒有必然的聯系的。
馮侖:不幸的婚姻,孩子往往是維持婚姻的一個手段,孩子增加了維持的可能性。如果是快樂的、幸福的、完美的婚姻,有沒有孩子并不重要。
俞敏洪:對。根據現在離婚率的數據,好像生了孩子以后離婚的還多了。其實有沒有孩子并不是維持婚姻的最主要的條件。
馮侖:我覺得,要維持或者維護,愛護一個婚姻,要保持一個情感,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兩個人永遠有話講,有廢話講。還愿意沒事找事跟對方說話,還愿意一塊有一搭沒一搭地不用思考說一些廢話。
俞敏洪:愿意一起去散散步,牽著手,愿意找個浪漫的地方喝個酒或者喝個咖啡,我覺得這就是婚姻好的標準。
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就別生孩子?
馮侖:不同意。為啥呢?撫養的標準不一樣。比如,把孩子就作為一個動物養,那其實每個人都有能力,還有社會管的,對吧?你不能剝奪他生育權的權利。但是要說把孩子養得像金枝玉葉那樣,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難的,其實是育不是養。
俞敏洪:我覺得,一對父母,如果要把孩子生下來的話,應該滿足孩子的基本的教育的權利。那么這意味著他們必須要有這樣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學到中學,至少要讀完這個書。第二,我覺得,要有對孩子在情感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父母不能生完了孩子以后就不管了,在情感上必須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這個情感不是要給孩子買多少東西,或者是天天吃大魚大肉,而是說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情感的關愛。
馮侖:這個對家長的要求其實是很高的。
俞敏洪:我見過太多的,就算是碩士博士畢業,對帶孩子完全一竅不通,這樣的父母還是不少的。自己有教育,受過教育這件事情不等于能夠教育孩子。
馮侖:我記不清哪個國家,很有意思,只要一懷孕,父母就進入一個培訓程序。
俞敏洪:我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咱們中國現在培訓是缺乏的,對于將要成為父母的年輕人的培訓工作做得遠遠不夠。
馮侖:我想到魯迅的一篇文章,叫《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講的是當時的封建禮教,父母腦子里都銹掉了,然后用這個東西來奴役孩子的個性,比如孩子活蹦亂跳一點,不行。這樣也不行,那樣不行,結果孩子就‘窒息’了。當然,他是批判過去我們這種不好的國民性。但是實際上也講了一個話題,就是今天我們如何做父母。
俞敏洪:對,這其實很重要。
年輕人不婚不生孩子是一種進步?
俞敏洪:我不贊成。我之所以不同意這句話是覺得,年輕人不婚不生孩子,跟進步不進步是沒有關系的。不是說不婚不生孩子就進步,那結婚生孩子的就退步了?
馮侖:那倒不是。也談不上退步不退步。而是說,生孩子不是義務,是你的權利。
俞敏洪:是權利,自我選擇的權利。
馮侖:選擇的權利。你可以生,可以不生,對吧?生了也不算偉大貢獻,但不生也沒有錯。
俞敏洪:可以沒有任何心理障礙地選擇自己在法律范圍內想過的生活。我覺得,社會的進步標志是社會允許每一個個人做出自我選擇,這是進步的標志。
《共識》節目合作鳴謝
獨家總冠名
天眼查?
特約合作媒體
新浪財經、微博、微博財經
微博放映廳、百度百家號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