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耐心等候中美經貿協議的“瓜熟蒂落”
第九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究竟談得怎么樣?人們只能從一些細節和雙方的公告去揣摩。這次磋商期間,劉鶴一行來到談判地點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時,萊特希澤、姆努欽等人是走到樓外臺階下迎接他們的,這是非同尋常的老朋友式的迎接。在白宮會見時,特朗普總統讓劉鶴從以往會見時坐在他對面的位置改為坐到他的旁邊。這一切恐怕是談了九輪才可能有的工作氣氛。
氣氛可不是虛的,中美雙方對這次談判成果的公布很接近,強調磋商順利結束,并就多領域的協議文本取得了新進展。雙方下周還將通過視頻繼續磋商。美方一官員表示,雙方達成協議的前景良好。
不過談判畢竟還沒有結束,特朗普總統表示,中美貿易協議可能在約四周內達成。當然,這只是一個不確定的時間表。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中美經貿協議就像一個掛在樹上、看上去近乎長成的果子。但它什么時候能夠熟透,“瓜熟蒂落”地掉下來,仍不好說。
國際輿論高度期待中美協議早日達成,不僅中美兩國股市,全球其他主要股市都受這種期待的拉動,大多有良好表現。中美談判顯然已經取得大量實質成果,但這些成果“猶抱琵琶半遮面”,中美任何一方都還沒有給出“肯定會達成協議”的保證。美方時而高調樂觀,讓人感覺簽約在望,時而強調分歧和困難。中方的做法更多是客觀發布每一次磋商的進展,強調雙方要相向而行,但基本不對最終結果做預測。
中美經貿磋商的確看來進入了沖刺的關鍵階段,過去的九輪磋商不僅是雙方團隊曠日持久的談判過程,而且它們對兩國相互重新認識、客觀定義兩國當下和今后的關系提供了萬眾矚目的線索。兩國對國際關系的理解、對各自和對方實力的認識、對未來國際格局的期待都不同程度匯集到了談判進程中來,不斷得到整理。
中美經貿協議將重點描述今后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但它會牽動出中美兩國社會乃至國際社會從不同角度更為復雜的解讀。這無疑增加了兩國磋商團隊的壓力,使得他們尤其倍加謹慎,認真推敲協議文本的每一句措辭。
中美經貿協議這個近乎長成的果子最終要從樹上掉下來,大概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熟透”:
第一,解決中美雙方尚存的分歧。留到最后的分歧都是最難啃的,但雙方總要突破它們。為此雙方有必要在各自的非核心利益區做出更多相互妥協和利益交換。按照這個原則往前走,剩余的爭議就是能夠突破的。
第二,雙方團隊達成的協議內容能夠得到兩國社會總體支持,兩國政府也要有不懼反對意見的更強意志。就美方來說,美國的兩黨政治決定了,一個再好的協議也很可能被反對派說成是“失敗的”“對美國不利的”。美國的反對聲音有一部分是演戲,也有一部分反映了一些美國精英在對華問題上的極端思維。另外即使在中國,意見也不可能是一致的。
第三,中美應減少政治和安全上的摩擦,倡導看待兩國間問題的實事求是精神。這樣有利于增加互信,使得不僅兩國政府,雙方社會也對簽協議更有信心,對執行協議給予更多政治和輿論支持。
第四,雙方需要進一步確認通過理順彼此經貿合作來管理好兩國戰略關系的意愿。最終簽署經貿協議無疑是中美關系的好事,意味著重新鞏固兩國關系中的“經貿壓艙石”。但是如果雙方有把經貿關系理順了,就能騰出手來進行更激烈的政治和安全博弈的想法,將是有害的,它未必會促使經貿協議的簽署,反而可能會拖累、削弱雙方簽經貿協議的決心。
綜上所述,在這種時候,耐心或許是最重要的,這當中既需要戰略耐心,也需要“好事多磨”的耐心。在果子將熟未熟之際,如果哪一方急于摘果,或者需自己付出額外代價,或者要威逼對方付出超額代價,這都會為協議的落實埋下嚴重隱患,削弱協議成熟、公平的成色。
瓜果成熟的時候,也是需要防止各種極端“天災人禍”的時候。長達一年的貿易戰讓中美經濟都蒙受了損失,馬拉松式的談判牽扯了兩國政府的巨大精力和兩國輿論的持續注意力,已經取得的談判成果屬于兩個國家和兩國人民。中美雙方都應珍惜它們,防止破壞性力量興風作浪,促使協議最終瓜熟蒂落,這是責任,也是道義。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